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袒护“不速之客”?
2009-08-09 18:54:2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枫树)晚,背对厨房坐在早餐桌前,阅读鬼古女写的悬疑系列小说;忽然听见女儿一声惊叫“老鼠!”一个激灵站起来边问女儿:“哪里?”边向女儿站着的厨房走去,感觉头皮有点发麻,俺不怕写在书中的鬼怪,却怕这灵敏快捷的小动物;而老公却显得十分从容地也边走过来边说:“不可能,我们家这房子怎么可能进老鼠!”

女儿不服气地说:“我明明看见了,毛乎乎的小东西。”那老鼠不知道是因为女儿的突然出现惊慌之际没有躲好,还是为了帮女儿证明同时回击老公对它的藐视,从炉子下面跑出来,现身之后又迅速地钻进了柜台下面。这下老公无言了,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对待这位“不速之客”。

加拿大的房子虽然房门很多,却都是只有门框没有门,为了能够“关起门来打狗,堵起笼来抓鸡”,所以赶紧找来纸箱,建起了临时“城墙”;在此之前,为了怕“打草惊蛇”,让“客人”钻的无处可寻,更费周折,我们先远离“据点”,守在各个门口,女儿则迅速上楼去关闭所以卧室的门。“城墙”建好,我和儿子手持“武器”守在“城墙”前,一旦它想逃窜时,就给它来个围追堵截的歼灭战。

老公开始搜索,先把炉子拉了出来,下面空空如野,再开始腾空橱柜,小心翼翼地把东西向外搬,搬一个检查一个,生怕它藏身其中,来个“金蝉脱壳”。可附近的两个橱柜都腾空了,还是没有发现它的踪迹。我说:“应当不在橱柜里吧? 因为刚刚橱门都是关着的,它根本进不去。”老公说:“不在橱柜里,那会再哪里?这橱柜下面都是木板档严的。”边说着边弯下腰看,结果还真的发现了一个洞在挡板上,看来老鼠是钻到橱柜下面了,这一时半会也不会出来了。

于是我们只好改变战略,老公到车库取来了去年为了逮住跑进车库的老鼠而买的 “鼠粘 ”,把它放在了洞口的下面,再放了一点大米和早餐肉,一顿“鸿门宴”就算准备就绪了。看看时间已经是十一点多了,大家只好先睡觉去了。

躺在床上,睡意全无,悬疑小说惊险的情节已经不能兴奋我的大脑,倒是有关老鼠的一切如走马灯似地在脑海中盘旋。记忆中最早的有关老鼠的事情大约是上小学前吧,一个晚上,大人们都学习去了,我和哥哥两人在家,老鼠欺负我们年幼,居然在灯光下大摇大摆地穿堂而过,吓的我和哥哥只好就近站到一个凳子上。

最恼人的一次是出国前,那时候所住的单身楼,老鼠在楼道串来串去是常事,所以平时都很注意随手关门,不知道那老鼠是否为了亲自欢送我们,居然登门入室。晚上刚刚关了灯睡下,还没入梦,便听到床下“唏唏嗖嗖”的声音,立即明白老鼠进来了, 头皮发麻,赶紧打开灯,想打开门把它赶出去,又怕这只没撵出去,外面再进来一两只,不是得不偿失,那就还是睡觉吧。

可把灯一关,它又活动开了。几次折腾下来,睡意全无,干脆起来看电视,只看到所有频道都说再见了,一看已经是半夜三点了,这才赶紧睡下,这次不敢关灯了,不知道是否灯光起了作用,还是自己实在太瞌睡了,没再听见老鼠的声音,很快就睡着了。第二天请来朋友才帮忙把这那位“不速之客”赶走。

老鼠是四害之首,从小所学有关老鼠的成语基本都是贬义的,比如鼠目寸光;贼眉鼠眼;胆小如鼠;抱头鼠窜;獐头鼠目;鼠肚鸡肠;鼠窃狗盗等等;更有一些谚语,同样说明老鼠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比如:一只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来到加拿大后,才在网络上看见介绍一道广东名菜–三叫;主料是老鼠。说是刚刚出生,还没有睁开眼睛,长毛的小老鼠,用筷子一夹,听见一叫。往调料中一沾,是二叫。往口中送入,是三叫。不知道这是传言还是真的,仅仅听了就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别说吃了。不过倒是让我想起上中学时,家中一次在抽屉里打死一只大老鼠,最后又在蜂窝煤里发现了一窝老鼠仔,就是那么白生生,肉乎乎的。

还好,老鼠没有入梦。早上醒来,马上到厨房去,令人惊讶的是,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看见一只老鼠爬在“鼠粘”上,但“丰盛的晚宴”却不见了。这就是说,这“不速之客”很大方地享用了我们的“热情”款待,然后大摇大摆地找地方去消化,休息了。分析原因,大概是那“鼠粘”放了快一年了,失效了,至少是“粘”性不大了。大失所望之际,也只能等老公晚上下班回来再去买新的了。

白天发动儿女寻找老鼠来访的“大门”何在?否则即使这只消灭了,还会有新的光临。经过细心寻找,儿子很快就找发现了,原来通往后院的纱门下方,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划了一道两寸多长的缝,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看来在纱门没修好前,不能开门透气了,好在今年夏天不热。但这只是个可能的来路,焉知没有别的“门路”?

儿子问:“妈妈,如果逮住了老鼠,能不能让我把它当宠物养起来?”我赶紧说:“不行!”儿子抗议地反问:“为什么?You’re so mean! ”我迅速地转动着大脑,终于想出了两个比较充分的理由:“第一,人家作为宠物的老鼠是经过检疫的,这老鼠带了什么细菌我们不知道;第二,我们家也没有养它的笼子呀。”“Ok,Ok, fine。”

儿子总算打发了,女儿的问题又来了:“妈妈,你们逮着老鼠后,会怎么处理它?”我说:“去年你爸粘了个老鼠就扔在外面,最后它应当是饿死了吧。”女儿有点不安地责怪我们:“You’re so mean!为什么不能放了它?反正它已经不在咱家了。”

天哪,怎么是一个口气,难道在儿女的眼中,我们真的有点残忍了?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不行,这老鼠还是不能放了它,因为它很聪明,会原路寻找回来,如果我们没有堵对洞口,就是自找麻烦。”女儿只好叹了口气说:“Ok,Fine!”

儿子又跟上来:“老鼠也是上帝创造的呀,它也有权活着。” 感觉有点难对付了,这些生长在加拿大的孩子们,不知道是猫和老鼠的电视看多了,对老鼠有好感?还是爱心教育卓有成效的结果?在他们眼中,难道不仅人与人之间是平等,而且所有的生物之间都应当是平等的吗?我只好说:“那今晚叫你爸双管齐下,夹子和粘子一起用。”

按说,儿子说的也没错,存在就是合理的,上帝创造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老鼠当然也不例外,可以伤害人类的动物很多,为什么人类偏偏特别厌恶老鼠?可能与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吧,它生的小巧,活动敏捷,它不仅偷吃各种粮食,还传播疾病和细菌,危害人类健康。人们如果不假以工具,是很难捕获它,而它却偏偏喜欢登堂入室。

晚上下“请帖”后,关灯静静等待,果然“客人”又大驾光临了,这次聪明的老鼠没有选择鼠粘上的食物吃,而是绕道去吃夹子上的食物,给自己选择了“速吃速绝”的结果。

没有“工作”的夹子和鼠粘继续放在那里,招待万一漏网的客人。结果,两个晚上均无敌情,正当我准备偃旗息鼓,庆祝胜利的时候,第四个晚上,又一只“不速之客”大驾光临,这次它被粘上了,拼命地挣扎,也未能够解脱,最终厌恶之情还是压过同情之心,只好背着女儿给它安乐死了。

我不知道与老鼠的“战斗”是否还会持续? 但我知道无论银幕上的老鼠多么聪明可爱,现实中的老鼠始终是人类的“敌人”,只要它胆敢侵犯我们的“领地”,就会毫不留情地把它们消灭掉;当然如果它们在大自然中生长,那么就让它们享受自己的生存权吧! 呵呵……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