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四的印象
2008-06-05 19:00:0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爱米)“六四”已经过去十九年,如同一块结痂的伤疤,轻易不愿触摸,更不想回顾。但每年的这一天,思绪总会被沉重的心拽回到那个广场,默默无语。

我对政治不感兴趣,高中时班主任老师是个平反的右派,他在语文课时经常语重心长地说些往事,以他饱经风霜的阅历,给我下的结论是:“你是个独善其终的人。”言下之意,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六四”那年,我已经从大学毕业,有了一份混饭吃的工作。“六四”开始时,学生们行动起来,游行、请愿、集会,舆论当时是支持学生运动的,记得我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新闻,学生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看到天安门广场上越来越壮观的场面,许多老百姓也热血沸腾,站在学生一边。接着,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开始涌进首都,学生们在天安门广场占据的地盘迅速扩大。看到这种局势,连我们单位四平八稳的一把手也说:“要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于是,就有热血民众上街以行动支持学生。

当火焰燃烧到足以分辨真假黄金的时候,政治风向突然转换,一盆冰水劈头盖脑浇下来,我们单位领导立即把几星期前说出的话吞回去,消化吸收后变成:“要安定团结,不要上街胡闹。”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一个被历史记载的日子就这样铭刻在石碑上。“六四”被定为“暴乱”,报纸上刊登出通缉犯的名单。我们单位也开始排查上街闹事的职工,但是,这次排查活动感觉领导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匆匆走个过场而已。
一向骄傲自豪的北京人也沉默了,有认识的北京来客都闭口不谈此事,有人说:这是北京人的耻辱。

后来,“六四暴乱”被称为“六四风波”,现在又改成“六四事件”。从一九八九年以后,北大对一九八九–一九九二年入学的新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军政训练,文理科新生分别进入石家庄陆军学院和信阳陆军学院。全国大学生由国家包分配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

中国现代化的改革开放在“六四”之后还是向前进了,虽然付出的代价太大,而历史的前进总是以人类血的代价为动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地反思。

希望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再不要有腥风血雨,谨以此文纪念“六四”,衷心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