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C班上学英语
2009-01-05 23:38:3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叶元凯)来到加拿大以后,我先后到ESL班和LINC班学过英语。

ESL代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也就是为母语不是英语的人进行听说读写基础训练的学习班,它设立的学习点比较多,一些社区都附设这种班,学员可就近上学。移民只要出示枫叶卡即可免费学习,但一学期要交10元资料费。非移民也可参加学习,但每节课要收费4至8加元不等,一天下来就大约要花费30加元。

LINC代表了Language Instruction for Newcomers,它是由相关政府机构主办,只有移民、难民可以参加学习,完全免费。学员要经过主持机构听说读写测试,由考官写出评语,评定级别,然后开证明介绍到某校。我体会,这种测试对自己很有益处,做到心里有底,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那里。

一个城市里通常设有若干LINC学校,开设1至7级课程。1级从字母学起,7级大致相当初中毕业水平,持7级证书,就可以选读速成的高中课程,以便获得进入college的资格。通常2、3、4级人数较多,班次愈高人数愈少。学校每学期由教师根据学员学习情况评定级别,升级或降级。

学员的年龄没有限制,因此,在一个班上,大部分是中年新移民,也有已过古稀的老移民,他们希望学会一些基本语句,方便在此地的生活;有的孙辈都大了,闲来无事,再坐下听听。学员来自世界各地,一个班就是一个小联合国。

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一个班的学员常常三分之一左右来自中国。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好学,努力自强,力求适应环境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人需要格外努力学英语。来自他处的学员,英语基础一般比中国人强。南亚、中东、非洲各国本来就通用英语,有的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东欧、南美的语言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使用拼音文字,许多词汇的字母拼法和读音大同小异,学起来比较方便。我们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使用方块字,同英语风马牛不相及。

学员来去自由,全依个人需要。学校尽量创造条件,让学员安心学习,带孩子的年轻妈妈,上课时学校聘有保育员代为照料孩子,孩子的活动室设备很好。有的新移民上午打工,下午在家管着孩子很累,不如来学校,让保育员看着孩子,自己学习了,也歇歇喘口气。但是只能父母入托孩子,祖父母不行。

学习班的教师都很有经验,对移民学习英语的问题和困难t如指掌。中东、南亚的学员由于本国英语使用广泛,学习基础比较好,但是他们的“印度英语”或“伊拉克英语”,中国人听起来很费劲,可教师都能明白他们的意思。

教师们记名字的本领也很突出,中国的卫东、睿德,南亚的Masood,阿富汗的Hoshim,叙利亚的Ahmad,俄罗斯的Ludmila,他们都叫得很顺口。老师们教态亲切,满口是表扬的话,OK, Good老挂在嘴边。有些不好懂的地方,他们会用body language帮助说明,课堂气氛生动。

在教学内容方面,低级班(1至3级)着重进行以日常生活内容为主的听说训练,如年月日的表示,时间,天气,季节特征,家庭成员名称,商店名称,购物用语,银行,邮局、人体器官,看病,交通,饮食,餐具,水果、蔬菜、娱乐,体育活动,节日名称和活动,租房,儿童上学,防灾,犯罪等等。

教师帮助学员掌握相关主题的常用语句并扩展词汇。例如,我们只会用“cold”表示“冷”,老师就教大家学会用chilly(寒冷的),frigid(严寒的)freezing(凛冽的),shivering(颤抖的)。碰到什么节日,就介绍有关背景。到了周末,要问大家准备干什么,到了周一,又问上周末干了些什么,让学员多听多说。

中级班(4、5级)继续加深上述内容的听说训练,同时要求阅读一些浅显的短文,内容有关加拿大的地理、历史、人物、风情、移民生活等。LINC学员每天可以拿到一份报纸,教师会辅导阅读适合的内容,进行讨论。

高级班(6、7级)阅读的难度会加深,并对某些专题,如疾病、汽车、驾驶等作专题学习,扩大词汇范围。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对移民学英语很重视,适合各种水平的学习书籍很多,教师根据需要,随时复印供学员使用,一学期下来,讲义厚厚一沓。

写的训练也是从浅入深,初级班只要求写单词,进而是简单句,由1句到3句。有的教师要求学员要用铅笔书写,以便修改。中、高级班逐步要求交成篇的作文,如给奥巴马写封信、记某次参观活动等。

语法教学以实用为主,不像中国学校那样巨细无遗,每次只提出一个小专题,教师作简单提示,然后在练习中反复操练。另一方面,教师对语音很重视,特别是句子重音、连读、失去爆破等反复强调练习。一些习惯的口语表达,教师都要反复操练,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句型用处广泛,新移民会感到茫然。

教学中,教师很重视按角色进行实际操练,让学员感到身历其境,如一人作食客,一人作餐厅服务员,练习点菜。一人来求职,一人担任经理,练习面试。打电话,问路,购物,都可以互相练习。在中、高班,要求学员作内容较多、时间较长的讲演。一位福建老乡擅长钓鱼,老师就布置他讲讲这方面的材料。他拿来全套渔具,逐件介绍用法,讲鱼的种类和习性,还有本地各江湖的鱼情。有一位先生是本城科索沃难民协会主席,夫人、女儿都是班上的学员。老师就叫他介绍南斯拉夫的历史和现况。

教师常结合某些生活内容在课上作专题的情景教学。例如,感恩节期间学习做南瓜派 (Pumpkin Pie)。先学习相关的菜谱,然后动手实践,老师巡回指导,成形后就在教室的微波炉里烤,熟了当堂吃。有一堂课讲牙齿保健,请了一位牙医来讲,散发科普资料,赠送牙刷,教正确刷牙方法和牙线的使用。有一次谈到婚姻,老师要大家带来自己的结婚照或全家福,介绍各自的家庭,等于办了一次家庭照片展览。

每学期,学习班都要安排出外游览或考察(Fields Trip),让学员增加对加拿大的感性认识。如,春天到Elmira体验枫糖节,夏天去看尼亚加拉瀑布,秋天到农场采草莓、摘苹果。参观农场前先学习平日不熟悉的农业词汇,参观时听农场主介绍,学员们提问,参观后座谈、讨论,大家对这种学习方式兴趣都很大。学校还请有关方面做报告,讲解图书馆利用、选择大学、求职、人身安全、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信息。

学校里有趣的活动很多。每年的2月21日的Heritage Day(民族传统节)活动是学校里的一件大事,全校停课搞展览。教室都办成展览室,各国都有1-2个展览台。学员们都非常热情,努力使自己的展台体现原居国的特色。哥伦比亚学员穿上国旗衫,戴大草帽,在展台边献歌献舞。利比亚姑娘穿上绣满花纹的非洲长袍。俄罗斯小伙披上顿河哥萨克的骑装。中国台上摆着五星红旗、地图、字帖、毛笔、纸扇、福字、功夫扇、旗袍、邮票、人民币、象棋、五子棋。一位学员在旁边拉着二胡。大家一边参观,一边品尝各国小吃,老师们请大家喝加拿大的枫糖浆。展览令全校热火朝天。

学校有时利用课间举行拍卖,物品都是学员提供的,场面很热烈,我们能学到相关用语。有时搞抽奖活动,奖品是自行车、随身听、打印机等,都是社会捐赠的。到了期末,各班都要举行potluck —每人带一道本国风味的菜来一起聚餐。我因此也尝到许多国家的特色食品,如阿富汗的抓饭,伊拉克的密枣糕,韩国泡菜,哥伦比亚的甘蔗汁,印度咖喱鸡,墨西哥牛肉饼,阿尔及利亚的小米饭,刚果的油炸三角包等等。中国的水饺、粽子、油面筋塞肉更是广受欢迎。有的老师把大家的生日写在月历上,到时候他或她就会带来本国的风味食品,课间休息时学员们大快朵颐。

老师安排的一些小活动也很有趣,今天大家按年龄排队,我高龄76 常居首位。第二天改成按婚龄排队,我们老夫妻已过金婚,又排第一,大家都感到惊讶和羡慕,老师说,在加拿大有的人婚龄能延续5年就不错了。第三天又按到加拿大的时间先后排队,我们到了中下游。这样学员们很快就相互了解,班上总是喜气洋洋。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