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博客:为五斗米折腰
2009-05-14 18:08:1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爱米)“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流传盛广,特别是一些清高和刚直的文人墨客,在失意时每每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此典故源自《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以身作则,不为利禄所动,回归乡间田园,在获得人格尊严的同时也获得心灵的自由,并且开创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田园诗。

傲气的文人墨客不少,成功的文人墨客不多;会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不少,做到不折腰的人不多;即使做到不折腰,能达到陶公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平民百姓也会讲“不为五斗米折腰”,但很少有人会这么做,毕竟,人是铁,饭是钢,嘴硬可以不吃饭,胃却是软的经不起饥饿的折磨。陶渊明不当官照样可以生活,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来看,他起码还有地可耕,有屋可住,只是人辛苦些,需要劳作才能保证日常生活供给。

陶渊明写起诗来才华横溢,耕田种地却是门外汉,不得以而为之,实在苦不堪言。他归隐之后, 从开始的怡然自得渐次到贫病交加,相对宁静的生活遽告消逝。最令人惋惜的是,因为诗人穷困潦倒,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结果导致“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诗人年迈体衰后,竟然到了衣食无继的地步,以至于写出“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夏日长抱饥, 寒夜无被眠”、“屡缺清酤至,无以乐当年”之类的诗句, 不仅令人郗u。

陶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普通平民百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如果不能自己种出足够养活自己的米来,腰倒是没折,人却是躺倒了。

我的一位朋友,几年前因为与上司意见不合,一怒之下,辞职隐退,人格保住了,饭碗弄丢了,而他又不肯低就,找不到比原来更好的工作就坚决不干,结果是他至今仍在家里踌躇满志却裹足不前。

确实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挺直腰杆还能挣到十斗米的人也是有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说出:“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前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不折腰也能挣到米的本领?

说到底,在没有练就不折腰也能挣到活命米的本领之前,该折腰时就得折腰,弯下腰来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在看天看不出名堂后,看看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才能站得更稳,行得更远。

活着,才能往前奔;低下头,弯下腰,兴许可以跑得更快更远。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