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导演了“杨丽娟追星事件”?
2007-04-04 02:56:54
来源:星星生活

(中港台记者采访杨母;杨丽娟哭诉;杨母女;卖房作路费去港参加歌迷会与刘德华合影。)

68岁的兰州退休老教师杨勤冀夫妇,13年来为满足女儿杨丽娟对刘德华如痴如醉如狂的追逐,弄到倾家荡产的地步;杨父更是打算卖肾为女儿追星筹款。今年3月,一家人到香港后,杨丽娟终于见到了刘德华,然后并不满足于只与其留影纪念,仍然期望与刘“私下见面”。因这一要求没有得到满足,3月26日,杨父跳海身亡。

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那么,究竟是谁导演了这场悲剧?

一个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娱乐至上的社会,注定会有这样的悲剧上演。什么样的土壤,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偶像崇拜,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但因为社会背景,文化传统,民族信仰等因素的不同而在内容、方式和效用上体现着差异。

以前,我们崇尚岳飞、王二小、刘胡兰等英雄,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危机感,我们需要英雄的事迹和气节来塑造民族的性格和心理,更希望这种气节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发扬光大;我们崇拜过王进喜、时传祥等楷模,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太贫穷,在国际上被孤立,需要依靠用勤劳和智慧来创造社会财富,增强国力;我们也崇拜过中国女排、许海峰等运动员,是因为我们没有忘记洗雪“东亚病夫”的耻辱,渴望在国际赛场上有更多的机会扬眉吐气……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当国家变得比任何历史时期都繁荣强盛的时候,我们却不安地发现,这个时代的偶像已经远离了危机、创造和雪耻,英雄烈士、时代先锋、人格楷模等等诠释着勤劳、智慧、坚定、勇敢的人物,逐步淡出偶像的舞台。在名利角逐、人欲横流的时代,除了娱乐,似乎我们不再需要更高的追求和信仰。

通信和交通条件日益便捷,公共传媒和信息资讯业的发展,和公众对名利的艳羡,使得各种娱乐明星轻而易举地占据了人们心灵膜拜的神龛。媒体的媚俗与迎合,为追星大潮推波助澜,从炒明星的豪宅豪车到花边新闻,从炒明星的隆胸走光到恋情婚变,吃喝拉撒都等见诸报端,热炒于网络银屏。明星的穿衣打扮,举手投足,都引得追星族们争相模仿。能得到明星的一张签名照,能一睹“活人版”明星的真容,简直是无上的幸福;能和明星合影留恋聊上几句,其陶醉和满足不亚于冷落多年的后宫怨妇得到皇上的临幸。

“超级女生”的一夜成名,更让众多的草根阶层看到了名利似乎触手可及。即使是自身条件相距甚远的年轻人,也因平民情结而对明星表现出极度疯狂的崇拜,“粉丝”数超巨万,而且可以为捍卫自己的偶像与朋友亲人“划清界限”。

追星,在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目中,不再是茶余饭后的点缀和消遣,转而成为茶饭主导着他们的全部。
 
从“杨丽娟追星”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公共传媒的不负责任。去年,这一事件就曾被媒体报道,但仅仅是成为媒体爆炒追星的一个看点而被关注。面对公众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没有媒体或者其他权威机构、公益性组织凭着社会责任良心就此开展讨论进行引导或予以当头棒喝。

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未能及时发挥,使这一现象因存在而变得近乎合理。正是这冷漠的一切,一切的冷漠,一步一步地造就了杨丽娟这个无比忠诚的职业追星者……
 
生养杨丽娟的杨氏夫妇,对女儿异乎寻常的追星行为没能进行有效的制止,反而尽其所能的为其提供条件,杨父甚至不惜卖肾筹款,天下竟有如此痴心和愚昧的父母,着实令人震惊!如果此事件的结局是杨丽娟为追星而殉命,谁又能说父母不是杀人凶手呢?
 
一边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刘德华,杨丽娟心坚如磐石地追逐,只求一次私下见面的机会;一边是数十年的含辛茹苦抚养自己的父亲,杨丽娟待之却冷如冰雪,甚至连父亲的骨灰也不想领回。
 
这其中,被扭曲的难道就只有一个杨丽娟么?
 
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悲剧上演吗?

(网友:枕海听涛任云飞)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