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沉默向黄昏的异国女子蒋方良
2004-12-15 15:57:55
来源:星星生活

平日深居简出、生活简朴的蒋方良女士,自从她嫁给蒋经国,并随着丈夫进入中国人的社会起,她便深居简出,以中国传统妇女美德不断要求自己,最后终至“习惯”而改变了她原有活泼开朗的个性,她因无法实现重返她的出生地、她的俄国家园而遗憾终生。

从苏联到大陆再到台湾的离乡背井,从丧夫到一连失去三个儿子的死别,前“第一夫人”蒋方良的遭遇只能用坷坎不平形容,但上天似乎仍觉这样苦和痛依旧不足,一再用缠身的痼疾折磨这位老太太!

蒋孝勇生前曾说过,他的母亲蒋方良是个苦命的女人;而蒋方良的长媳蒋徐乃锦在外界询问蒋方良屡遭打击后的心境时,亦曾有过一段令人动容的解说:“她内心的痛苦到什么程度,那你要再多40岁才能明白。”

**真正身世已不可考

据台湾媒体报导,1916年5月15日出生于苏联的西伯利亚山区的蒋方良,原名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她的身世有二种说法,一说是她出身地主家庭,是个孤儿;另一说是她出身贫苦家庭,与姐姐相依为命;但真正的身世已不可考。

芬娜16岁(1932年)的时候,进入苏联斯弗朵夫斯基工业区的乌拉重机械厂工作,她完全没想到,她这一生会从这里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因为她认识了在同一工厂里工作的中国青年尼古拉。她当时作梦也没想到,她的男友就是“蒋经国”。

1925年,蒋经国原本考入中国上海浦东中学,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反帝爱国运动,被开除学籍;后来进入入北平海外补习学校,又因参加反对北洋政府的示威游行,被监禁两星期;于初秋转赴广州;10月间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推荐下,报考了专门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孙逸仙大学,并赴苏联留学,苏名字取为尼古拉,学习马克思主义。

另有一说,当时蒋经国血气方刚,与父亲蒋中正闹翻,愤而赴苏联求学;这从蒋经国于1927年4月在学生集会上公开批评蒋介石的“清党”政策,或可略得印证。1928年春,蒋经国进列宁格勒红军中央军事政治研究院学习;1930年2月加入苏联共产党,6月担任列宁大学中国留学生辅导员。

后因苏联内部派系斗争,蒋经国遭到清算,10月起下放到狄拿马电气厂当学徒,次年7月去石可夫村当农民。1933年1月去西伯利亚阿尔泰金矿当矿工。10月被派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的乌拉尔重型机器厂,从普通技工做起,步步升职到副厂长。

**三口重担一人挑

或许久经劳改的缘故,蒋经国已变得沈默寡言,他在工厂里结识了亭亭玉立的苏联女工芬娜(蒋方良)并发展出恋情,被演绎成多种版本的传奇故事,较常听到的两个版本不外是美人芬娜拯救冻昏于雪野的英雄尼古拉;以及英雄尼古拉深夜击退歹徒救了美人芬娜。

尼古拉与芬娜于1935年3月在贝尔格罗克市郊一间工人宿舍里,举行了热闹的婚礼结婚,那一年尼古拉25岁,芬娜19岁,他们第一个孩子爱伦(蒋孝文)10个月后因芬娜早产而诞生。

蒋方良的身世背景,摆在现今的环境,并不特殊也不引人侧目,但把时空推回那个国共惨烈的斗争、冷战延续时期,蒋介石的家庭却有个俄国媳妇,不难想像,蒋方良“政治不正确”的血液,让她在那个复杂的家庭里承受着多大压力。

但蒋方良以在俄国冰封大地独自成长的坚毅,克服接踵而来的挑战和压力,一如当年,她和蒋经国在苏联结婚,生下蒋孝文,一家三口生活重担全落在她一人身上一般,无怨无悔。

两人虽然结婚生子看似幸福,但生活上并不顺遂,因为尼古拉受到排挤打压,失去工作,全家的生活重担只好全部落在芬娜的肩上,直到女儿爱理(蒋孝章)诞生,才使得尼古拉孤独而痛苦的心稍稍得到慰藉。

**蒋中正替她取名方良

话说蒋中正十分思念爱子,因此多次托人向苏联要人,但始终没有下文,直到西安事变后,尼古拉(蒋经国)才在驻俄大使蒋廷黻的帮助下,于1937年3月返回中国,而芬娜从此也永别故乡,随着丈夫走进中国第一豪门。

后来蒋经国与芬娜在溪口老家,举行了中式婚礼。芬娜开始融入中国。在经国生母毛氏身上,芬娜看到了一个中国传统女人的克勤克俭、隐忍宽厚的品格,这成为她日后在蒋家的生活标准。芬娜从此以蒋方良的名字,融入中国的传统生活中,据了解,蒋方良还是她的公公蒋中正替她取名的。

1938年4月1日,蒋经国被任命为江西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而蒋方良也陪同丈夫到赣南创业。蒋经国在赣南推动“新生活运动”,生性活泼开朗的蒋方良,很快与当地的青年人打成一片,协助丈夫进行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

**克己奉公贤内助

当时,蒋经国为减轻当地妇女生活负担,兴办幼稚园、育儿院和慈善事业,蒋方良则义无反顾的担任育儿院院长,亲自带头上街募捐。赣南改革成果卓越,嘉评从地方传至全国各地。后来蒋经国得到了“蒋青天”的美誉,蒋方良也被视为勤劳简朴、克己奉公的贤内助。

从现在的角度回溯以前,风流韵事仿佛是蒋家的历史传统,三代人都在反复演绎着。蒋中正一生风流,蒋经国也不遑多让。这对人人称颂的“革命鸳鸯”,因为青年女子章亚若的出现,打破了小俩口的家庭和睦。章若亚后来为蒋经国生下两子,即章孝严与章孝慈。

而蒋方良在“二奶”事件中的看法和表现,各界说法不一,但蒋方良最后仍接受传统中国社会束缚,把看到的一切埋在心里。蒋方良除了替蒋经国生下蒋孝文与蒋孝章之外,还有孝武与孝勇两子,蒋孝武于1945年在溪口诞生;蒋孝勇则于1948年出生于上海。

**彻底改造成中国人

从苏联到中国大陆,蒋方良没让蒋家失望,她彻底将自己改造成一个中国人,一口宁波话讲得比蒋经国道地;如果有办法,或许她会将面孔变成黑眼珠、黄皮肤。

只不过,好不容易把自己转换成中国人,因战事不利,蒋家率国民政府军队退守台湾,蒋方良才又跟着蒋经国来到她这一生中的第三个故乡“台湾”。蒋家如同千万个家庭走上逃难之路,她在蒋经国的安排下,带着蒋孝文、蒋孝章、蒋孝武及蒋孝勇四个儿女先到台湾落脚。大陆到底是怎么沧陷的?她这个俄国媳妇无权过问,不过,令她忧心的是留在大陆作最后努力的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安危。

从大陆到台湾,对蒋方良而言,像是又失去了一个故乡,一切都得重新开始。但蒋方良清楚,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道理,她自我安慰,孩子丈夫在哪儿,哪儿就是故乡。她万万想不到两岸的隔绝并不亚于中国大陆和苏联,在台湾四十多年的日子里,她既回不了俄国,也踩不到大陆故土,对原乡的强烈思念,也只能藏在心底最深处。

**女主人愈来愈沉默

蒋方良来到台湾后,个性仍十分开朗,蒋经国一家人在长安东路18号居住。起初经国没有繁重的公务缠身,一家子常四处游玩、逛街,逍遥自在;蒋方良也如一般家庭主妇,自己操持家务,无论烧饭、做菜还是洗衣,样样自己来,而且还在院子里养鸡。邻居们经常看见蒋经国的外国太太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到菜市场买菜的身影。

这样的平民生活,到1967年搬到大直官邸后出现重大转变。森严的戒备,不仅给这个家庭蒙上了神秘面纱,也让蒋方良不能再像往常一样频繁接触街头百姓。男主人的权力愈来愈大,女主人却愈来愈沉默。随着蒋经国政治地位越高,他对家人的限制也就越多。蒋经国为防止高官显贵巴结、引诱自己的家人,他对蒋方良和子女的行为管束愈发严厉,蒋方良开始远离朋友。戒备森严的官邸、蒋家的大门,就像一道高墙横躺在蒋方良和外面世界之间。

搬到大直官邸后,“寂寞”成了蒋方良的生活实况,疼爱孩子成了她惟一的心灵抒发。一开始,孩子和丈夫几乎是她所有的快乐,但是夫妻二人说话谈心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长大也给父母带来烦恼,儿女的功课令她放心不下,而且蒋孝文、孝武两兄弟又放荡不羁,打架滋事是家常便饭,惹得蒋经国对儿子拳脚相加,甚至打折了棍棒。深受传统中国妇女影响的蒋方良只能好言相劝,甚至声泪俱下对蒋经国说“别打了,你会把他们打死的!”排解她内心的苦闷与寂寞。

**生活范围愈缩愈窄

蒋经国不喜欢女人干政,不希望蒋方良和官太太们搅和小圈圈,所以她的生活范围愈缩愈窄,来往的只剩那群从大陆来台,能讲一口宁波话的老友。当丈夫当上“行政院长”时,她并未因贵为院长夫人生活有所改变,反得到割舍掉她的兴趣。有一天蒋经国告诉她,不希望人家讲:“院长夫人也打麻将。”就这一句话,蒋方良再也没有上过牌桌。

而打高尔夫球的嗜号,也因为一次她乘新的座车去打球,遭蒋经国指责后,便放弃了。据陈香梅回忆,本来蒋方良还会跟一群朋友在统一饭店聚会,洗个头、聊聊天,后来蒋方良节省到自己的家洗头,老头友又一个个老去,蒋方良可说毫无其他消遣。

不过,这个以夫为天、以儿女为中心的母亲,虽然无法拥有自己的生活,至少有先生和孩子。蒋经国在世时,蒋方良和四个儿女的生日,以及蒋经国夫妇的结婚纪念日,全家一定回家团聚在一起,举办一场简单的家庭Party,切蛋糕、开香槟。有时蒋经国兴致高,除了当场亲吻蒋方良外,也会在儿女的起哄、簇拥下,与爱妻共舞,十分热闹。

后来,儿女长大各自成家,官邸内只剩两老彼此扶持,蒋方良的日子寂寞、孤独,但总还有个老伴可以依靠;只是,这依靠随着蒋经国和三个儿子相继去世,也逐渐消失无踪。

**八年丧三子 饱受打击

从大直官邸到天母的荣总医院往返,这段路并不算长,但对蒋方良来说,是她最不想走,却让她三番四往返、最后让她不得不走的一条漫长路。谁也没想到,蒋方良儿女成群,老来竟会饱尝孤寂和凄凉。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短短8年内,蒋方良的三个儿子一个接着一人病逝,这是她生命中的椎心之痛。

1988年1月13日,蒋方良因病吸氧急救的同时,她从紧闭的房门外,隐约听到子女、孙儿的啜泣声。这一天,陪伴她走过53年岁月的尼古拉、她的丈夫蒋经国永远离开了她。

在蒋经国走后第二年,1989年4月14日,蒋方良的长子蒋孝文因鼻咽癌病逝,时年54岁,这是蒋方良首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戚。她握着儿子的冰冷的手,追忆着蒋孝文陪着父母从苏联到中国大陆,再辗转来台的岁月。

本被外放新加坡的二儿子蒋孝武挂念年迈母亲孤苦无依,在父逝后,积极请调回台,未料在新职就任前夕,蒋孝武突然病逝荣总。1991年7月1日,她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荣总送别只有47岁的二儿子蒋孝武。这个打击让蒋方良崩溃,她再怎么坚强,也无法抑制情绪,在众人面前掩面而泣。

1996年12月22日,她仅存的小儿子蒋孝能也因食道癌在荣总过世。她又到荣总,祈祷上帝能从死神那里唤醒她最后一个儿子、49岁的三子蒋孝勇,可惜依然事与愿违。蒋方良生前曾说过,每通来自荣总的电话铃声,都是催促她再赶一趟伤心路程。

至于她自己,因为肺疾等病痛,根本已无法计算她在大直官邸到天母荣总之间,究竟往返了多少次,直到这次她一去不复返,这段路成了她最不想走,却让她不得不走的一条漫长路。

**常痴望丈夫儿子照片

本来就已经没有声音的日子,随着孩子不断隔世,更加寂静。蒋方良变得不言不语也不再哭泣,据这几年到过蒋家的人说,蒋方良经常一个人痴痴地凝蒋经国和四个孩子的照片,一看就是大半天,那脸上无助的神情,看了令人心酸。

在蒋方良住院及插管消息传出后,她就诊的荣总医院出现各方政界要人。因蒋方良晚年生活极为低调,除了今年5月,蒋家后代为蒋方良庆祝生日外,几乎很少听到有关这位前“第一夫人”的消息。

今年5月生日宴会时的家庭合影,也让外人再次得以透过画面,看到蒋方良的影像。在此之前,蒋方良最近一次公开亮相,是在去年初,蒋经国逝世15周年当天,她意外在大溪头寮出现。当时坐着轮椅的她戴着墨镜,在安全人员的陪同下,她静静地凝视40多分钟才离开,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改变蒋家后代基因

蒋方良是蒋家第二代唯一代表人,在台湾历经半世纪的日子,却少有声音,到晚年更让人忘了她的存在。但蒋方良来自俄国的血统,却为蒋家后代基因产生重要改变,从三个儿子都是标准混血儿的浓眉大眼外,第四代的蒋家人不少都有着非常洋化的外表。以蒋孝勇和蒋方智怡所生的三个儿子为例,每个都是标准血帅哥。洋化的外表成为蒋家后代的表征之一。

蒋家五代当中,有两位蒋夫人,即蒋宋美龄和蒋方良。两位夫人有着相同坚强的生命力,有着一样波涛起伏的人生,但私下却是完全不同的性格与成长背景。从蒋宋美龄的遗物中,可以重温她的人生,来自中国富豪之一的宋氏家族,从小接受西洋教育,晚年选择在美国终老一生,她的风采、品味,都成为中国近代女性代表人物。

蒋方良追随蒋经国到中国大陆、到台湾。她一直努力想融入生活的环境,只是一直都来不及。她一生都小心谨慎的隐身在公婆、丈夫身后,当这位异国女子自进入蒋氏家族,就一直以中国传统妇女美德不断要求自己,最后终至“习惯”而改变了她原有活泼开朗的个性,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她还是选择留在台湾,因为这里是她永远和最终的故乡。她因无法实现重返她的出生地、她的俄国家园而遗憾终生。

http://www.newstarnet.com/public_exchange/photo/weekly168/jiang_1.jpg
芬娜的父母早逝,与姊姊安娜(图左)住在一起。芬娜从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派到乌拉山区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是名女工。芬娜与蒋经国结婚时,蒋的月薪是七百卢布,并分配到一户两个房间的公寓,生活状况还不错。后来蒋经国一度因政治原因被革职,夫妻俩带着小孩,却仅靠芬娜的微薄薪水过活。

http://www.newstarnet.com/public_exchange/photo/weekly168/jiang_2.jpg
1935年前后,蒋经国夫妇在苏联时期,前往海滨渡假。蒋经国这时年约二十六,体格结实。蒋方良穿著泳装,和蒋经国手拉着手,颇为甜蜜。蒋方良来到中国后,据说有次穿泳装在河里游泳,引起邻居侧目与议论,毛夫人只好劝她下次可别这样。后来毛夫人买了一座美人鱼雕像放在家里,告诉蒋方良看看就好,不必真的去游泳。蒋方良老年时回忆此事,仍不觉莞尔。

http://www.newstarnet.com/public_exchange/photo/weekly168/jiang_3.jpg
三代同堂。1937年,蒋经国带着妻子蒋方良和一双儿女返回故乡中国。图中是蒋母毛福梅,两旁是她朝思暮想的儿子和洋媳妇儿。毛夫人把孙子蒋孝文抱在膝上,神情显得满足。蒋经国是有名的孝子,蒋介石娶宋美龄,曾令他耿耿于怀,为母亲抱不平。蒋方良仪态端庄,双足并拢,颇符合中国人对传统妇女所要求的含蓄典雅形象。1939年日本飞机蓄意轰炸蒋介石的奉化老家,以打击中国民心。毛夫人不幸罹难。

http://www.newstarnet.com/public_exchange/photo/weekly168/jiang_4.jpg
1942年的蒋方良。蒋方良来到中国五年之后的留影。当时也是八年抗日战争的第五年,前方的战事「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如火如荼。远在欧洲战场,蒋方良的家乡也受战争摧残,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1942年展开惨绝人寰的「斯大林格勒攻防战」。

http://www.newstarnet.com/public_exchange/photo/weekly168/jiang_5.jpg
穿上旗袍的洋媳妇儿。图为1944年结婚九周年留影。中国人说「嫁鸡随鸡」和「入境随俗」。蒋方良来到中国后,学会了国语,而且还是宁波口音。图中她的发型反映当时西方的流行趋势,衣着则充满中国味,以旗袍造型出现。人生境遇的奇妙,从蒋方良身上充分流露。她从未想过她会爱上一个异国男子,也无法想象对方是中国领导人之子。这种人生惊奇,需要她细心与耐心的调适。

http://www.newstarnet.com/public_exchange/photo/weekly168/jiang_6.jpg
「山地姑娘」蒋方良。1950年代,穿上原住民服饰,打着赤脚,蒋方良来了一段原住民的歌舞。蒋方良有着俏皮活泼的一面,在她的故乡,舞蹈也是普遍联络感情的方式。大家都知道蒋方良早已中国化,照片中的她更原住民起来,耍宝镜头颇令人新鲜有趣。

http://www.newstarnet.com/public_exchange/photo/weekly168/jiang_7.jpg
深情一吻。1950年代,蒋经国一手切蛋糕,一手抚着妻子的颈子。在丈夫炽热的唇下,蒋方良的手部动作像小女孩似的。

http://www.newstarnet.com/public_exchange/photo/weekly168/jiang_8.jpg
蒋方良送别老伴。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远离人间。无论蒋经国一生有多少毁誉,在历史上无疑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大人物。图为蒋经国的国殇典礼中,蒋方良因过于悲伤而坐在轮椅上,蒋孝武(左)、蒋孝勇(右)一旁服侍。左一是行政院长俞国华。戴眼镜的是林洋港。林洋港是出色的台籍政治人物,为何蒋经国没挑选他当副总统,一直为各界好奇与质疑。

http://www.newstarnet.com/public_exchange/photo/weekly168/jiang_9.jpg
两代强人合影。1954年,蒋介石当选第二任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随侍在旁。军人出身的蒋介石,坐姿挺拔。蒋经国个子虽不高,但肩膀宽阔,胸膛厚实。蒋经国曾是前卫青年,15岁就远赴苏联留学,培养社会主义革命精神。蒋介石「清党」之后,蒋经国沦为「人质」,并在压力之下发表公开信谴责父亲是「中国的叛徒」,直到27岁才得以返回中国。蒋经国回国后,父子间曾彼此试探信任度。在蒋介石的培养下,蒋经国逐渐成为父亲的左右手。

(《星星生活》编者注:本文综合自台湾“东森新闻网”及《时报周刊》相关文章。图片来源:文汇出版社《蒋家私房照》,作者:秦风 万康)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