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感想之四:又回到体委大院
2006-10-31 16:29:0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记者李华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举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乡村到城市,还是学校到工厂,从百姓到高官,从低俗到高雅等等。那变化之大,速度之快相信连国内的人都叹为观止,更不用说是海外华侨了。特别是那些出生在困难时期,成长在动乱时期,工作在调整时期,退休在改革时期的人们,心思最活跃,情绪也最难平衡,总感觉没赶上好时候。

我和几个都曾经历过中国动荡不安、革命运动频繁年代的老朋友聚会,大家总免不了进行一番忆苦思甜。当我们谈到中国目前的变化时,每个人都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慨。姓张的朋友说:如果当年“四人帮”早打倒几年,我也不用上山下乡去修理地球,而且肯定能考上清华北大。王姓的朋友说:邓小平早几年改革开放,我早点下海经商,资产肯定比现在还要丰厚。姓李的局长说:如果我再年轻几岁,老爹再晚走几年,那个位子绝对非我莫属……大家七嘴八舌,滔滔不绝,还真有点生不逢时的味道。

我没有傲人的学识,也没期盼能拥有更多的财富,更不会奢望能混上个一官半职。只是偶尔会联想到自己,当初在河南省体委工作时(运动员),要能遇上像现在的体育局领导那该多好,他们都是运动员出身,即内行又懂专业。要是放在过去,我肯定不会离开培养我的河南,更不会轻易放弃我苦练十几年的击剑事业。

今年六月初,我应河南省体育局领导的邀请,回原单位o河南省体工大队的运动员们作报告。记得当我踏进阔别十八年的河南省体工大队的门口时,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原先灰暗阴冷,肮脏污浊的运动员宿舍楼,如今换成了明亮清洁,管理有序的高层宿舍。记忆中那破旧不堪的大食堂,已改为环境雅致的餐厅。以前那个冬透寒风,夏似焖锅的训练馆,今天已改建为多功能现代化训练比赛馆。

瞧着眼前这即熟悉又陌生的体委大院,我情不自禁的羡慕说:“变化真大,各方面条件太好了。”领导说,“那就常回来看看,河南体育局需要你,体工大队的门永远向你敞开。”听见这番感人肺腑的话,望着大队书记(原男排教练)和大队长(原田径教练),我热泪盈眶,感激万分。一种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感油然而生。

我读高一那年,在还没弄清楚外面世界的状态下,就孤身一人来到河南省体工队集训,本以为打完比赛就可以回家继续读书,谁知我却从此踏上一条孤独、坎坷、曲折的拼搏之路。虽说年龄不大也算是参加了革命工作。记得当时河南省体委的领导基本上全是外行,特别是河南省体工大队,不知为什么从书记到大队长、副队长、各队领队、甚至伙食科管理员,全部都是清一色的部队转业军人。

他们作风僵硬,认为只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能拿冠军。刚愎自用,不懂专业。管理运动员如同管理士兵,这样不仅笑话百出,也制造了许多遗憾,甚至还引发了悲剧。曾经有一位号称中原一条龙的全国摔跤冠军,因为恋爱问题遭到体工大队领导的一阵恶批,在不堪痛苦羞辱的情形下,这位血性男儿在领导谈话的办公室,从楼上一跃而下,摔成严重脑震荡,一个培养多年的全国摔跤冠军就这样殒落。这位冠军至今还像个废人一样由体工大队养着。

我也不能幸免的经历了许多不堪回首的往事,最后在心灰意冷,百般无奈的情形下,正值当年的我,黯然伤感的选择了退役而自谋出路。想着自己用青春和健康拼搏十年的事业,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成绩和荣誉,将付诸东流,那是怎样的锥心之痛,我至今都无法忘怀。

记得当年我父亲与弟弟因填写大学自愿而争吵不休,父亲总是以过来人的口吻说:好大学不如有个好专业,好专业不如有个好分配,好分配不如有个单位,好单位不如有个好领导。想想老人家的话,还的确有理。无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在单位能遇上个好领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喜的是中国现在已改变了很多,凡事也开始讲究科学,讲究效率。外行领导内行的事肯定还会有,至少河南体育局已改善很多,我现在很为河南的运动员高兴,也很羡慕他们。当然羡慕之余,我也会收拾好心情,希望有一天还能为河南的体育事业尽一份力量。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