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字拆开是林夕
2004-11-30 21:36:29
来源:星星生活

黄走后,与黄合作数十年的作曲家顾嘉辉说,他要作一首曲,让林夕等来填词,希望能表达他内心的哀伤。

在香港,恐怕没有谁可以说得上是21世纪华语歌坛的至尊歌手,但是如果说到填词人的话,却几乎不会有人对林夕担当此名号提出质疑。入行近20年的林夕,几乎包揽了华语乐坛所有的填词奖项,他把每一种恋爱情绪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不知道捧红过多少歌手,王菲,黄耀明,陈奕迅……这些明星的蹿红都不能不说有林夕的功劳,可以说每一位出名歌手的代表歌曲都刻着林夕的名字。而且林夕每年的作词量可以达到香港全部词人产量的三分之二,几乎每天要出产一两首词作的速度实在让人大为惊叹。

黄耀明与林夕林夕的填词之路

林夕原名梁伟文,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庭,所以,从小他就是一个典型的香港读书人。不过自幼满脑子都是幻想的他更愿意把种种思考倾泻在笔端上,所以就把“梦”这个字上下拆开,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林夕”。从许多公开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1980年,梁伟文以预科生的身份参加了黄大仙举办的第二届旧曲新词创作比赛,其中他的《昨天园外》夺得了学生组冠军。随后,梁伟文考入了香港大学中文系,1982年5月,他参加了由刚成立不久的香港业余填词人协会举办的全港学界歌词创作大赛,由于他很喜欢戴望舒的诗作,就也写了一首《雨巷》,他把这个参赛作品调寄日本流行曲《紫蓝色的眼泪》,一举夺得了大专学生组的冠军。不过即便是在那个时候,梁伟文也并没有想到自己要做专业的填词人,他只是很受这种得奖的鼓舞而已。

但是到了1986年,梁伟文注定要变成林夕了,他创作生命的转折点终于来到了。那一年,他与音乐人黄耀光合写了一首《吸烟的女人》参加亚太流行曲创作比赛香港区决赛,得到亚军,没想到这首歌引起了唱片公司的注意,他们不仅立刻给黄耀光和陈德漳这两个原本只为参加比赛而临时组成的组合Raidas发行了唱片,还邀请林夕继续与Raidas合作,填词。1986年9月,Raidas首张只有三首歌曲的EP推出,不仅收录了《吸烟的女人》,还包括《不愿置评》和《杯中冷巷》,随后的《别人的歌》更是获得了商台最佳歌曲奖。从此,林夕开始晋身为专业词人。他再三思考,决定放弃硕士学位论文,全情投入到歌词创作中。也就是在那以后没多久,林夕开始与张国荣、梅艳芳等天皇巨星合作,创作出了《无需要太多》等杰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林夕加入了罗大佑的音乐工厂,创作出了《皇后大道东》。1995年,林夕进入香港商业电台,负责创意思路,林夕认为这是再换一个角度激发自己创作的好方法。

属于林夕的爱情

林夕几乎从来没有在任何访问中详谈他的爱情,但是谁都明白,要写出千百首能感动千百万人的情歌,绝不可能是平空想象,臆造出来的,其间一定贯穿了丰厚的感情体验。林夕对他的感情这样理性地解释:“我觉得爱情的道理就像玩麻将一样,同样令我热衷,但是可有可无。”林夕觉得,随着感情经历的增多,他对爱情的看法会发生变化,过了最强烈的追求阶段,有没有爱情都变得无所谓了。其实所有感情,包括亲情友情,浓到一定程度了,都好像是爱情,只是不能上床而已。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豁达的态度,林夕把爱情看得很透彻。林夕坦言,自己曾经把感情看得很重,就是那种恋爱大过天的感觉,《K歌之王》讲述的就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爱情,虽然那段感情早已过去,但是却让自己从中学到坚强,所以林夕在给王菲的《给自己的情书》中提到,“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

同时,林夕坦诚地讲,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创作人必须先学会阴阳同体和精神分裂,只有这样才能体会恋爱的每一个层面。同样是香港乐坛词作圣手的黄伟文讲过,要经历过撕心裂肺的感情创伤,才可以启发创作灵感,但如果可以选,他情愿没有经历过。但是林夕则表示:“正因为我经历过,才更懂得珍惜快乐。”

林夕和他的朋友们

张国荣的离去,好像自己的心血都同他一起去了,自己的人也死了一半似的。

1986年,林夕为张国荣填了一首《妄想》,收录于张国荣1987年发行的唱片《Summer romance》中,这也促成了两个人的相识。随后林夕为张国荣填了第一首词《无需要太多》,这首体现了林夕爱情态度的歌曲入选了1988年香港电台第11届“十大中文金曲”。

给无数歌手写歌词的林夕几乎天天处于被人追歌的过程中,然而令林夕感动的是,有一次他答应写给张国荣的五首歌词还没有写完,一天在一家餐厅吃饭时碰到了他,林夕看到“哥哥”朝他走了过来,以为他一定是追自己没写完的歌词,没想到张国荣对他说,你一定要小心身体,多去锻炼。

林夕与张国荣这种相识相知的历程,让他们成了知己。以至于林夕在得到张国荣自杀的消息后,内心激荡到话都说不出来的程度。林夕表示张国荣的离去,就好像自己的心血都同他一起去了,自己的人也死了一半似的。

值得庆幸的是,哥哥与林夕的音乐之缘并没有就此终止。《无需要太多》的成功让张国荣和林夕“明日有明天”,不过就这首歌词而言,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比较大路。在我看来不及上面所说的《妄想》,但歌词中细腻真挚的情怀却还是值得一提。其实无论是后来写给《金枝玉叶》的主题曲《追》,或王菲的《红豆》和郑秀文的《交换温柔》秉承的都是与《无需要太多》相同的情感。

常和黄耀明在小摊子宵夜谈歌词

黄耀明第一次见到林夕是在1988年,那时候林夕还在为Raidas填词,虽然都听过对方的名字,但因为没人介绍,彼此并不认识。1992年,林夕进入罗大佑的音乐工厂,和黄耀明成了同事。于是,就开始一起合作黄耀明单飞后的首张专辑《信望爱》,而可能大家同在台湾录音的关系,有香港人同坐一条船的感觉,感情不自觉地就会变深厚。

令林夕记忆清楚的是,黄耀明录歌是天越黑效果越好,然后他们就一起吃宵夜,一起看天色由蓝变白。1994年春天里的一天,林夕和黄耀明录完音后在路边的小摊子吃东西,一起研究U2的歌词,探讨偶像与乐迷相互支持的关系。那种彼此相扶相知的感觉,真的是很幸福。同时对于林夕来说,他的想法影响到自己对创作歌词的看法,比如说,黄耀明在要求林夕改歌词的时候,他这么说,“这句话有问题,我不是这样看爱情的。”这让林夕警觉起来,究竟写了那么多的情歌,究竟是写给自己的,还是歌手的,而听众想听的,究竟是谁的爱情?

是林夕成就了王菲,还是王菲成就了林夕?

说不出林夕和王菲最初的相遇是怎样的,但是那个孤傲女子的内心世界,似乎只有林夕能够明白,他给王菲写的《催眠》、《开到荼蘼》等都是在外人看来说不清道不明的歌曲,但是这对于经历过难以忘却的情感分合的王菲来说,却是惟一能够领悟的疗伤妙药。所以也不知道是林夕成就了王菲,还是王菲成就了林夕,我们只能从那些难以理解的歌词中看到他们彼此间的心灵契合。(编辑 多多)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