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古巴(1)
2003-03-14 18:26:19
来源:星星生活

撰文/摄影:伊戈

**盼望

古巴,全称“古巴共和国”(Republic of Cuba)。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如果不是要去旅行了,还真不知道她究竟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说她似曾相识,是因为脑海里不停切换着的几个不太完整的影像。

首当其冲的当数哈瓦那雪茄。民间笑谈说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是听说那里的雪茄是在女人大腿上搓出来的,才对哈瓦那雪茄钟爱一生。现在古巴有“丘吉尔牌”雪茄。很有趣的故事,对吧?

其次,就是大胡子的,一身戎装的菲德尔・卡斯特罗 (Fidel Castro)了。认识他,还是因为马拉多纳是他的座上客。他领导1100万人口的小小的古巴,与拥有2.5亿人的“超级邻居”美国长期抗衡,如此豪情胆略令世人饶俊9虐陀Ω檬呛兔拦对抗最顽强的“共产主义”国家之一,遭到美国40多年的禁运(Embargo)至今,就连很多美国人自己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全面封锁这个现在对美国毫无威胁的国家。

再其次,古巴曾是中国的第三世界盟友,有着“同志加兄弟”般的友谊。六、七十年代以“支持拉丁美洲第三世界人民的独立运动”为主题发行的多套邮票让我对古巴略知一二。好像古巴的少年儿童也戴红领巾。

古巴女排,这个应该不用我介绍了吧,中国人民太熟悉了,正所谓“不打不相识”。

最新的影像来自于最新的007系列《DIE ANOTHER DAY》,有相当多的镜头在古巴拍摄。HALLY BARRY 的表演使古巴变得如此性感而神秘。

对古巴的神往随着多伦多冬色的渐浓而增长。炽热的阳光,蓝宝石般的海水,白细的沙滩,比基尼的女郎,构成一幅加勒比海的热带风情。在等待假期的两个月里,窗外是零下二十几度的冰天雪地,心情却已经急不可耐,开始飞翔了。

**投奔

为赶早班飞机,我们决定自己开车去皮尔森国际机场,把车停在机场附近的PARK AND FLY。非常方便快捷。一周后再回来取车。

AIR TRANSAT航班的登机口人头攒动,看来大批的度假者做出了同一个选择。飞机上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和退休的老年人。后来听我们旅行社的导游说,光是他们公司的飞古巴包机每周就有十七趟之多。人说古巴是加拿大人冬季假期的首选地,经济实惠,此话不假。

飞机终于按时起飞,目的地,维拉德罗(VARADERO),古巴。

接近三个小时的飞行,机舱里照例供应午餐,放了一部年轻人的片子,是讲一个酷爱冲浪运动的女孩子的故事,名字记不得了。电影倒是很应景,全是海岸景色,看得人浮想联翩。当机长报告维拉德罗地面温度30度的时候,机舱里传来欢呼,年轻人们已经有点按耐不住了,开始宽衣解带,露出健美的身材。没几分钟的功夫,已经是一身短打扮,俨然夏天的感觉。浓冬的加拿大早被抛在了身后。

**进入古巴

飞机安全到达。盼望已久的假期也从这一时刻正式开始了。

下了飞机,已经有点发热。机场的古巴海关人员四处可见,男男女女穿着草绿色的制服,游客排成几个纵队,一个一个地过关,很慢。递上PASSPORT,验明正身,轻松过得关来,随后,所有人又排队接受携带物品检查。我开始借机打量这些人,他们看上去很简朴,有说有笑,也很有礼貌。我的背包里有两个相机,加一个长镜头,不出之前所料,我被请到一边。

“OPEN, PLEASE” … “CLOSE”… “ENTER”… ,漂亮的“女同志”嘴里说出几个英语单词,言简意赅,效率很高。

顺便说明一下,古巴和很多加勒比海国家一样,第一语言是西班牙语。后来从和当地人攀谈中才知道,英语是第一外语,从十二岁开始,学校就开始教授。

我们一行人在机场外的空地上重新集结,很容易就找到了“组织”,旅行社WORLD OF VACATION。接机的小伙子大热天穿得一丝不苟,衬衣领带,西裤皮鞋,全副武装,看上去很专业,让人先放了宽心。

他递过来一个大信封,信封上写着大巴的车号,指着停车的方向告诉我们过去空调车上等一会儿,态度很和蔼亲切。这时候有人插进来问要不要帮忙拿行李,我们婉言谢绝了。这是在来之前所作的“功课”之一:我们查了很多有关古巴旅行的网上资料,知道机场如果有人帮你拿行李,5米开外可能就要砍你10美刀。“挑夫”的眼神一下由“急切”变成“失望”,无奈地走开了,很自觉,没有再纠缠。我心里却掠过一丝歉意。

信封里装着一些古巴的旅游宣传品,其中有一张纸是介绍一些简单的西班牙语,对照着英语,法语。我们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起来。不过没有注音,难度很大。

有着世界著名海滩之一的维拉德罗(VARADERO)属MATANZAS省,(古巴一共有十七个省),地理上看实际上是一个半岛,从根部朝东北45度方向延伸出去27公里到达顶部。半岛上密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四星级和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属于旅游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去酒店的高速公路,单方向也就两个车道,路况顶多也就相当于多伦多的HIGHWAY7。

从车窗望出去,远处是碧蓝的大海,近处是红土地小山丘,起伏不大,并没有见到什么农作物。除了酒店,见到的就是几处比较集中的民居,可以说很旧,但是还算整齐。(后来几天里见到的才能说又旧又破。)有点象中国改革开放之初,80年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的屋舍,一楼一底居多。

二十分钟左右,巴士停在了我们的酒店前面。

SOL ELITE PALMARES,一家西班牙人开的四星级酒店,位于半岛的腰部。

下车的时候瞥了一眼驾驶室,巴士是VOLVO,车型是MARCOPOLO,产自巴西。后来发现这个牌子的车在这里很流行,是旅游公司的主力车型。

HOLA! CUBA, 我们来了。

**酒店时间

在维拉德罗的日子里,还是呆在酒店的时间最多。充分享受假日的悠闲,忘却都市的工作烦恼,抛开各种压力。既来之则安之,这就叫做积极休息。

SOL PALMARAS酒店就坐落在海边,这家酒店规模相当巨大,形同马掌,马掌开口朝北面向大海,酒店内外处处是茂盛的植物。古巴是属于热带气候地区,湿度较大。全年分为雨季和干季,常年阳光普照,绝对的度假胜地。二月的古巴,气温多在25到32度之间,只要在树荫底下,就凉风习习,不温不火,非常惬意。而对于来自“冰窟”的加拿大人来说,冬季“雁南飞”的目的无非就是享受这里天然的阳光和海水。

走出房间,穿过椰林树影,两三百米远就是海滩。海滩并不人满为患,耶树叶搭起来的蘑菇状遮阳蓬,一字排开,踩在白细的沙子上,暖暖的,到处是横七竖八躺着的“人体”,在阳光下尽情地“熏烤着”,防晒油倒更象是从体内渗出来的。当然也有少数“坦陈相见”的,算是比较彻底,真的是“好身材,SHOW出来!”西方人崇尚自然,以加勒比海棕色肤色为美,所以拼了命地GET A TAN。在海天合一的环境里,感到身心格外放松和自由。

我们选择的是ALL INCLUSIVE旅游套餐,所以在酒店的所有管辖范围内可以免费享受到几乎所有服务,真的是PEACE OF MIND。在沙滩渴了,可以在附近要饮料,要多少有多少,管饱。大堂的BAR也是24小时供应饮料点心,另外游泳池旁边还有两个SNACK BAR,正式的就餐场所在底层的大厅。供应自助的早中晚三餐,可以供上千人同时享用。服务生非常殷勤主动,菜式品种比较丰富,看得出酒店是费了心机,尽量做到“众口可调”。

值得一提的是酒店每天打扫房间的女佣,非常勤恳,把我们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还很有心情地把我们的浴巾折叠成各种花样,每天一种,令我们很高兴和感激。每天出门前留下一块钱作小费,他们很高兴,见了面还连声说“THANK YOU”,大家的关系非常和谐。

酒店里还有专门的一群人,叫做“ANIMATION STAFF”。他们是专门为客人提供酒店范围内的休闲娱乐。有教游泳的,有教跳拉丁舞的,有在沙滩教健身的,有组织水球,排球的,都是年轻人,精力充沛,带着朝气。大堂一侧还有一个专门的舞厅,每晚有乐队演奏演唱,为来这里翩翩起舞的人们助兴。酒店还不定期地请来外面的专业舞蹈团体(CABARET),作一场地地道道的古巴歌舞SHOW,常常座无虚席,赢来满堂喝彩。

酒店就是一部运作精密的机器。

**哈瓦那,我的爱与哀愁

要真正领略到古巴风情,当然要走出酒店。

到达维拉得罗的第三天,我们决定去古巴的首都,哈瓦那 (LA HABANA)。

从驻地出发,往西北方向约两个小时的车程, 144公里,我们便来到了我向往了很久的城市。巴士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停在了与她隔河相对的东哈瓦那的古城堡脚下。城堡(MORRO CASTLE)的地势较高,视野非常开阔。据说是远眺哈瓦那的最好地方。

这不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空有些乌云,暗暗的,低低的。我想这提供了一个好的自然环境,把哈瓦那的历史沧桑感衬托得非常完美和准确。

登上古堡,远望哈瓦那,象一幅长长的画卷,满眼斑驳。密集的建筑里,零零落落地耸立着几个高大的楼宇,鹤立鸡群,你可以轻易断定是酒店无疑。而大多地房子都是旧旧的,甚至残破不全。河岸边是一条长长的堤,缠绕着哈瓦那。河水掀起阵阵风浪,拍打着河堤,然后散开成醒目的白色浪花,有的甚至漫过堤坝,溢到路面上。树木不太多,你知道这里应该是居住密度最集中的地方了。最抢眼的还是古巴议会大厦,因为她从外形上看,简直就是美国国会大厦的翻版。

下了城堡,巴士继续接近哈瓦那。令我吃惊的是,居然河底下有一条隧道,穿过隧道,我们便入得古城来。哈瓦那忽然离我是这样的近,我甚至听到了她的心跳和呼吸。

老城哈瓦那(OLD HAVANA), 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开始了二十多年的修复和整理。许多好的建筑都被保存下来作为博物馆。城里有大量的教堂,城堡,革命纪念碑。近半数的房屋都属于“危房”,每年大约有300幢房屋倒塌,上千的人被迫迁出。

导游领着我们步行穿过这座城市,我想这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我们穿街过巷,搜索着历史留下的痕迹。那些破旧不堪的楼房,如果不是看到晾晒在外面的衣服,我们很难想象可以住人。斑驳的墙面,颜色虽然已经褪却,但是从那些繁复的装饰图案,映射出过去这个西班牙殖民地的文明和辉煌,一直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一切都好象是战后的百废待兴,基础设施极其简陋。这是一个充满浓郁异国情调的城市,走在狭窄的石砖铺成的街道,两边的楼房逼迫着你,你甚至可以嗅到海水混合着烟草味。大街上的路标,是我唯一感觉到的一点点现代化气息,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却很有情趣,就象成群的游客与衣着朴素的哈瓦那人的对比一样,并不冲突。满街的人们,友好地看着你,脸上是平静,安详,些许有些对现实的无奈,对贫穷的无奈。太多的观光客对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大街小巷里跑着的轿车,谋杀了我不少的胶卷。我脑海中始终有一个关于美国电影描写五六十年代黑帮火拼的蒙太奇画面:有边的礼帽,帽沿压得很低,古板的西装,嘴里的雪茄冒着烟,盘子冲锋枪吐出火舌,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古巴车”(其实全是真正的美国车)。因为美国对古巴的禁运制裁,美国60年代以后的汽车就几乎在古巴绝迹。而六十年代前的随处可见,令游人啧啧称奇,象发现了一个宝藏。这应该算作世界又一大人文景观吧。整个古巴,尤其是哈瓦那,是一个大古董收藏家,专收美国60年代以前的轿车,福特,克莱斯勒等等。这些车还在大街小巷缺胳膊少腿儿地跑着。不了解背景的人,还以为古巴太多富人,能玩儿这么多的“老爷车”。全古巴大约有50,000 – 100,000辆,你说赞不赞?看到的八九十年代的车,多是法国的雪铁龙,韩国的现代,日本的丰田,还看到一辆很古老的奔驰车,可惜没有拍下来。在酒店前面看到过一辆宝马出租车。

(未完待续)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