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的那个圣诞节
2007-12-21 20:35:4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记者紫莲)我们来到了加拿大,在举国欢腾的氛围中,我们名正言顺地过上了圣诞节。我们装点我们的房子和院子,我们吃中式或西式的圣诞大餐,我们收到并送出圣诞礼物,我们和家人亲朋互道祝福,我们有些人还唱念起了隆重的子夜弥撒……

过圣诞,也许是我们融入本地生活的一个标志,过圣诞,也许是我们接纳本地文化宗教的一个途径;然而,过圣诞,又何止是过圣诞?每个节日在个体那里,可能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对每个人而言有着不同意义的符号,可能平淡,也可能鲜活。

那一天你走在热热闹闹的街头,假如能找到一丝和平日有点异样的感觉,证明记忆中的某些怀想或者期待,应该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找到感觉:登陆后第三个圣诞

受访者:ANDY
背景:移民4年,IT从业人员

还清清楚楚地记得2004年刚登陆时过的第一个圣诞节,当时老婆还没来,IT专业工也不太好找,打着“累脖工”,哪有心思过节呀?只知道一门心思地利用这宝贵的放假时间修改简历,苦练英语。可以说,除了去一个老同学家蹭顿“团圆饭”外,啥也没干。加上当时也没车,外面天寒地冻白雪皑皑的,也没地方可去(再说也不知道去哪里),心里那个灰呀!

第二年圣诞,老婆倒是来了,可我的第一份专业工只维持了3个月就结束了,而且就是在圣诞节前结束的。所以,那第二个圣诞节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

让我开始觉得加拿大的好,是从登陆后的第三个圣诞节开始的,也就是去年圣诞节。

那时,我已经在一家中型IT公司工作了8个月,对自己的工作已经驾轻就熟了。圣诞节前好几个月,公司就以电邮方式通知要举办圣诞派对,邀请员工带家属参加。由于圣诞是西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通常每个公司的圣诞派对也都会被格外重视。这很像中国各大公司每年举办的新年、春节聚会一样。不过,略有不同的是,日期居然选在距离圣诞前一个月。

后来了解,一般的商务圣诞派对都安排提前很多,因为真正圣诞会有2周的长假,所有人都会珍惜这个长假与家人在家里共度。同样,商务派对也会邀请员工的家人同往,这也充分体现了家庭观念很强的西人习俗,至少不会让你因为公司的应酬而忽略家人,所以参加派对也都是成双成对的。

当时,我老婆怀孕已经7个月,是个小子,我工作稳定,她的心也安定,每天除了散步,就是哼着小曲给我做好吃的,吃得两个人都富富态态,红光满面的。就在这惬意的日子里迎来的圣诞节派对,别提心里多畅快了。那段日子,老婆天天就在那琢磨穿什么好,总是撒娇说她的好身材让我给毁了。而我,总是笑嘻嘻地说:能生是福,咱要生一群呢!

派对在市中心湖边一艘油轮上举行,对面就是中心岛,大约有500来号人参加,我估计应该有90%以上的员工都出席了,因为我听说公司有200多号人,带上家属,可不就有这么壮观!当然,大多数都是高鼻凹眼的西人,也有不少其他族裔的,其中,印巴、东南亚及中国人比较多。

老婆穿着新买的大红上装是带弹力的,显得那肚子是相当的圆,从我们下车到油轮,一路都有认识不认识的同事打招呼,恭喜我们。而走到油轮入口处,竟还有签到的地方,要求每个人将自己的名字些在字条上,别在衣领上。

说实话,这边的派对和国内我原先公司的节日庆祝活动根本没法比。我以前在国企,即使是过这么一个和中国传统文化风马牛不相及的洋节日,那活动内容也是丰富多彩、花样百出,有的部门出去旅游,有的部门举办晚会,有的部门卡拉OK,有的部门桑拿健身,还不算吃喝。

在加拿大,这样的派对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聚会而已,奢侈的消费不是目的,让大家开心,然后互相认识才是主要的。因为我们公司的很多项目都是需要长期派人蹲在客户那里开发维护,而且一个项目完了再换到另一个项目,有的人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公司一趟,公司门冲哪边开都不知道,用我们一个香港同事的话来说就是“被流放了”,其实这也是从节省办公资源方面来考虑的,可以理解。

一年到头在公司里面泡着的,也就是寥寥数人。而我,也是那些长期在外“流放”的一个,平时还经常在家办公,只觉得天高皇帝远,舒服得要命,没想过回到公司没几个熟人的窘状。

这不,当天晚上就闹了个大笑话。为了记录我在加拿大立稳脚跟,“融入主流社会”的历史性的这一天,我们带上了照相机。油轮入口,挂着我们公司临时张挂的公司活动的标语,当然,我们要立此存照。找了半天,一个秃了一半顶的大高个老头显得很活跃,一会儿跟这个嘻嘻哈哈,一会儿跟那个勾肩搭背,衣领上的名字也及其普通–Tony,我们一致认为找这个人比较合适。

果然,老头乐呵呵地接过相机。为了怕他把我那台新买的相机摔了,我还慎重其事地把相机带框在他脖子上,然后,简单地教他怎么用我们的相机。老头子很谦虚,一连声说OK。照完后,回放,发现人照小了,要求他再照一张人大一点的,老头欣然领命,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任务。然后,我老婆看到他的太太很高贵,银白的头发,鲜艳的衣着,就邀请跟他太太再合个影,他太太也笑容满面地同意了,两人勾肩搂腰好不亲热。

吃了一圈自助餐,爬上油轮二层瞧了瞧风景,狂拍了一些夜色中的CN塔和闹市区的灯火辉煌,我们又看到那老头了。正好我的部门经理和其他几个认识的同事在一桌吃饭,我想跟他们合几张影,便又逮着那老头来给我们照。老头还是欣然同意,可我见我的那个香港经理脸上似乎有些尴尬。

照玩了,老头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叫什么呢?”我一看,别在身上的写着自己名字的纸条不见了,我便在嘈杂的人群中贴着他的耳朵告诉了他我的名字,并找他要了E-MAIL,说要把我太太跟他夫人的合影发给他。他笑了笑,写在我递过去的本子上。老头刚一闪开,我的那个香港的部门经理便扯住我,问:“你知道他是谁吗?”“不是叫Tony吗?”“他是Tony Gordon!我们公司的董事主席呀!”

“呀,好随和!”我老婆在一边评价,一边还问我:“他真的问了你的名字了?这下好了,我的大肚子给你带来好运了,连总老板都知道你的名字。看来,你在这个公司有发展!”我不知说啥好。心想:“反正,我这也不算失礼,他说不定还认为我这是不卑不亢啦!”当晚回去,心安理得地把照片EMAIL给Tony了。当然,也收到他的感谢回信。如此而已。

至于饭局,虽然奏着优雅的背景音乐,地方也蛮大的,但是灯光幽暗,和国内饭局的宾朋满座、杯盘交错、吆五喝六、灯火通明的就餐环境截然不同,倒像是回到了母校的食堂。大家排着队,自己拿个盘子,等待服务员给自己打菜。无非是牛排、鸡排、鱼排,加上煎土豆、煎丸子,蛋糕、饼干以及各种水果之类的。至于饮料也是酒类、可乐、橙汁、平果汁,任你要。然后大家一手端盘子,一手拿杯子,自己找地方,楼上楼下分成好多桌随意聊天。有些喜欢“凉快”的,还跑到顶层露天去抽烟,看夜景,聊天。

总的来说,这个让我记忆深刻的圣诞节,腕着大肚子的老婆,和身边肤色各异的同事们聊聊天,看看市中心的繁华夜景,感受这个北美最重要的节日的氛围,硬是让我找到了点加拿大人的感觉。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