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没有机会泡多伦多的露天咖啡座
2005-09-14 17:36:43
来源:星星生活

(图片说明:一、张扬忙中偷闲看我们的星星生活报;二、张扬的表情沉稳中带着张力,有如他拍的电影。)

(星星生活记者宛星、潘荣摄影报道)9月12日下午4:20,记者来到了位于BLOOR STREET WEST上的INTERCONTINENTAL TORONTO,挤进了被众FANS围得水泄不通的大门,走进了大厦阳光明媚的露天中庭,一眼便看到沉稳内敛的张扬正坐在花坛边的一张桌前。继6年前捧走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扬名世界,如今导演张扬再一次旧地重游。不过,带来的是新作《向日葵》。

作为一名注重影片内涵挖掘的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张扬近年的三部影片《洗澡》、《昨天》和《向日葵》都以家庭中爱恨复杂的父子关系为主线,这部《向日葵》更被称为他的半自传性电影。据张扬自己透露,影片里用到了父亲――《神秘的大佛》导演张华勋与自己生活中的真实素材,而影片也成为自己跟父亲沟通的桥梁。张扬对影片在北美首映观众的反应非常欣慰。40分钟的专访时间一下子过去了,最后,当记者祝福他在多伦多电影节和随后的西班牙圣巴斯蒂安电影节都有所斩获,张扬也希望通过星星生活向喜欢他电影的观众朋友送去问候。

**忙采访无暇泡街头咖啡厅

星星生活记者(以下简称记):《洗澡》之后跟多伦多电影节已经是老朋友了,这次来是不是看到了很多老面孔?

张扬(以下简称张):对,像组委会的一些人,都已经成为朋友了。我们的制片人皮特,其实跟这里的很多人都很熟。

记:先谈谈这几天在这边的行程吧!

张:9号到的,前天是第一次放片子,观众的反响非常好。昨天一天都是媒体的采访,感觉媒体对电影的评价非常好。因为每个采访的记者都首先表态他们自己非常喜欢这部电影,觉得非常感动吧。包括今天也一直是在接受采访,明天也有访问,后天就去西班牙圣巴斯蒂安电影节。

记:现场的反应是怎样的?

张:我觉得反应非常好。大部分观众是西人,他们看得很投入,一些比较幽默的地方,他们笑得很开心,反应超过了我的预期。整个电影放映完后,观众的掌声非常热烈。很多观众主动留下来跟我们聊天。

记:影片有很多幽默的地方吗?我之前以为是比较沉重的。看过一些网上的评论,说在国内小范围播放时,很多人都哭了。

张:怎么说呢?肯定电影里不全是悲伤吧?还是传达了很多幽默的东西。

记:这几天还有两部中国电影在“当代世界电影”单元出现,比如宁瀛的《无穷动》、王小帅的《青红》,有没有私下交流过?

张:中国的电影人都没见着,大家都是各自来的。行程都不一样。

记:有没有跟这次参展的别的国家的导演或演员交流呢?

张:比较少,因为大部分是约见采访,单独的活动比较多。可能晚上会参加一些发行公司,或者主办方举办的PARTY,那时会将会见到一些导演、演员呀什么的。

记:一直在这里接受采访?有没有上路边的咖啡座坐坐?听说电影人到这里来经常坐在露天的咖啡厅里聊天。

张:没有,我们都听组委会的安排,所有的活动和采访很有计划,一个接着一个,楼上楼下地跑着。

**不清楚电影节到底有哪些奖

记:1999年《洗澡》在多伦多电影节获得“国际评委会大奖”,这次《向日葵》来,有抱着获奖的希望吗?

张:没有。我一直搞不清楚这个多伦多电影节有没有奖。(有一个最受观众欢迎大奖)喔!上次《洗澡》获奖,我也觉得挺奇怪的。一直觉得多伦多是一个大的电影市场。这次来我还是稀里糊涂的,有奖没奖也搞清楚。所以,基本上我们也没有想到奖项方面的事儿。主要是看观众的反应吧。影片在国内只放过一次,是小范围的,几十人,所以,这次在多伦多的大放映厅放映,还是第一次。算是北美首映吧。

记:你参加过戛纳、威尼斯等多个电影节,能比较多伦多电影节跟他们不同的地方吗?

张:多伦多电影节实际上是一个最大的市场,它对参展影片的发行,整个北美的发行,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都非常看重这个电影节。而且多伦多的观众是特别好的观众,他们对电影的这种喜爱是很多地方都没法比的。我在这里特别高兴看到观众和他们的各种反应。包括发行公司,买卖电影的公司,他们都来多伦多看观众的反应,根据直接的市场反应,来决定一个影片的买卖。

**父亲说影片给他指了条明路

记:今年顾长卫的《孔雀》、王小帅的《青红》,包括你的《向日葵》,大家好象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七十年代,有一种个人记忆中的时代怀旧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约而同?你的《向日葵》又有什么不同的主题?

张:写哪个年代其实无所谓。可能这批导演都出生在六七十年代,在这个年龄,对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都有深刻的印象,这自然是创作最好的题材了。要说有某种共性的话,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的导演想去回忆某种共同经历过的东西。但我觉得具体到每一部电影,除了选择的年代有相似性,真正到故事,到人物,到具体表现的内容都不一样。《向日葵》更多地针对一个家庭。跟那两部电影不同的是,这个影片的年代跨度非常大,写了30年来中国的一个变化。而且,我觉得我更关注的是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里面,一个家庭内部的人物关系。

记:有人说你的《洗澡》、《昨天》和《向日葵》是一个父子三部曲。可以这样说吗?

张:《昨天》不是以父子为主线,但是里面也牵扯到很多父子关系。可以也可以说是父子三部曲吧。

记:这个类型的题材什么时候结束?

张:不可能老是在这样的题材中打转转。当然会拍很多别的。但家庭的题材一直是我特别愿意去表达的。而且以后肯定还会不断地从家庭里去挖掘出新的东西。

记:听说你和父亲在生活中的关系很矛盾,影片也是半自传性质的。那这种家庭的东西在你的影片中反映出来,你想说明什么呢?

张:我想这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不光是我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是有爱有恨,充满了矛盾,充满着复杂的问题,我觉得都一样的。所以,这部电影拍出来,不是我一个人的电影,其实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成长中的感受和经历。甚至是我父母那一代人的感情、心路历程的一个体现。

记:有人说《向日葵》是你向父亲的一个致歉。

张:我觉得不是致歉。可能更多是我通过这个电影,希望我的父亲去理解,这是我跟我父亲沟通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因为我觉得生活中好象跟父亲很难面对面去沟通。而通过电影,我们可以进行沟通。

记:他有没有直接告诉你他的反应?

张:怎么说呢?他看完后,说影片结尾给他指了条明路。结尾其实也是来自他生活中的某种感受吧。他有时候觉得生活不如意,老想改变生活状态,一个人去过一种什么生活。出家、出走呀什么的,这部电影其实也用了他生活中很多真实的细节,比如他曾经给我留过一封信。所以这部电影的很多素材来自生活的真实。我相信他所谓指了条明路,不是指他真的要出走还是怎么着,我觉得是他对于,比如电影里的那个父亲他向外更美好的生活的概念的认同。

**孙海英演好了我心目中的父亲

记:能够介绍一下影片的两位主演的表演吗?

张:陈冲这次演的角色和她以前的反差特别大,可以说,对她来说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角色。我觉得她完成得特别好。她敬业的态度让我非常敬佩。孙海英,我自己觉得我抓住了这个人物身上的很多特性。跟我的剧本中这个父亲的性格特征非常接近。他也非常好地在影片中体现了我心目中父亲。

记:孙海英演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带有一种革命年代特有的形象特征。你认为他在这部影片中冲破了石光荣这个框架没有?

张:我想还是不一样吧,首先这部电影中的角色是一个知识分子,跟他以前的角色是不同的。当然,我之所以我看中他演父亲这个角色,也是因为他有这种品格的特征,我希望那个特征在我的影片中也是有保留的。

记;陈冲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也在好莱坞做过导演,她与剧组的配合怎样?

张:配合很好。尤其做过导演的演员,她更明白怎样去跟导演配合。而且我相信作为演员来说,她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现在她自己也把重心转到国内,希望在国内也多拍一些戏。毕竟她的很多情感,感受,其实跟我们也是相通的。虽然她的生活方式已经比较美国化了,但人的童年和成长起来的记忆永远都抹不掉。

**下一部是挖掘人性的公路电影

记:好像除了《爱情麻辣烫》是爱情题材外,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父子三部曲,然后会有一些新的题材吗?

张:现在已经有不一样的一些题材了。比如下面我们要做一个公路电影。也是一个挖掘人性的电影吧。

记:你拍一个电影的时候,会不会专门听取制片人或者发行人的意见,考虑到一个国际化的方向?

张:不会。我们还是考虑自己喜欢,自己要有强烈的表达愿望,才决定拍一个电影。立足于自己,想的是怎样把它拍好,然后交给皮特去发行,去进行国际推广。

记:你的影片给人感觉商业味道都不浓,也不像一些大片有豪华明星阵容,巨大的投资。你会坚持这一路线吗?

张:选择拍什么类型的影片,我觉得是导演个人的审美取向决定的事。你希望拍什么样的电影,就做什么样规模的制作。像我,不喜欢大商业片,不喜欢那种纯商业概念的电影,但我自己从来不反对这种电影,而且我觉得这种电影现在在中国特别需要,特别是好的商业电影。但我依然坚持我自己的路线,拍我喜欢的电影,这当中是有矛盾的。

记:你的影片好像很少起用年轻新人,多用的是实力派演员。以后的影片会不会起用新人?

张:肯定会。下一部电影肯定会用年轻演员。其实《向日葵》里也有两三个第一次演戏的年轻演员,也演主角。

记:会不会再拍爱情片?

张:也会吧。我可能不会单纯地去拍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肯定是对爱情,对很多东西都有一个更深刻的见解的时候,我才会去拍吧。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