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社会,一个难圆的梦?
2002-06-18 14:36:12
来源:星星生活

移民至北美,大家都想进入主流社会。在国内我们没有这个概念,因为在移民层次的人群中,多数认为自己是国内主流社会的一分子。来北美后情况变了,不仅在环境上难以立即适应,思想上更很难屈就中下层社会的生活。从餐馆打工,到工厂打杂,真是步步艰辛,所以常常思考和谈论移民的意义。在初期尚能忍辱负重,当度过彷徨期、创业期,进入稳定期之后,想出人头地、融入主流社会的念头便时刻浮现在脑海里。

加国的物质生活丰富,只要有钱就能享受与加人同样的物质生活,福利也可以享受,并且越穷越能体会这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但是要想拿到主流社会的“绿卡”似乎并不容易。只要有份工作,即便是工薪阶层,买车买房都不成问题。语言是问题吗?也不是。过上两三年,无论生活英语还是工作英语,也都能应付。那么,是什么在阻碍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入主流社会呢?

什么是主流社会?我们无法给主流社会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狭义上讲,主流社会代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体,或可称之为上流社会。从广义上讲,主流社会代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群体。在国内,可能是从社会地位、权力、社会关系网络、职业和收入来界定主流社会的。

在北美,权力和社会关系被大大淡化,职业、收入和生活方式可能成为主流社会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当我们放下餐馆的盘子走进办公楼,脱下劳动服坐在电脑旁,从part time到permanent,我们走入主流社会了吗?还是没有感觉。与五颜六色的人群之间,总是有道看不见的屏障。

去读书,拿个北美文凭也许解决问题。但来自生活中的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因为即便是“香蕉人”也会因肤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面对不同的问题。“香蕉人”进入主流社会尚且不易,何况我们这些仅在加拿大大学读过两年书的移民呢。

若想从主流社会的思想羁绊中解脱出来,认识一下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也许有所裨益。移民价值观是架构在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精神内核之上的,具有保守性和自闭性的特征。而加拿大文化建筑在多元文化融合的基础之上,所以具有自由和开放的性质。因此,当我们用传统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来找寻自己的社会定位时,必然常常陷入失落。我们还是力求与所谓的主流社会接近,虽然难以达到。我们还是喝了咖啡,进了酒吧,读英文报纸,谈话尽量不用中文,买菜不再去唐人街。即从生活方式上,消费理念上首先西方化,希望以此为契机融入主流社会。

其实,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作用方式,融入主流社会便是空谈。学者陈小雅把西方文化分为消费层次、行为模式到理念层次。很显然,如果我们仅仅模拟了消费和行为,没有认识到西方文化的理念层次,即文化价值观,思想上不能同步,必定形成与社会间的无形屏障。例如,教会文化在西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主导西方国家的思想、行为、理念。我们不去了解便不会清楚认识西方社会,也不能在认识上与西方社会有良好的沟通,思想方式也相去甚远,单凭消费层次的认同,又何谈融入主流社会呢?

若抛开传统文化理念,企图完全西方化,然后融入所谓的主流社会,也是徒劳,因为连“香蕉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当然,完全的西化对当代移民来说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加拿大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也占相当的比重。文化的融合比我们一味追求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融合更有价值,因为文化价值观才是主流社会的重要根基。

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拿来主义在当代移民文化生活中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拿来西方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但不仅仅局限在消费层次的跟进上,而是在理念层次上的拿来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西方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为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更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所以,我们要喝咖啡,但也不放弃饮茶;不仅去酒吧,也要去教堂学习作为西方文化根基的基督教文化。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提高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文化融入主流文化,价值观念融入主流观念,行为融入主流行为,移民群体融入主流社会便指日可待了。

本版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