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影视”退出黄金档
2004-06-01 19:55:53
来源:星星生活

近日,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连续下发通知,要求所有电视台在收视最为集中的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四川省公安厅一份关于“当前警匪片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的调查报告总结出了“暴力影视”的4大死穴。

扭曲异化价值观 典型剧目:《黑冰》、《纵横四海》

负面影响:犯罪分子通过制造惊天大案,或杀人绑架、抢劫走私,或贩卖毒品、开设赌场,牟取不义之财,过着大亨富豪的奢侈生活。这样纸醉金迷的生活对很多青少年有着无限的诱惑,并使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些警匪片宣扬暴力、血腥,为了追求收视率,刻意进行砍手、剁指、挖心等血腥渲染。这些血淋淋的镜头,让不少青少年开始滋生暴力因子,校园暴力事件因此不时发生。

2004年,某市20岁青年任某从警匪片中获得“灵感”绑架了一名5岁儿童,向该儿童父母索要赎金20万元。而成都一个由10名学生组成的“神圣堂”,领头的只有14岁,最小的仅9岁。他们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抢劫对象,而他们抢劫伤害的方式,竟然包括用屎抹脸、尿淋头、烟头烫等。手段超乎人们对单纯孩子的想象,残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错误诱导行为方式 典型剧目:《黑洞》、《英雄本色》

负面影响:多数警匪片为提高观赏性,模糊了起码的道德是非观,往往把犯罪分子塑造得神通广大、风流倜傥、义薄云天。而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处于不定型时期,不良影视文化很容易误导青少年崇尚义气、拉帮结派。《黑洞》曾在全国热播,剧中的反面人物聂明宇被塑造成具有深沉责任感、临危不惧、力挽狂澜气概的“黑帮英雄”。

达州警方去年打掉了一个女性青少年犯罪团伙,这群14到16岁的女孩子,推崇影视作品中的“十三太保”,自称为“十三太妹”,以学校低年级学生为目标进行抢劫。某市一个专门勒索在校学生的恶势力帮派组织“龙腾帮”,模仿警匪片中的黑社会老大,歃血盟誓,推选“帮主”,制定“帮规”。短短一个月发展了50多名会员,多次抢劫作案。

直接刺激犯罪欲望 典型剧目:《古惑仔》

负面影响:不同的警匪片包含了不同的犯罪动机和作案过程。有时,甚至一部影视作品中包含有多种犯罪方式,一些色情画面也对青少年留下了“深刻印象”。

去年,某市8名未成年人受到刚看完录像的影响,想“付诸实践”。恰巧一女青年李某骑车上班经过,于是8名少年先对李某实施抢劫,在未得逞后,就将其劫持,模仿录像中的情节将其轮奸。今年3月,南充少年胥某就是受到电影《古惑仔》的影响,产生杀人壮胆的念头,将一名坐在路边休息的村民砸死,将另一过路村民击伤。

培训犯罪技能 典型剧目:《警花出更》、《中国第一刑侦大案》、《征服》

负面影响:多数警匪片为吸引观众,采用纪实手法,将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生动细致到再现,对有关“作案策划、杀人灭口、逃窜流亡”描述得生动详细,成了一本“犯罪指南”。而青少年就是在观看时,不自觉地“学习”到了犯罪“本领”。

去年,成都警方破获了一起杀人案。据案犯伍某供述,他18岁时第一次杀人的方法是从香港警匪片《警花出更》里照搬的。之后,他便将杀人作为自己追求的“事业”。在观看了电视剧《中国第一刑侦大案》后,十分崇拜抢劫杀人犯白宝山,于是总结白宝山“失手”的经验,不断提高作案水平。几年时间里伍某连杀数人,现场都没有留下痕迹。

过于宣扬暴力和血腥的警匪片,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2002年,成都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对100名未成年在押犯做调查时发现,经常看暴力音像制品并受其影响的比例达到了75%,受色情书刊及音像制品影响的也有61%。美国有学者曾做过一个长达10年的暴力影视调查: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中选出进行调查的儿童,在10年后,看暴力影片的频率与10年后的侵犯性行为明显相关。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