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坛“清华帮”盛极而衰
2004-07-16 14:18:26
来源:星星生活

随著胡锦涛在十六大上接任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上当选国家主席,中国政坛上早就人瞩目的“清华帮”的声势也就达到了顶点。但是中国古话说:“物极必反”,“清华帮”随即盛况不再。

清华大学,是有史以来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到二○○四年,清华已经连续八年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上独占鳌头。清华人在政坛上十分活跃,更是一个街谈巷议的话题:五十年代以来,清华大学共为中国贡献了三百多位副部级以上的官员。

官方新华网在二○○一年清华九十周年校庆时正式发布的数字是:曾经或正在担任中央、省市党政领导职务的部分清华校友中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四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十一人、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五十三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七人、国务院总理一人、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六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六人、全国政协副主席八人、全国人大常委四十五人、全国政协常委七十九人、国务院正部长三十人、各省、市长,党委书记(正职)二十三人……

校长王大中曾援引美国政坛要人不少出自哈佛、耶鲁为例,很自豪清华与之相似,出了不少中国的高层领导人。然而,他却忽略了解释一件事:哈佛、耶鲁毕业生中步入政坛的,绝大多数是法律或经济专业人才,何以清华竟有如此之多工程师走红政坛?

★中国政坛的理盛文衰

谈到清华出政坛精英,首先要指出:中国的理工科大学,比文科大学出了更多的官场明星。统计文革中和改革开发放初期提升的官员,会发现科技背景的人才比人文背景的人才晋升得更快、更多。虽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政系统法律、经济、管理专业出身的官员已经越来越多,但是在中共现任省部级以上干部中,仍然还是理工科背景的官员占优势。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当然还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政治运动一浪接一浪,意识形态领域充满了炮火硝烟,人文学科、意识形态领域,不论在哪个时期都被视为“重灾区”,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为一种危险的职业。其次,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翻过来倒过去地整人,差不多人人被人整,也人人整过人,都成了“老运动员”,恩恩怨怨也就积攒得更多更深。到了要确定提拔对象时,往往一个“乾净”的人、一个没有“民愤”的人也找不出来了。

此外,由于中共建政之后,整个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受到现实政治权力的粗暴干预,教条主义盛行,很难说是进入了真正的科学的层面,使社会工作者沦为“政治的奴仆”,在民众中威信扫地;倒是科技工作者,因为离政治稍远,受到的干扰相对较少,而且毕竟所从事的工作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必须按照辩证法办事,不然就会遭到自然规律的即刻报复和惩罚,于是相对而言,学理工科的人具有了更多一点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掌握了更多一点的科学方法论,这使他们在政坛上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在整个中国在七十年代后期“战略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迎来 “科学的春天”之后,科技背景的人就行情暴涨。

★清华凭什么能成为“第二党校”?

即便有上述大背景,还是得承认:在中国数千所高等院校中,还没有哪一所像清华大学那样,连续不断地涌现出如此众多的政坛高官。不妨逐层看去:

在中共十三届政治局六名常委中,就有两名是清华毕业生:姚依林(一九三四年历史系)和宋平(一九三五年化学系);中共十四大他们两人年老退下,新一届政治局七名常委中,新增加者也有两名清华毕业生:朱熔基和胡锦涛,朱胡两人又在十五大政治局常委中连任。

“清华帮”在政治局委员这第二层次权力核心中,也有不小实力。在中共十四届政治局中,除了朱熔基和胡锦涛,还有吴邦国(一九六七年无线电系,国务院副总理),王汉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后来又补进第五名清华校友:黄菊(一九六三年电机系,上海市委书记)。十五届政治局中,王汉斌退下,又增加了吴官正(一九六五年动力系本科,一九六八年动力系研究生,山东省委书记),还是五名清华校友。

再往下一个层级:中央委员会,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共有二十九名清华校友,其中正式委员十八名,候补委员十一名。

十四大半年以后的八届人大和政协会议上,清华校友再次大出锋头:有一人任国务院副总理(朱熔基),六人出任国务院部长,他们是:国家安全部长贾春旺(一九五八年入学),广播电影电视部长艾知生(一九五一年毕业),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七十年代担任清华副校长),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一九五七年入工程物理系)、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佩云(一九四九年社会系),以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曾建徽(一九四八年电机系)。

到中共十五大、九届人大,政府领导成员中,因为体制改革、部门精简的关系,清华校友人数或有减少,地位却更加显赫:朱熔基接过了“宰相”大印,胡锦涛成为国家副主席。

★十六大“清华帮”空前也绝后

刚刚开过不久的中共十六大和十届人大产生的党、政最高决策层中的清华势力,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九人中,竟有四人属清华帮,占据第一、二、六、七把交椅,为胡锦涛,吴邦国,黄菊,吴官正。

比例如此辉煌,是空前的,同时也得承认,大概也是绝后的。什麽说“绝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一层,共有五人,除了上述四人,只另外有一个曾培炎(一九五六年进无线电系);

中共中央书记处,七名书记中没有一个清华帮;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八人中,仅有一人是清华人,就是担任副主席的胡锦涛自己;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八名书记和副书记中,清华人也是“光杆司令”–书记吴官正自己。

再看国务院系统。在五位总理、副总理中,两人是清华人:常务副总理黄菊,副总理曾培炎;五位国务委员中,只有一位: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一九五七年进动力系);

二十八个部委负责人中,有四个清华人,一个是胡锦涛当年同班同学、水利部长汪恕诚,一个是司法部长张福森,他与胡、汪同一年即一九五九年进清华自动控制系;第三个是教育部长周济,一九七○年毕业于清华精密仪器系;还有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他一九八五年在清华大学主修经济系统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后来他又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再看人大系统。曾经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清华人有:费孝通(一九三五年毕业,民盟主席),王汉斌和彭佩云夫妇,李锡铭(一九四九年建筑系、土木系,肄业),丁石孙(一九五○年数学系),周光召(一九五一年物理系)。

但是在二○○三年选出的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中,清华人只有委员长吴邦国本人。

曾经或正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清华人有:茅以升,周培源,华罗庚,钱学森,钱伟长,孙孚凌,朱光亚。而在二○○三年选出的第十届政协主席、副主席中,清华人只有两人:刘延东(一九六四年进工程化学系),农工民主党代表李蒙(电机系本科生和研究生)。

我们可以预测,政坛“清华帮”衰落之势还将继续,一家独大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多维周刊第216期 作者:文思咏)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