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酒渣鼻
2009-03-23 18:43:46
来源:星星生活

酒渣鼻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它通常在东方人中未被认识到,主要表现为鼻子前端发红,日久鼻尖鼻翼肥大,甚则扩展到两颊、前额、下颌等部。其特征为弥漫性皮肤潮红、丘疹、结节、脓疱、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等。酒渣鼻通常起始于20岁以下的患者,常见于30-40岁的人群,而在40-50岁的人群中最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但男性患者症状较重,易发展为肥大性酒渣鼻,对面容影响很大。

本病发展缓慢,全程可分为三期:1)红斑期:即开始时鼻、颊部潮红,初为暂时性,日久因频繁发作而持久不退。2)丘疹脓疱期:常在红斑发生后的数月甚至数年,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多数粟粒大丘疹,脓疱或结节,毛细血管显著扩张,纵横交错。3)鼻赘期:在发病多年后,鼻部结缔组织增生,皮脂腺异常增大,鼻尖部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隆起,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显著,这是晚期症状,较为少见。

中医称本病为“酒糟鼻”或“酒O鼻”。现代医学一般认为在皮脂腺溢出的基础上,或患有接触性皮炎和口周皮炎等病,由于内部或外界有害因素的作用,使颜面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并认为与遗传倾向、胃肠功能紊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毛囊螨虫、高血压及心理因素等被认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某些特定的诱发因素可以使病情加重,常见的有高温、阳光、寒冷、刺激性饮食如烟、酒、辣椒以及一些海鲜发物等,或精神因素外界压力以及剧烈运动等等。

治疗方法:以清泄肺胃之热,结合局部取穴为原则。针灸取穴:以合谷、尺泽、足三里、内庭以清泄肺胃之热。外加局部取穴以消退局部红肿。必要时可采用局部放血治疗。中药则以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淤,调理脾胃为本。对于有毒热较盛,皮疹发红,有脓疱者或有囊肿结节的病人可加龙胆草、土茯苓、三棱、莪术、地丁、连翘、夏枯草等,以消肿散节,软化和消除鼻赘。

本病宜于初起治疗,效果很好,一经久延,则难于彻底治愈,但可减轻毛细血管扩张的程度,使鼻部结缔组织增生面积缩小,鼻尖肥大减轻,从而达到美容和治疗的目的。

病例:

1)女性22岁,中国大陆出生,因患暗疮8-9年,反复发作,近3-4年主要在鼻子附近长丘疹,脓疱,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鼻两侧红肿,不痒,有时痛。皮科医生诊为“酒渣鼻”。病人非常痛苦及自卑,经常夜寐不安,口干苦及口臭,月经错后,大便干燥。笔者针药并用,6次治疗后,病人以上症状全部消失。她高兴地说,“只要鼻子能缩小到象常人一样就可以了。”又经过8次治疗,她的鼻子一层一层地脱掉无数块黑皮,大约治疗了半年的时间,她的鼻子显出了原来的形象,小巧玲珑有光泽,不红不肿不痛了。她高兴地告诉我:现在终于有勇气找男朋友了。

2)男性73岁,新加坡人,患酒渣鼻已20余年,他已失去治疗的信心了。因为长期反复发作,使他什么也不想做。经友人介绍只治疗了5次,他的鼻子已不红肿,又继续按上法治疗10次,鼻子比以前缩小了一半,他已非常满意了,就暂停治疗。

咨询电话:416-972-6000,新侨中医针灸中心刘劲华(医学硕士),地址:421 Bloor St E,Suite 406A。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