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芬声乐讲座场面火爆歌声如潮
2010-07-29 21:18:10
来源:星星生活

“这是我听过的声乐讲座中最好的”,“周老师的讲座有血有肉,有理论有实际”,“她讲的理论听得懂,她讲的实际用得上,她做的示范很好。”这是几位听众在7月24日晚参加由多伦多华夏合唱团主办的《声乐讲座》第二讲后对主讲者的评价。

作为多伦多华夏合唱团的声乐艺术指导,女高音歌唱家周建芬教授说,她的讲座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声乐,让更多的人歌唱。让更多的人快乐。”周老师的第二讲的主题是“换声区的发音技巧”。

所谓“换声”是指在歌唱发声时,由低音向高音唱,突然出现控制不住的“破裂卡壳”的声音,你会感到上下声音不统一,这种现象称为“换声”。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换声点和换声区。

在简单地交代了一些换声区的基本概念后,周老师直奔主题,她用非常形象的教学方法把换声区各种典型的困难现象、错误理解,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和纠正这些错误,以及正反两个方面的“示范”都交代的很清楚。力求大多数人能够在感性上增强了解,在判断上有所领悟,在实践上有所尝试,从而使初学者尝到甜头,让多年尝试且求教未果者豁然开朗。总之让尽可能多的人增加信心,顺着所教的路子一步步地解决问题,渡过这个关口。相对而言使之达到歌唱方法统一、声音位置统一和音色统一。

周老师的要求包括下述三点。(1)在唱高音之前头脑中要树立起正确的声音形象,同时发声器官的各部位,如横膈膜的支持、喉结的位置和面罩共鸣都要做好积极歌唱的准备。(2)气息与声音位置的运行正好是相反,唱高音不能用力硬往上冲,而是用内在的力量及横膈膜对呼吸的有效控制;一方面声音位置往上,达到面罩共鸣焦点,另一方面人体应有往下坐的感觉,感到一种力量向下往胸腔,一直到横膈膜上,这种换声区的练习,周老师形象地把这种状态比喻成是一种“后退”的感觉。(3)特别是唱高音时喉咙不要撑着唱,即使你希望声音洪亮些,在技巧上不成熟时,也不要把声音唱得太响,要想涓涓流水一样,一直向前,用抒情的发声方法送达最远的观众。

在这一讲中周老师仍然以准确、细腻和突出特点的“示范”为重要环节,辅导了8位朋友,着重在于帮助他们掌握在换声区应该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如何克服僵硬地“喊声”,如何从换声点之前小4度开始、一步一步地提高声音的位置、让气息拖着声音,如何像穿针引线一样地使声音通过换声点,如何使声音像一只射出的剑、穿过人群、送达到最后一排人的耳边。

每一个人经过周老师的帮助,典型的毛病和弱点都有所克服,收到了程度不同的提高和改进。走上台去的被辅导者在接受指导之后都面带微笑和喜悦,看得出他们所表达的那种满意和信心。此时此刻全场会报以阵阵掌声,有的人还多次获得喝彩。这掌声不仅表明大家对受辅导朋友的进步的一种喜悦,更是对周老师教学效果的肯定和赞扬。

一位听众说,“周老师的指导就像是点开了我的一个被锁住的穴位,一下子就通了。”另一位听众说,“我的高音一直没有解决好,原来问题就在换声区的状态有毛病,周老师让我知道换声区应该怎么做,从这里出发有希望改进我的高音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使全场的人都有机会参与这实实在在的换声区歌唱状态的实践,周老师采用了“全场一起唱”的办法。她选用了“我像雪花天上来”、“重归苏莲托”、“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女儿情”等六首歌曲中涉及换声区的乐句,带领大家视唱,不断示范,反复实践,让每一个人都去体会换声区的歌唱状态。

笔者也陶醉在大厅里那阵阵潮水般的歌涛之中,顷刻之间我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激越和愉快,仿佛像势在飘逸的“行云”,又宛如涓涓穿峡的“流水”。这时我才体会到《列子汤问》中那个2400多年前的“樵夫”是如何忘我地在聆听“高山流水”之音。而今天,呈现在我的面前的是周老师的美轮美奂的歌声和她带领的那200来位“受众”的合唱。

《讲座》的最后,周老师还回答了一些问题,如“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一些理论、现状和发展问题,“真声和假声”的运用等问题。对于此《讲座》既定目标之外的内容和课题,将会安排在今后其它适当的《讲座》中。

周建芬教授《声乐讲座》第三讲的主题是“高声区及综合发声技巧(7月31日晚6:00-9:00)”,地点同前:2nd Floor,Ralph Thornton Centre,765 Queen St E. Toronto M4M 1H3,周围可免费停车;取票联系电话:密市905-896-0727(周老师);多市416-839-5675(高先生);416-569-6212(赵先生)。(文/布谷鸟)

(图为周建芬在会后与友人合影)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