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校园安全的死角
2003-11-05 16:41:0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 作者丁果)加拿大的校园跟美国的校园相比较,要安全的多,发生令世界震惊的校园枪击事件也几乎没有。但是,在平静的表面之下,仍然有暗流的汹涌。近来,卑诗省发生了一连串校园暴力,其中包括一名华人十三岁的少年,用刀刺伤一名比他大三岁的白人学生,差点让对方丧生;还有五位亚裔少年,用印度大刀砍杀一位白人少年,剁下受害者的手指。这样的校园暴力,在东部省份,也同样时有所闻。

青少年犯罪,不必分族裔背景,依法惩处凶手,是遏制其泛滥的手段之一。加拿大以往对青少年犯法处罚太轻,导致肇事者不用承担其行为的后果。如今面对现实,各地都在制定新的青少年犯罪惩罚条例,打破刑不上少年的“政治正确“,同时,也制定连坐法,让肇事者家长也负上督导怠慢的法律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在古老的中国就已经是一条原则。

但是,在惩罚凶手的同时,校园欺凌现象也再次浮上水面,受到公众的关注。非常可惜的是,校园欺凌作为学校安全的慢性肿瘤,在平常的情况下,遭到学校和老师有意无意的忽视。或许是为了面子,为了家丑不外扬,为了少麻烦,许多迹象清楚的欺凌事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最后酿成恶性案件。尤其是小留学生和新移民的孩子,他们语言不流畅,人地生疏,不知道沟通,没有申诉的渠道,再加上经济条件比较好,物质比较丰富,故而常常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遭到勒索,嘲笑,攻击,却没有及时解决的方法。受欺负孩子的家长们也因为语言的限制,讲不清楚事情的原委,无法让学校和老师认识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只能让孩子一忍再忍,或者转学了事。有时候,孩子被逼到死角,为了解脱,只能铤而走险,犯下恶性的暴力伤害罪,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当然,从根本上讲,校园欺凌不是一个族裔问题,存在于各个国家,但加拿大的留学生和新移民的孩子确实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牺牲品。本来,许多家长让孩子到北美学习,是为了扩大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和可能性,但在遭遇校园欺凌的情况下,孩子们可能美梦破碎。对此,华人社区和家长们不应该再掉以轻心。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