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归”身价贬值不奇怪
2003-12-15 03:08:3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综合讯)一段时间以来,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所形成的“海归”现象是媒体持续关注的热点,并引申出“海待”等新名词。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人才市场上“海归”求职趋难、身价贬值的现象今年十分明显,“海归”们就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海归”每年递增50%

据解放军报报道,在近期举办的留学人员招聘会上,不少“海归”已经将薪金期待值仅仅指向3000元人民币以上,这与以前动辄几十万元的年薪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报道称,调查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有近60万国人留学海外。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15万人学成归国,而且,近两年归国人员还在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

专家分析说,“海归”求职趋难、身价贬值,是市场机制作用下正常的回归。早些年,留学是少数“精英”学生的专利。如今,随着国外教育机构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一些国外高校的门槛一降再降,出国留学越来越容易,一些学习成绩中下游的学生也有了拿钱混张“洋文凭”的机会。因此,近年来“海归”数量大大增加,素质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另一方面,国内教育日臻与国际接轨,可替代“海归”的人才逐年增多。国内企业对“海归”的认识日趋理性,更加看重真才实学和人尽其才,不盲目追求洋文凭。“海归”的贬值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而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海归”变成“海待”

一些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的“海归”被人戏称为“海待”。据武汉晨报报道,湖北省对外服务总公司国际人才部在半年中,对20多位来该机构求职得留学归来人员没“推销”出去一个。学历与职业资历不匹配,使这些留学归来的“海归”变成了待业的“海待”。

据介绍,“海待”以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学金融、财务专业的最多。国际人才部负责人说,如今外企用人相当注重实用,洋文凭只代表学历,相关职业经历缺乏,同样不受欢迎。这样使得一批“海归”求高职位求不到,求低职位对方不敢收,形成尴尬境地。

**光会外语不再有优势

前些年,只要会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就不愁进不了外企。而现在,随着国内外语人才的增多,“海归”们想单凭语言优势求职,已较为困难。

湖北省外服国际人才部一位职业指导师介绍说,,“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从业经历+纯熟的外语技能”,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最为抢手。她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外语人才奇缺,“海归”们就算别的方面欠缺,靠语言优势就能够取得高薪的外企职位。但现在,走出校门的外语人才大增,加上其他专业的人才,在国内通过一些学习机构同样能讲一口地道的外语。

据介绍,在外语语种中,英语的语言优势最弱,近半年,武汉没有一家外企通过该机构求英语翻译,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需要法、日、韩语人才。

该职业指导师说,这些待业的留学人员要获得职位,首先要摆正心态,将自己放在与其他求职者同等的起跑线上,另外,要努力说服企业,相信自己的忠诚度,自己会珍惜职位并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