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空司作战部长鲁珉回忆“9.13”事件(下)
2003-09-19 21:58:47
来源:星星生活

(续上期)“其实,林立果这个人,你说他看的材料多,听到的多,恐怕是事实。林办有一个班子,里面都是秀才。林立果生在那个家庭,比当时同年龄的人视野开阔,知道的多,这都可能。但是,真要干一番事业,那差得远啦。你当个团长、师长试试?不要说中央那些老的,就空军这些老人,人家是不跟你搞,要真跟你干,你哪行!你说来说去是个毛娃娃嘛。所以后来我和几个空军的老人也议论过,周宇驰那几个人出的都是馊主意,帮的是倒忙。历史发展是延续的嘛,一代一代走嘛,掌管一个国家这样大的事,哪里可能从七八十岁的老人手里一下子落到二十几岁的毛娃娃手里?人民也通不过嘛。

“另外,有些事,在普通老百姓看起来可能是弄虚作假,在林立果的生活环境里可能习以为常。比如,一些事情,他说去问首长,谁知他问没问?他说是林彪讲的,谁知谁讲的?我给你举个例子,那时候毛主席对江腾蛟有个批示:此人不可重用。可林立果就给江腾蛟一个条子,说是林彪写的:好好学习,养好身体。江腾蛟感激得不得了,说,拿什么去孝敬林副主席他老人家呢?想了半天把我养在他家的鸽子拿了两对送给林立果,让他转给林彪。林立果回答江说:首长很高兴,谢谢江政委。结果有一天我去曾国华家,一看,那两对鸽子在曾国华家呢。我养的鸽子我当然认识。那还不是林立果叫人转送过去的。所以我总想,林立果这个人讲的话,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问:“这一点像叶群?”

答:“可能。”

问:“周宇驰对林立果影响大吗?”

答:“周宇驰原来是一航校的宣传科长。后来给刘亚楼当秘书。没多久刘亚楼就把他撵走了。刘死后他又回空军,在党办当副主任。周宇驰这个人很狂妄……周宇驰有一次到上海,把‘左派队伍’弄在一起讲话。周说,要认识林立果是天才,要相信他,相信到林立果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你就说对,太阳是从西边出来这种程度。他又说,你们要支持林立果。支持林立果就像你们存钱一样,一本万利,零存整取。林立果的入党介绍人是吴法宪、周宇驰。周宇驰是吴法宪指定跟着林立果,帮助林立果工作的。林立果才二十几岁,空军那么大摊子,他哪懂?林立果到哪去,也不能配司机,周就自己学开车,后来又学开飞机。我总觉得这个人献媚。到了后期,离‘九・一三’不远了,我曾对周宇驰说过:林立果有些事你要提醒他,不一定这么干嘛,不好嘛。周说,我也有我的苦处啊,(林立果)对我也不像从前了,从前什么都征求我的意见,现在他自己就这么办了。我想他们后期是不是也有些矛盾?”

鲁珉的讲述也许可以作为我们认识林立果的一种参考。

说起来,林立果1946年生,和我们所有在新中国长大的一代人一样,从小接受革命理想主义教育,接受严格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熏陶。我们这代人有我们的局限,比如过份追求理想,某些见解偏于保守,从记事起经历的政治风云太多,看问题政治色彩偏重,等等。但是,我们这代人总的说来比较有理想,比较讲公德,做事有一定之规。想来林立果本来也应在此列。加之他又是林彪的儿子,在那个时代可是理所当然的“革命后代”啊,按常理推论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杀气腾腾的“法西斯分子”。

但林立果确实非常极端地要杀掉毛主席。毛泽东的晚年犯有严重的错误,他所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而是一种动乱和倒退。但他老人家却一意孤行,逆历史和民心而动,非要把“文化大革命”搞到底不可,谈起这一段,即使许多热爱他敬仰他的人内心也常常是不平静的。可是,要知道,毛泽东的地位是历史造就的,随着新中国的日益成长,这位新中国之父一方面在思想上日益向左倾斜,另一方面在形像上又日益不代表他自己,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历史现象,但无论如何,象征是不可轻易毁掉的,就像绵延于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长城破旧了只能修复,却绝不可炸掉。这或许就是叶帅当年一再说到“投鼠忌器”的深刻含义吧?

但林立果不懂得这一点,或者不顾及这一点,这是他灭亡的根本原因。

林彪对儿子寄予厚望,这本来无可厚非。东方人的家庭观念远比西方重得多,儿孙总是父母的精神慰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对于东方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林彪的问题似乎在于,他培养儿子的途径是完全错误的。他自己从见习排长走上来,他的儿子却从一个北大物理系学生一跃而为空军作战部副部长,凭哪一条?何况这个副部长的头衔还是虚设,林立果更重要的使命是直接参与林彪本人的政治活动。从张云生的回忆看,至少从1967年3月起,林彪就让林立果试着为他的讲话“拉条子”,并听取林立果的一些看法了。渐渐地,林立果对林彪事务的参与越来越多,九届二中全会他也上了庐山,“九・一三”更是他在直接行动。林立果没有社会经验,却过多过早地接触了社会最高层的政治内幕,中国当时处在与世界隔绝之中,林立果却大量地看阅了国外画报、资料、电影、录像……他的纯情和理想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中一下子击碎了,思想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毛病。

据说林立果人挺聪明,有些特点真像林彪,有时看问题说话还真尖锐。有一个人正在为“文化大革命”中一批一批又一批干部的不断倒台百思不得其解。林立果对他说:这样斗来斗去就像绞肉机。这人一听,茅塞顿开,顿时感到了心灵的悸动和思想的撞击,因此和林立果靠得更近了。

林立果不是林彪,身后没有战功,手中没有军队,于是他组织了自己的小集团――极少数思想、意趣、情绪相投的人成天在一起谈论政治,渐渐形成了他们的政见,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571工程”纪要》。尽管这个《纪要》就连有的被认定为“小舰队”核心人物的人都没看见过,但这个纪要确实出自于新野的手笔,并据分析确是林立果他们的想法。要说《“571工程”纪要》是满纸胡言,并不准确。从某个角度某些内容讲,它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说出了某些人想也不敢想或敢想不敢说的话。但这个纪要通篇充满极端情绪,自我膨胀,杀气腾腾,令人联想起世界历史上的那些政变者。但林立果小集团说白了只有六七人,他们到底能做成什么呢?

纵观以上种种,我们看到:林彪在“文革”初期把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推向极致,这对于“八大”的反个人崇拜已是历史的倒退,已经铸成大错;他又组建了军委办事组这样的“嫡系”班子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这还不算,他还允许老婆儿子参政,造成“林彪王朝”的政治形像――这些思想上,组织上的表演都体现了林彪总体素质的局限性和思想意识中的封建遗毒。

这样,林彪尽管本来是接毛泽东的班的,但他却不能走出那个时代,不能成为一个新时代所需要的政治家,即便他有些主张是正确的,他自身的局限却决定了他不可能呼唤出一个新的时代,而只能站在毛泽东这棵大树之下,由毛泽东决定其何去何从……所以,林彪从当上接班人的第一天起,其日后的可悲下场也就注定了。

这也是“九・一三”事件的深刻原因所在。

(作者:轶名)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