天下谁人能识君?《胡锦涛传》-1
2002-05-03 23:10:38
来源:星星生活

多维社编者按:胡锦涛被视为江泽民的接班人,但人们对他的了解仍然有限。多维社获文思咏、任知初和明镜出版社授权独家连载《胡锦涛传》,长篇解剖这位中国未来掌舵者。该书作者任知初曾一度与胡锦涛同事,文思咏则曾与人合著《朱F基的内阁》等书,他们遍访在胡锦涛手下工作过或接触过的人士,在海内外广集各种资料,历时七年,方写出这样一部二十多万字、迄今为止资料最为翔实、分析最为客观的胡锦涛传记。
导言:熟悉的陌生人
●中共十四大上胡锦涛的冒升,是被邓小平看中了;中共十五大上胡锦涛跨前两步,是被江泽民认可了;中共十六大胡锦涛若能顺利接班,是被他自己选定了――
在二○○二年春季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F基、温家宝等人联袂出访列国的外交攻势中,胡锦涛出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是最後的、却是最引人瞩目的压轴戏。海外传媒以空前规模和声势,对胡锦涛做了巨细无靡的报导,掀起了媒体上的“胡锦涛热”。
报导出来的一个细节颇堪玩味。
四月二十五日,胡锦涛造访马来西亚的第三天,主人安排游览参观度假海岛槟榔屿上的孙中山旧居、一处蝴蝶园和一座由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的水坝──这後一项日程,主人显然考虑到了这位中国贵宾毕业於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的背景。
毕竟是波光云影中的参观游览,胡锦涛与记者交谈,表面上也就放松许多。当话题扯到外界舆论认为胡锦涛“神秘莫测”,胡锦涛出乎大家意料,微笑著对这种说法做了评论:“这样形容我是不公平的。”
不公平?难道胡锦涛不是“神秘莫测”麽?
★民意调查
“胡锦涛是一个什麽样的人?”
笔者从二○○一年七月开始,对在中国大陆和美国的各色人等进行一次小型民意调查,提出上述问题。回答者共二三八人,无一例外,回答都是:不知道。
这些人中,有中共中层和基层党务干部,有北京、上海和广州高等学府的教授,有中央一级的政策研究部门的专家,还有媒体的主管。他们中,不少人见过胡锦涛,有的甚至还有过工作接触或者有间接的人际交往,提到他时能习惯性地称之为“锦涛同志”。他们对於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没有一个人敢於作出一个确定的答复。
他来到北京、进入政界,已经二十年了;他进入中共核心决策圈,已经近十年了;他担任国家副主席,已经四年了;他离在中共十六大上率领第四代群体接班(如果不生变故的话)只有半年了。但是他的党员,他的国民,对他是什麽样的人,他有什麽样的治国方略、人生理念、领导风格,都是一片茫然。
不能不说,这是一件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事!
十年前的秋天,在胡锦涛突然冒升到中共最高决策层之际,海内外的研究者紧张地翻箱倒柜:他是什麽样的人?有何政绩,观念如何?是哪个派系的,或者,是否豪门之後?他快速冒升的原因是什麽,为什麽会得到中共元老的青睐,亿里挑一,是因为他的干练,还是恰恰相反,是因为他的平庸?
不论海内外的中国政治评论家和传媒如何对准焦距,他们都很惊讶地发现:胡锦涛其人面目不清。
当然,我们不是指他的长相。论长相,他堪称英俊,一表人才,气质、风度均算一流,不要说与中共元老们在一起露面时对比了,就是与其政治局常委和委员同僚们一起亮相,哪怕站在最靠边,也能使人们眼睛为之一亮。
我们指的是他的政治面目不清。
如果说当年胡锦涛毕竟是中南海里的“新鲜人”,为世人了解要有一个过程;那麽时过十个寒暑,他发表了许多文章,作过许多演说,接见过许多国内各界代表和海外代表团,巡视过许多企业农村,出访过许多国家……然而,今天海内外研究者们仍然感到:胡锦涛的面目还是不清。
中共中央在一九九二年十四大後所正式公布的常委简介中,关於胡锦涛是这麽写的:
胡锦涛,生於一九四二年,安徽绩溪人,一九六四年四月入党,一九六五年七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工程师。一九五九──六四年,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一九六五──六八年,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参加科研工作,并任政治辅导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後终止)。一九六八──六九年,在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一九六九年──七四年,任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总支副书记。一九七四──七五年,任甘肃省建委秘书。一九七五年──八○年,任甘肃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一九八○──八二年,任甘肃省建委副主任,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一九八二──八五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一九八五──八八年,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一九八八年起,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十三届中央委员。
十五大後公布的简介中,又加上了:“一九九二年──一九九三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一九九三年起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但是这样的官样文章的介绍,老百姓看起来,只是一堆越来越响亮显赫的官职头衔的堆砌,看不到一个真实的人。借用十九世纪俄国文艺理论界的一个概念“熟悉的陌生人”,胡锦涛正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依然使人们感到形象模糊,海外学者传媒对他的各种分析猜测,都不能不是“瞎子摸象”。
胡锦涛若抱怨外界将他视作“神秘人物”,倒真是“不公平”。一般来讲,知己莫若己,自己的意图自己最清楚,自己对自己当然最没有什麽神秘感可言。别人就“人心隔肚皮”了。可笑的是随同胡锦涛出访的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附和胡锦涛的“不公平论”,说胡锦涛经常深入基层民众,所以并不“神秘”。以胡锦涛和李肇星的聪明,难道真不知道外界说胡锦涛“神秘”的真实含义是什麽?难道真的以为中国和外国的读者会深信不疑官方媒体给胡锦涛塑造出来的形象?李肇星扪心自问,对胡锦涛真的很了解麽?若真了解胡锦涛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令计划,就根本闭口不谈胡锦涛如何如何了!二○○二年四月,美国《时代周刊》的亚洲版,在胡锦涛即将访美的前夕,将他作为封面人物,以六页的篇幅作了详细介绍。但是全篇充满了这样的句子:
●西方的名人录是“Who’s Who”,而对胡锦涛,他们却说“Who’s Hu?”(谁是胡)?“胡锦涛是一个被精心安排结果的‘墨迹测验’──太精心了,以致你对他的未来怎麽解释都说得通。”西密西根大学政治学家斯考特.坦纳如是说――
“中国未来的领袖跳舞技艺绝佳,但是他有领导国家走向潜在爆炸危机的未来的东西吗?”
“胡安全地攀登上险恶的中国政治高峰,现在,主席的位子对他来说已经在望。他会展示他的真实的颜色吗?”
“充当了十年江泽民的预备演员,胡很快就要代替他的老板,迈进全球的注目中心了。但是,在他的谜一样的共产党上层圈子之外,胡的个人性格和他的政治观念都是个零。三年之前,大多数中国人还从没有在广播里听到过他的声音,从没有在电视上看到他的讲话呢。”
“胡锦涛是一个被精心安排结果的‘墨迹测验’──太精心了,以致你对他的未来怎麽解释都说得通。──西密西根大学政治学家斯考特.坦纳说。”
《时代周刊》亚洲版这篇题为《接替掌舵》的深度报导中,不仅这样的疑虑溢於言表,“一张木脸”“蜡制的”之类对胡锦涛的形容也比比皆是。对於胡锦涛二○○一年秋天的欧洲之行,作者马修.佛尼引用一位欧洲外交官的回忆说他把该说的话背得一字不差,“即使他没有照本宣科,你也得出他是在照著念的印象”。而对於胡锦涛的美国之行,马修更告诫说:“千万别指望胡会做任何明确的或有个性的事情。”正如波士顿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菲欧史密斯所说:“对访问美国,胡所能期望的最佳值就是幸存下去。”
这篇发自北京的文章是这样结尾的:“或迟或早,他周围的某些人会推进过快,胡将不得不决定:是追随他的前任去镇压,或是随著政治潮流不知何往。当那个时刻到来时,世界就会最终知道谁是胡了。”作者利用胡锦涛姓氏的谐音,巧妙地来了一个文字游戏:“Who’s Who”,即西方的名人录,“Who’s Hu?”(谁是胡),发音完全一样,更突显了西方对胡锦涛的陌生。而这篇文章的提要,用了这样一个句子:“《时代》深度研讨胡锦涛──一个被指定为中国未来主席的神秘人物”。还是“神秘人物”(mysteryman)!
(未完待续)
本版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