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奥猝死――废品的报复
2004-03-24 20:57:26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综合讯)3月20日,中国国奥队被弱小的平马来西亚队1:1逼平,舆论哗然,这实际上宣告小组出线无望,沈祥福培养了四年之久的国奥队已“名存实亡”。国奥的猝死,令球迷唉声一片,更令足协焦头烂额。“超白金”一代陨落了,没有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死在韩国人的枪口下,而倒在了一群马来西亚人的戏弄中。

**沈祥福撰写万言书讨清白

国奥队“梦碎雅典”的败因有许许多多,但作为主帅的沈祥福应对此番兵败负全部责任。这种观点,不仅广为各界所认同,就连中国足协内部也将国奥饮恨十二强赛归结为沈祥福的“无能”。但这是沈祥福无法接受的,潇湘晨报报道说,据了解,沈祥福已经开始点灯熬油撰写所谓的“万言书”,向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阎世铎讲述自己在过去一千二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悲惨经历。

据沈祥福透露,这份由心血铸成的“万言书”包括个人四年来领悟到的经验、教训,此外还有制约国奥发展的一些阻力。不出意外的话,沈祥福的“万言书”将在中伊之战后交到阎世铎手中,希望能警示后人,并为自己讨回清白。

**国奥失败带来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0亿

体坛周报的一则报道说,一位长期经营足球的内部人士粗略估算,仅仅在今年,国奥失败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将高达10亿人民币。该人士说,国奥猝死毁掉的绝不仅仅是后几场比赛,随后的国家队世界杯预选赛、亚洲杯,还有中超联赛,如果初步参照十强赛的标准,说中国足球市场今年损失10个亿,一点都不夸张。

报道指出,国奥的失败不仅会影响到比赛本身的收入,从更深远的意义考量,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作为2004年亚洲杯的主办国,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的中国依然遭遇了商业危机,不仅是赞助商不太踊跃,就连亚足联也亮起了红灯。球迷们对中国足球的热情似乎正在锐减,其中不可不提的原因还是国字号球队糟糕的表现,而人气的低迷也正是从业者最为担心的。

**谁毁掉了这一代国奥球员

足球报的文章质疑,坐着欲望号街车怎能抵达雅典?文章认为,生于80年代的这帮孩子,生活态度就像一张信用卡:冷漠,物欲。他们从一开始就接受着“职业化”中国式的解释――职业化=物质化。

文章说,1992年,郝海东、范志毅那届国奥队员每个月还挣不到500元人民币,兼职做“烟贩子”的郝海东至少有种“勤劳致富”的情结,因此他能够练到34岁踢到34岁;1996年,张恩华、谢峰、姚夏虽然已经拿到每年30万左右的钱,但他们从来不敢向国奥队教练提出增加训练费的要求,那时候国字号训练费是15元/天;1999年,李伟峰、李毅、郑智等大部分球员甚至还在四处找职业俱乐部踢球,他们梦想的是如何在9强赛中露脸以博得某个俱乐部的青睐。但2004不同,他们已经是“腕”了,已经很习惯在俱乐部高收入的背景下踢球,但在关键时刻,这一代球员没有上三届能顶住压力。

文章说,从封闭到“疯闭”,当国际通行的大赛前封训走向极端化后,自小因缺乏文化教育缺乏与外界接触而心理结构不平衡的国奥小将,一帮被关傻的人怎么能赢球? 开会、训练、吃饭、睡觉,然后第二天又来一遍,球员是被逼疯关疯的,怎么去热爱足球?“封训”实际上这已非体育科研的课题,而是一个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的问题。

**谁为被废掉的这届中国国奥负责?

足球报的文章分析道,一个罪魁祸首就是10年职业联赛,可以说这届惨败是职业联赛流水线上粗制滥造的――废品的报复。一个有趣的讽刺,第一批完全由职业化培养出来的国奥队员,却遭到职业化以来最业余方式的失败。这让人对十年职业联赛在后备力量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狐疑。

文章说,这一届国奥队员可以说是最无技术特点、最无战术想像力、最无一锤定音人物的队伍。没有中锋,俱乐部都急功近利,前锋几乎都找外援,让本土球员没有生长空间,连国家队里也只有靠郝海东撑着。不练技术,靠身体吃饭以及竞技心理变形。

种什么种子得什么果,“联赛为本”缺乏实质性贯彻的背景,脱离基础而幻想式地向国奥队索要成绩,最后成为“废品的报复”。职业联赛收获了什么?这届国奥失利是一次命运的报复,10年之内未能根除的东西在一支球队身上像原子弹一样用最猛烈的方式爆炸开来……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