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董:不懂一国两制错失良机
2003-07-09 20:06:00
来源:星星生活

政治人物的成功与否,在于他能否把握民意的流动。布希总统的单边主义政策问题重重,但他能够掌握民意,甚至引导(有时候是误导)民意,所以至今支持率仍高。但是,香港特首董建华受西方教育,却不懂民意的厉害,无视民意,导致今天的政治危机。本来,七一大游行,董建华应该当机立断,把二十三条立法压后二读,修改条款,择日再议。但他偏偏不是这样做,结果政治盟友弃他而去,迫使他延后立法,政治资本全部赌光。

其实,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就二十三条立法并非是什么坏事滔天,董建华会把握民意的话,完全可以不致招来太多非议。试比较九一一之后不久,美国和加拿大相继通过反恐法案,其侵蚀宪法规定的个人自由的危险显而易见。但是,布希政府把握住民众对恐怖攻击的忧虑心情,排除反对派的可能杯葛,一举通过该法,是危机处理的典范。加拿大联邦自由党政府追随大形势,以“落日条款”为缓冲,也顺利通过严苛的立法。要是港府也在那个时机下就二十三条立法,所遭遇的民意阻力应该小很多,所以港府可谓是错失良机,当然这样说,基本前提是肯定港府立法的动机是良善的,是为了香港的稳定,而不是为了让北京有法律借口来钳制香港的言论自由。

香港的民怨沸腾,不是单单因为董建华运气不好,上任后连续遭遇香港金融危机,瘟疫横行,美国经济衰退,还有竞争对手上海的快速崛起,也不是因为董建华施政懒惰,他的满头白发和憔悴自然是证明,最重要的是,6年来,董建华作为香港首任特首,北京中央政府力挺的对象,他自己本人没有很好掌握邓小平“一国两制”精神的精髓,没有掌握特区“特”的基本属性,没有掌握香港民众的民意,而是被“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传统思路限制住,加上他自己的“家长”心态,导致管治危机重重,决策错误连连,成为民众发泄不满的对象。

如果我们大胆假定,二十三条立法的时机,有董建华主动迎合北京之嫌。或许董建华认为,要香港稳定,一是让北京放心,二是预防香港出现各种动乱的契机,二十三条立法,正是阻吓的最好法律工具,但他没有想到,在香港经济如此低迷的时候,香港前景如此灰暗的时候,香港民众无法想象,他们最后的那点言论自由也有受到牵制的可能。

不但如此,董建华在民意如此反弹的情况下,也无法作出修订国安条例,延后立法的决断,硬赶鸭子上架,企图“生米煮成熟饭”,避免“夜长梦多”,但他没有想到,在现代社会,民意比什么都大,可以载舟,更可以覆舟,董建华无视民意,最终将被民意吞没。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