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美国的“亲善大使”
2004-07-16 14:15:50
来源:星星生活

美国教育机构早前进行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美国教育机构都出现了留学生锐减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本来就够复杂的留学生签证审批程序,已在911后变本加厉,尤其是对中国留学生。对此,史坦佛大学胡佛研究所中美政策专家拉特里夫(William Ratliff)以他的亲身经历和中国留学生获得成功的实例,对美国的严控签证政策进行了抨击,同时他还呼吁不能再把那些渴求赴美留学的“亲善大使”拒之门外。

拉特里夫最新发表在旧金山纪事报的评论美国新签证政策影响留学生和交换学者赴美深造的文章指出,美国出于安全考虑对外国留学生签证审查趋严的规定,不应该压抑美国的交换学者计划。

拉特里夫首先在文章中介绍了他最近赴亚洲旅行的感想,而两个最深感想都与美国正在执行的严控签证有关。其一是,几个美国人和十多名欧洲人都遇到了在申请中国签证时遇到困难的问题;其二是,他的中国之行遇到了中国著名旅美钢琴家江天。

拉特里夫在谈到第一个感想时说,几十个外国人都遭遇到中国签证难申请的“难题”,而中国官员甚至都不愿搭理美国人,不过他们很快就帮助其它人解决了这些“难题”。对美国人所遭到的“冷遇”,美国国务院的朋友是这样解释的:这是中国官方在对美国总审计局日前发布的要求驻外使领馆严控签证审批程序所进行的报复。

而美国总审计局则把责任推给了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务院,认为这两家政府机构应该解决外国留学生申请人数严重下滑的问题,也应该为美国各大学校外国留学生注册人数越来越少负责。

拉特里夫用中国之行“巧遇”中国著名旅美钢琴家江天的故事,来表达了他的第二个感想。拉特里夫介绍说,他在上海遇到了23年前就到美国留学的江天,江天也是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首批赴美留学的中国音乐学生。

文章说,签证难同江天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吸收外国留学生是一条让美国同相抵触的国家建立一条可靠的和有建设性连接的途径,也是鼓励这些外国留学生利用美国提供的机会去努力工作并获得成功,然后再回报给美国。江天逐步获得的成功则是最好的示范,他多年来的努力已经证明,音乐的确是一种能把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吸引到一起的全球语言。

接着,拉特里夫笔锋一转直指美国的新签证政策,称这些新政策正在把象江天这样的人才,从几乎所有的领域驱赶到其它国家,同时也给美国造成诸多的负面结果。

在上海出生的江天,1981年赴美国留学时的第一站是旧金山音乐学校,当时他才16岁,还是个害怕但很坚决的学生,从师于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因(Isaac Stern),后者也是个在外国出生的旧金山人,他是在访问中国时遇到这位少年钢琴家的。

拉特里夫介绍说,在江天留学美国时,他已意识到需要利用美国的自由来全面发展他的才华和生活,但后来由于中国政治形势的改变,迫使他仅留学两年便于1983年返回了中国。两年后,江天再次返回旧金山,随后他搬到纽约,再后来成为一名美国公民。

如今,江天已成为一名名负其实的美中-中美间的“亲善大使”。拉特里夫感慨地写道:近来的民意调查和我本人亚洲之行的亲历表明,目前美国是多么热切需要向江天这样的来自全球的“亲善大使”。每次当江天表演或与人们接触时,他所表现出来的美国都要比美国自身所追求的国家利益和军事力量加在一起的总和还要多得多。这对于当今世界的许多地方来说,可不是一个很小的成就。

近年来,江天作为一名为詹妮佛.穆勒舞蹈团(Jennifer Dance Company)伴奏的钢琴家,已在中国境内进行巡回演出,该舞蹈团的导演已为江天创作的钢琴组曲《上海梦》编成了舞蹈。此外,江天还在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首次访问时,担任钢琴独奏者。

作为一名中国派往西方世界的“亲善大使”,江天已在美国和欧洲进行过演出。去年,他同上海交响乐团一起访问了美国。江天的音乐已被美国制片人罗森(Peter Rosen)在1997年拍摄的一部有关华裔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纪录片所采用,而罗森眼下正着手拍一部有关江天本人的纪录片。

拉特里夫的文章同时也承认,当然并不是很多留学美国的学生都象江天这样获得了极大成功,相反也有一些留美学生最后变成了“恶大使”,其中最明显实例当属埃及人赛义德.库特布(Sayyid Qutb),他已成为穆斯林运动的主要理论家。

但拉特里会认为,江天的成功已远远超过了应该鼓励外国学生留学美国的所获得典范的意义。因为,在一些留学生留在美国并成为美国社会富有成效的成员之际,绝大多数外国留学生还是返回了他们自己的国家。拉特里夫最后呼吁道:“我们绝对不可以因严重的安全考虑,就把这些雄心勃勃的年轻学生和其它学者拒之门外。”

(多维社 纪军)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