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的点点滴滴
2010-08-03 20:22:2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黄启樟)40年前在波士顿接受职业训练时,曾经利用周末的空闲到纽约市游览,虽然来去匆匆,但印象深刻。当年孤陋寡闻,感觉这个城市非常宏伟,无与伦比,处处站在世界之峰顶,高不可攀。后来由于业务上所需,不时重返该地公干。结果多见了就感到它也不过如此,还发现了不少乏善可陈之处,原来的吸引力因此逐渐退减。

自从由香港移居到多伦多之后,与纽约市的距离缩短了很多。闲来亦不时动念到那里一游,可观赏精彩绝伦的百老汇歌舞剧,浏览林林总总的画廊和聆听世界一流的古典音乐会。纽约的文艺活动多彩多姿,胜于不少大城市。可惜那里的消费水平极高,财力单薄的我对各项爱好只能浅尝即止。

9/11恐怖突袭之后,一直未曾去过纽约。今回旧地重游是应朋友之邀请,参加他80大寿的庆典,并顺道探访两位好友。我由内子陪同驱车前往,在十二天的旅途中收获不少。以下是一些见闻,随意拾来。

纽约的样子和往日没有很大的变更,除了那两座举世闻名的世贸中心摩天大楼不复存在之外,其他似曾相识的建筑物依然纵横交错地占据着整个城市。曼哈顿中城(Midtown)仍旧是最繁忙的地段,是商业和娱乐场所之集中地,游人云集,车水马龙。区内排列成井字形的街道,使略具方向感的人很容易辨出东南西北,不怕迷路。

和欧洲的大城市一样,纽约市也开始出现老态。它的道路桥梁和隧道因为使用量过高和经年失修,疲态毕露。地铁亦呈现老迈龙钟,它的通道和月台都缺乏安全设施,空调更乏善可陈,扩音系统的扬声器发出来的声音也模糊不清,要眼耳并用才可分辨所在的方位。不少地区旧楼宇墙外加建的走火梯氧化成烂铁的模样,既不中看也不中用。看来,这座城市需要大量的修饰和改建才可望追上时代的步伐,恢复往日之光辉。

曼哈顿区内满布高楼大厦,独立平房一间也看不到。一位地产经纪朋友说那里的建筑条例不容许独立平房的建造。确实,寸金尺土的大都会亦容不了这种浪费土地资源的选择。另一熟识纽约市的朋友说:要成为曼哈顿高尚住宅大楼的业主单凭金钱是不能达到的。原来购买共管大厦的规则是买家需要证明身分和财政来源,具有名望人士的推荐和令人另眼相看的报税单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过去两年美国房地产业普遍下滑,但对曼哈顿区内楼价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供求定律和热钱不断涌进楼市是保障楼价平稳的最大因素。

和十多年前比较,纽约市的街道似乎清洁了很多,不少建筑物亦洗刷得焕然一新。时代广场(Times Square)附近的街头到处都有警察执勤,使人感到安全。以往公众图书馆的四周,光天白日之下竟然有人斗胆去推销毒品,这种怪现象今天已不复存在。以前,入夜后地铁都会令人却步,如今却人人乐用。过去两届市长的励精图治把纽约市脱胎换骨地改变过来,是有目共睹的成绩。但这种改变并非人人赞许,例如计程车司机就抱怨说:太多警察会妨碍他们的运作,因为动辄得咎。

单从高级食肆的生意是看不见纽约市有任何经济衰退的现象,因为各餐馆都是座无虚席,生意红火。但百老汇街的戏院就没有这般幸运,很多需要割价求售。在我们逗留期间,即日演出的半价票随时可买得到,而轮候购票的人龙是出乎意外的那么短。酒店的生意亦异常平淡,但价钱绝不便宜。纽约不愧是个名符其实的销金窝,绝对是富人的天堂。

纽约城市里的人对陌生人反应得很冷淡。在街头或地铁内问路,多数是无功而返,地图才是最靠得住的指南。纽约市的道路交通十分挤塞,行车缓慢。除了通往南北几条大道之外,所有街道都是单向行车。在繁忙时段赶路,搭乘地铁最可靠。在其他时间可搭乘计程车,车资亦算合理。

曼哈顿西面靠近第19至24街的旧码头仓库弃置了多年,如今被改建为画廊,任人参观。爱好艺术的朋友不容错过这个艺术画廊区(Art Gallery District),保证收获不浅。附近的艺术博物馆(Chelsia Art Museum)收藏了大量法国抽象画大师Jean Miotte的作品,还不时有爵士乐在馆内演出。著名的苏豪区(Soho)却今非昔比,冷冷清清。不少画廊如今不知所踪,取而代之都是一些服装店。到此一游的感觉是多此一举,不游也罢!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