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体育感悟历史
2008-11-24 20:38:0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李华华)当今世界的一大特点是变化越来越快,历史被遗忘得也越来越快。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当我们蓦然回首往事时,却不由想起曾经在中国大地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那些深深影响中国几代人的激情轰烈的改革浪潮。

人们从一切依靠组织到一切依靠自己,从单位中到社会中人,对于习惯单位生活的人而言,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中国体育界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种种改革,透过体育这扇窗口,我们不知不觉在流淌的岁月中,一起目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口号的变迁

在七十年代初期的中国体育界,最流行的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现这句口号的实例当属中国乒乓球界。当年,中国为了与北朝鲜的友谊,在几次世界乒乓球大赛中,中国女选手张立,面对比自己弱许多的北朝鲜选手时,无奈地忍痛故意输掉女单冠军,致使她遗憾终身。

到了1978年,当中国击剑选手栾菊杰,在西班牙世界青年赛中血染剑服勇夺世界青年亚军时,整个体育界掀起一股“为国争光”,“人生能有几次搏”的口号。迈进八十年代初,随着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的诞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此时的全国体育训练基地,到处张贴“向中国女排学习”的口号标语。那一段时期,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成了每个教练遵循效仿的训练法宝。

那是一个痛苦与快乐并存的时期,整个体育界“苦”字当头,无论条件多差,不管是否科学,没有休息日,放假是奢望。面对满墙的口号、标语,运动员除了训练还是训练,一天大运动量训练八小时。如果运动员受伤,一句“轻伤不下火线”的口号,就能驱使你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运动员尿血不算病,心律不齐属正常,不分体育项目,没有男女之别,大家攀比看谁练的苦。

不知什么原因,八十年代的中期,全国突然刮起“反精神污染”的口号。这让那些正处在青春年华的运动员,倍感压抑和不解。男运动员只能留小平头发型,女运动员提倡剪运动短发。整个国家体委特别强调,比赛成绩与“精神文明”奖挂钩。

1985年,上海举行全国第五届运动会。击剑组委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特别要求不能只看比赛成绩,还要看各省队精神文明的表现。要评选出“精神文明集体奖”和“精神文明个人奖”。

人们为了争当“文明标兵”,从乘上火车那一刻起,大家各显神招,一路上各队抢着拖地、倒水、提行李。到了比赛场地,招待所,食堂,这样的情景多次重复。服务员们乐开了花,也冲淡了紧张的比赛气氛。

时间到了九十年代,体育界的口号逐渐变少,基本上以体育专业为主调。“为国争光”,“迎亚运争奥运”,强调科学训练,赶超世界水平。当中国申奥成功后,口号基本以奥运为主题,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口号就是“给中国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

**爱情的变迁

追求幸福,永远是人的天性或者说本能。无论什么年代,不分贵贱,在人们成长的路途中,爱情总是散发着诱人的光芒,令人激情澎湃,勇往直前。

历史上的中国,男女之间的交往,一直是个敏感而诡异的话题。即使到了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期,正常的男女恋爱,也会误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如遇领导不同意,或得罪同僚,那男女之间的正常恋爱,瞬间会演变成令人胆寒的“作风”问题。

在那个时期,流传着多少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又有多少精英才俊的大好前程被“作风”问题所扼杀,封闭、愚昧的社会扭曲了多少中国人的心灵与人性。

在那个时期的中国体育界,领导在对待运动员恋爱的问题上,严苛的手段丝毫不逊其他行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运动队是军事化的管理,每天超负荷的训练,但都无法阻挡正处在青春期的运动员追求爱情的渴望。

当然,追求爱情是要负出代价。无论你多会掩饰,怎样的处之泰然,在那个疯狂的时期,别说有其事无法隐遁,就是没那事,也能审出个有鼻有眼的花花事。人人好像都可以当福尔摩斯,个个都可以大气凛然的鄙视你。外行领导更能轻而易举地判你“死刑”,让你永不翻身,遗臭万年。运动员时期恋爱都不允许,结婚更不可能,甭管你多有成绩,年纪老大不小,只有离队才能谈婚论嫁。

记得那是1984年的事,击剑队内流言四起,大家猜测男运动员赵某和女运动员小陈有暧昧关系。为了考验他俩的清白,不知是谁提议来个真实测验,在身体素质训练中进行男女混合足球训练。故意安排女队员小陈守门,让男运动员赵某短距离射门,如赵某不敢真射,说明有猫腻,如果真射就另当别论了。

正当大伙窃窃私语,顾盼神飞之时,“彭”的一声,球不偏不正应声打中女队员小陈的身上,那是怎样的一脚射门啊,威力无比。只见小陈抱着脑袋,蹲在地上沉默着泪流满面,所有人都呆若木鸡,望着赵某目无表情地走到小陈面前,一句“对不起”便扬长而去,当下传闻不攻自破。

若干年后,接到他们结婚的喜讯,当大伙提起“射门”事件时,谁知小陈解释,这是他俩当初私下说好的约定,如果一但遭到队里怀疑,必须采取“苦肉计”,否则他们俩的事业要玩完。

是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太多的前辈同行,因为追求爱情而劳燕分飞,开除走人,眼睁睁的看着一个花样年华、前途无量的人才,从此销声匿迹,抱憾一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到了九十年代,中国已进入了快餐流行的时段,在西方文化的侵袭下,连爱情都被打上了保值期。

1997年,笔者应邀任广东省女子花剑队主教练。到广东队的那天,昔日闷热潮湿的训练场馆早已焕然一新,周边的环境变化,高楼林立让我目不暇接,感慨万分。但最让我震撼的变化,还是小小年纪的女队员,她们对爱情的随便和实际。她们很有个性地染着不同颜色的头发,人人手机一部。尽管墙上挂着不准早恋的规章制度,可队员们却有视无睹。到了晚上熄灯时刻,也是男女队员用手机恋爱聊天、发短信时间。今天刚分手,明天就可以开心的跟另一个男生去约会。当你问她们是否影响训练?她们振振有词的说:“会分清楚的,没有比赛成绩,如何拥有丰厚的奖金……”

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代表团已结婚的选手、夫妻档为数不少。甚至生过孩子的妈妈照样可以参加奥运会夺冠军。最有代表性的是蹦床奥运冠军何文娜,当初为了爱情不惜和男朋友私奔,最后又回到队里继续训练,并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这充分体现了改革后的中国体育界更加开明,更加人性化。

生活本来就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奖金的变迁

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有了巨大改变。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大踏步地走向商业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当属奖金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的运动员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荣誉高于一切。所谓的奖励就是用红缎布做成的荣誉证书。如:“人大代表” “三八红旗手” “新长征突击手” “政协委员” “妇联执委”诸如此类。如获得世界比赛前三名,最多再奖励一枚立功勋章。有特殊贡献的运动员,最高也就涨一级工资。没人敢提奖金多少,生怕冠上一顶政治思想觉悟低的帽子,至于拍广告可说闻所未闻,奖励汽车、房子可谓天方夜谭。

1979年,我第一次获得全国青年冠军,奖金15元。1981年获世界杯团体冠军,奖金是一块电子表,1986年获第十届亚运会冠军,奖金3千元。1988年奥运会获第五名,奖金(香港霍英东体育基金)一万港币。1987年获世界击剑小姐称号,曾获邀拍广告被国家队拒绝……

放眼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体育界,体育明星的广告铺天盖地,运动员的奖金丰厚无比。最令人羡慕的是,运动员可以自由选择效力的运动队,运动员的发展空间更大更广。

当然,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真正的体育精神在逐渐流失。黑哨、黑金时有耳闻。尽管当年的奖金不如现在来的实惠,但在那个物资极为贫乏的年代,人们真正快乐的力量,是来自于心灵的富足。我怀念当年体育界那自然纯朴、敬业公平的氛围。君不见今天的体育界,纷纷扰扰、雾里看花,这其中的权益是非已不是凡人所能理解。

都说历史有三种,一种是印在书上,一种是存在档案里的,一种是当事人所经历的。其实,另外还有一种是藏在老百姓心里的。

(编者注:李华华为原中国女子击剑队成员,第十届亚运会(1986・汉城)女子花剑冠军得主,现为《星星生活报》记者。)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