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三代相处的艺术
2002-06-04 15:08:17
来源:星星生活

在澳大利亚的华裔移民或华人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安家立业后,很多人将自己在中国大陆的父母接到澳大利亚生活。移民三代人在异国他乡如何相处?“你好中文网”发表了陈锡早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写成的文章。

陈锡早在文章里说,他有一天收听悉尼华人电台国语台的“直话直说”节目。主持人通过电话与听众对话,并现场直播。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在电话中讲述了她家中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她一鸣惊人:“我请警察把我婆婆赶走了!”

记得当时,讲话的女士心直口快,并坦然无惧,而听者却是目瞪口呆,就连反应灵敏,口齿伶俐的主持人也僵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茬。

停了好长一会,这位女士开始侃侃而谈,讲述了她的委曲,以及如何被逼无奈才出此下策。原来,是婆媳关系不好,但年轻夫妻十分恩爱和睦。这位婆婆因为自己不喜欢这儿媳妇,就动员儿子离婚再娶。老太太说干就干,立即着手给儿子介绍新女朋友,并且百般逼迫儿子与新女友见面。可怜的儿子不敢惹怒母亲,违心地去相亲了,回家后,又良心不安,主动向太太坦白交代,结果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当然,儿媳妇震怒之下,不能容忍与要拆散其家庭的婆婆在一起生活了,所谓“不共戴天”。于是,发生了上述“扫地出门”事件。

陈锡早自己是60多岁的老人,是以父母团聚为由到澳洲投奔女儿的,他认为,婆媳交恶,双方可能各有责任,但仅就这件事,他觉得这婆婆是咎由自取。当然,在澳洲社会,她也不会吃多少苦,可暂住“妇女紧急救援中心”,据说免费吃住,而后,再去申请公房,或自己租房过日子。不过,她再也没有机会去干涉儿子媳妇的家庭生活了。

据陈锡早介绍,婆媳关系紧张,翁婿不和者,在澳洲华人移民家庭中不是少数。为此,他愿以自己在澳洲多年生活的体会,来与所有做老一辈的人,一起探讨,找出解决困境的办法,使家庭生活重新充满和睦,让年轻人轻松,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陈锡早说,身为公婆或岳父母者,在澳洲生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争当家长

当年子女来澳留学前,有的是学生,有的刚刚参加工作,我们一直把他们当成孩子,自己则是理所当然的家长。但是,今天到了澳大利亚,咱们这家长该让贤了,该主动下岗了。理由有三:其一,生活来源要靠年轻一代了,咱们领到的那点津贴,仅够自己吃饭穿衣;买房,买车,抚养第三代全得靠子女。其二,我们语言不通,又没工作;支撑门户,出门办事,社交应酬得全靠儿女。其三,澳洲主流社会年轻人经济一旦独立,就自立门户当一家之主了。再说了,咱不当家长,少操心,当个配角多自在。就是不当家长,子女不是照旧要叫咱们爸爸妈妈嘛!上面那位婆婆就是没摆正自己的位置,先侵权,而后又越位,致使矛盾加剧,而落此下场。

二、多作贡献,少添麻烦
子女们安居乐业,有房有车,工作稳定,第三代纷纷进了学校,这正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们大展身手之时,能帮孩子们干许多事情。例如,接送孙儿们上学,做早晚餐,洗洗衣服,打扫卫生,外出买买菜等等。

做以上这些事,要克服两个障碍。其一是放下架子,别老想着我在国内是高工、教授、主任、医师,或当过什么长,什么官……实际上,今天咱们只是一个又无工作、语言又不甚通的普通老头老太太,过去的荣耀早已不存在了。咱们干任何活,不是为别人干,而是为咱们亲爱的子女,从爱心出发,有什么可抱怨的?其二,是要真正地,而不是只在口头上把媳妇当成女儿,把女婿当成儿子。

三、体谅子女,理解子女

咱们子女来澳洲学习、工作、定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今天的安居乐业,来之不易。本人曾在机场看到一些年轻人实在吃不下苦,而放弃努力,打道回国去了。所以,咱们留下来的孩子全是好样的,是英雄,作父母的只有为他们感到自豪的道理。咱们千万别拿子女今天的职业与国内时相比,也千万别拿自己子女的工作,收入与别人去比。

四、尽量分开,独立生活

如是父母双亲一起赴澳者,本人建议尽量与子女分开,独立生活。好处有二:其一可减少许多烦恼和矛盾;二是可减轻子女的压力和负担。我们老俩口开始时也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是很热闹,但我仔细观察,最累的是我心爱的女儿。每天辛苦打工归来,先要孝敬父母,敬茶,送上水果点心,问寒问暖,回头又要与一天未见面的孩子亲热一番,同时又不能冷落了也是一天未见面的丈夫,总要给些温情。

一个人要周旋于三方五个人,处理得要大家满意,还要平衡三方感情:父母的怨言要虚心听,丈夫的牢骚要容忍地听,孩子的淘气也要耐心对付。为了一家的和睦,女儿只好努力委曲自己,压抑自己,好象船上的风帆,四面来风,皆要承受。谁都可以发牢骚,谁都可以发脾气,惟独女儿不能,永远要装出一副快快乐乐的样子。

后来,我们老俩口主动要求独立生活,从此以后,女儿的心情开朗放松了许多,再也不用谨小慎微了,有时丈夫“犯混”,还可以爽爽快快地痛骂他几句,真是活得潇洒自在。

父母与子女分居,为父母者千万别自以为被遗弃似的,而应认为是主动追求“新生活”,我戏称为“重度老年蜜月”。老年人的二人世界,自有其温馨浪漫的情调。记得悉尼著名女作家千波女士在《东华时报》写过一篇文章,说到她与老父不住在一起,“不远也不近,既能互相照应,又有一个安全距离”。实在说得妙极了,精辟之极。据熟悉人士讲,千波对其父十分孝顺,其父对千波也疼爱万分,正所谓“父慈女孝”也。为儿女者,当如千波一样处理家事聪明果断,为父母者,也当如千波之父一样对待家事通情达理。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