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海啸改变印度洋国家地缘版图
2004-12-29 19:08:21
来源:星星生活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26日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强烈地震和引发的海啸,其波及范围之大、影响之广为历史罕见。多维社报道说,在经历过大自然的灾难过后,南亚和东南亚受灾国家发现,大海啸不但在地理上改变了印度洋的面貌,而且在政治、经济和医疗卫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也面临一个新的地缘板块。

12月26日发生大海啸似乎在斯拉兰卡暂时性地阻止了政府和反政府军的冲突。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控制的穆莱蒂武地区位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东北方275公里。海啸发生后,“猛虎”组织在北部地区展开了并不多见的救援行动,但由于资源有限,他们请求支援。斯里兰卡政府宣布将满足他们提出的一切救援请求。但政府军和“猛虎”组织在境内埋下的150万颗地雷。洪水把地雷冲起来或者冲出了已知的雷区,这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

但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亚齐,巨大的天灾也没有打消人们争斗的念头。亚齐位于印尼最西部,是印尼资源最富庶的省份之一。多年来,反政府武装“自由亚齐运动”以资源分配不均和宗教文化差异为由要求独立,并展开暴力活动。12月27日,印尼国民军前司令恩迪阿尔托诺・苏塔尔托呼吁“自由亚齐运动”暂时停火,以保证灾后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然而,“自由亚齐运动”似乎并不“领情”,他们指责政府不仅不重视救灾工作,反而继续对其进行打击。

美联社28日报道,经济分析师指出,这次海啸虽然波及面很广,但是,由于灾难波及的只是一些海滨城市,没有破坏重大的工业制造中心,因此,总体上来说,不会对该地区的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到目前为止,经济专家们还不能预测这次灾难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影响。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管理处的比尔・安东尼说,如果有一些轮船改道,可能会暂时影响某些国家的贸易业,但总体上来说,各大港口的贸易已经恢复如前。据报道,即使在印度南部马德拉斯的工业区,海啸波及的多数港口设施27日晚些时候都已恢复作业,比预期要早。

印尼的股票市场对灾难的反应相对较为敏感。有分析师认为,灾难发生后,印尼股市不降反升,表明投资者对印尼经济基本面的不断好转和企业盈利能力的继续增强仍抱有信心。经济分析师拉凯什・尚卡尔说,由于受灾地区多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发展不太发达的地区,并且这次灾难没有冲击到大的工业中心,因此,灾难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小。

尚卡尔说,受这次海啸灾难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泰国和斯里兰卡。这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主要依赖于旅游业。专家们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受灾国家的旅游业将面临一个游客的心理障碍问题。与重建工作相比,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更为重要,只有这样各国旅游者才能重拾信心。但这是一项更为长期的工作。

就行业而言,这次灾难冲击了与旅游有关的行业以及全球保险业。27日,这些行业的行情在欧洲各股市上普遍走低。对世界保险业而言,此次海啸给它带来的巨大损失无异于雪上加霜,因为全球保险业今年至今已为多次自然灾害赔付了420亿美元,其中美国和日本遭遇飓风灾害的赔付额就高达270亿美元。这次亚洲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夺走了大量外国游客的生命,许多保险公司将不得不提供钜额赔付。

世界卫生组织28日发出警告,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过后,如果措施不力,疫病蔓延可能造成数万人丧生,即与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相当。世界卫生组织危机应对部门负责人戴维・纳巴罗说,目前对灾民生命构成主要威胁的是与缺乏纯净水和卫生设施有关的传染病。

他指出,“在每场灾难出现后,首先就是要为灾民提供水、医疗、食品和帐篷。如果我们能够在两到三个星期内顺利完成这一工作,那就不会出现疫病流行”。纳巴罗还说,由于灾区医院和卫生机构开始受到地震冲击,因此救治患者的能力降低。

在受地震和海啸袭击的11个亚洲和非洲国家中,纳巴罗最为担心的是印尼亚齐地区,那里不仅距离震中近,而且连年战乱使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他认为,泰国、印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都有“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应对危机。

最近两天来,全球多家媒体在报道此次地震灾害时都不约而同地引用了意大利国家地理研究所所长博西的观点:“地震规模极大,整个地球都在震动,地球的旋转规律也将受到影响。”

美国国家地质观测中心的地质学家哈德纳特27日表示,这次地震影响苏门答腊周边岛屿,小岛可能产生多达20公尺的位移,此外,稍早南加大一名学者也表示,强震威力也把苏门答腊往西南移动了30多公尺。哈德纳特说,「地震已经改变了地图样貌。」

他说,根据震波模型,苏门答腊西南外海的部分小岛可能也往西南位移20公尺,「这是很大的偏移。」他呼应南加大学者的说法,认为苏门答腊岛可能也一起往同一个方向位移了至少约36公尺。

加州理工学院的地质学家凯利谢说,「这些地壳隐没带制造出全球最大地震…周日是该区200年来最大的地震之一。」南亚强震威力有多大?有些学者估计可能相当于引爆100万颗原子弹。凯利谢说也认为地球轴心可能震动了一些,「但是还不至于把地球翻过来。」

然而,地质观测中心的国家地震资讯中心学者西普金认为,苏门答腊周边岛屿上升的程度要比位移的幅度还明显,「以这个例子来说,印度版块陷入欧亚版块,造成上升推挤作用,所以对那些小岛来说,大部分的地壳运动是垂直,而非平面的。」

凯利谢也在研究这次地震对苏门答腊岛海岸线带来的改变,他说,当地海底下交界的板块边缘可能因为地震相对垂直移动了60英尺(约18公尺),不过这样的移动幅度呈现在海平面上只有一点,海平面也不会剧烈改变。倒是苏门答腊内陆地平面的高度的变化可能就比较明显,「由于这个隐没带有一部份地壳向西方往印度洋倾斜,你可以预期的是这里有些地区会出现下沉。」

台湾学者也表示,地震造成地壳外形变化,让地球在地震发生时有可能自转速度慢了「零点零几秒」,由于地球自转与这次地震的板块运动方向相反,海啸发生时,地球自转变快,但由于板块已大位移,离地球中心较远,长期来看,地球自转可能变慢。

专家指出,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会引发致命的海啸。此次海啸为何会突如其来?原因是它采取了“隐蔽”手段。据报道,在此次灾难中,全球最早得到地震警报的是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它也是全球公认的水平最高的海啸灾害研究机构。当地时间25日下午2时59分,该中心专家通过BP机收到地震讯息,显示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之后,专家最终将地震确定为9级,不过,他们并没有意识到9级地震将会产生致命的海啸。在全球其他地方,也没有任何一个地震研究机构发出类似的海啸预警。直至新闻播报后,科学家们才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

的确,此次地震产生的海啸“隐蔽”得非常巧妙:尽管它能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在海平面上前进,但它的实际高度不过几厘米左右,行驶在上面的船只根本感觉不到。然而,一旦遭遇地势起伏不平的海岸线、浅滩或相对狭窄的港口,它的狰狞面目就会显现出来。最重要的是,由于印度洋地区缺乏海啸预警系统,当海啸袭来时,人类的脆弱在狂暴的大自然面前便一览无遗。

联合国发起的世界减灾大会将于下月在日本神户举行,这次会议很可能为建立与太平洋预警系统相似的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打下基础。夏威夷国际海啸预警中心主任劳拉・孔期望下月召开的神户会议能够研究解决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的细节问题,并在其后6个月内将全盘计划清晰化。

夏威夷国际海啸预警中心在灾难发生前曾预测到一场9级大地震,但苦于没有将警告发送到受害国家的途径。专家们称,该预警系统预计将花费数千万美元,并且不是特别可靠。有报道说,由于考虑到建立该系统的钜额费用,包括印度在内的受灾国家对此未予置评。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