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的海上大门–鹿特丹
2011-02-14 21:36:2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人类四大古文明发祥地皆有大河流经:苏美尔的幼发拉底,埃及的尼罗,中国的黄河,印度的恒河,孕育出人文之杰初。数年前有幸到莱茵河畔工作数载,其间几番远足至河入海处的鹿特丹,逛世界头号港口。这在人生之旅中,确是不可多得的个人经历。

从德国下去荷兰,直是顺水行舟之势,这条长1320公里的大河水色清碧,“莱茵”一字的原意即如此,故名。它亦如文豪雨果所言,养育出了法兰西、德意志两个伟大的民族。而川尾三角洲中的鹿特丹,系荷兰的第二大都会,距离北海岸边25公里,属于河口型港,雷同上海而不似俺家乡青岛乃海港,更遑论多伦多的湖港了。

一进入荷兰边境内,我立马就觉出与德意志不同:地势平坦甚至低洼,草地与花田延绵,质朴乡土了很多。这不为奇,因为整个荷兰一马平川,以至于国名The Netherlands本身就是“低地”之意。全境近1/3的地区海拔不过一米、有3500多处低凹地带,若海潮涨又无大堤护拦,必成了水汪泽国。

这就是为何荷兰修有众多的防浪坝,总长度达1800公里;且许多地名是以dam作尾缀的,例如Amsterdam、Rotterdam、Leerdam等,它的涵意即“坝”,缘于当初在这些河流或水塘筑坝填地而来。而八个多世纪的不断围海造田,让荷兰平添了7100多平方公里,约占现国土面积的1/5,这在世界上屈指可数。

进得鹿特丹,不似阿姆斯特丹有皇宫、大广场、红灯区及众多博物馆等可圈;也不如海牙有国际法庭、首脑机关及海滩、大赌场等可点;它除了密集码头、锚船,林立桅杆、塔吊外,主要是市容引人注目,各种稀奇新锐的城建为特征,故有“现代建筑博物馆”之雅号。我觉得这若在大老美尚好理解点,在怀旧推崇古风的欧洲确属于罕见,所以忒招人来猎奇。

我们先去港汊码头区观瞻。停泊的巨轮们由于水面与陆地几乎持平而越发显得伟岸,令人仰视叹巍。一座座漂亮的斜拉吊桥连接着各城域,因而城又被誉为“北方的威尼斯”,不同的是它系海运货物最大集散地,而非游人如织的观光胜境。

方圆80多平方公里的港区有40几个港池,总泊位656个,最大吃水深度为22米,可停泊55万吨级油轮。全年有海、河各类船舶23万艘来此、吞吐量曾达3亿吨,稳居全球首位近半个世纪。

我记不得已扩张成中国第一大海港的青岛码头现有多少泊位,但每次省亲徜徉胶州湾畔见泊着的货轮在等位靠岸。鹿市便无这景况,大小船来皆有枝可依,反映出泊位多和高效装卸来。目前港湾仍在拓建中,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大门”,毕竟其枢纽着欧罗巴的黄金水道,而后者浇灌出了整个近代的西方文明。

而且将近400年前,于英国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们登陆鹿特丹,其中35人及其他百余人再从这儿搭乘五月花号前往新大陆,把欧陆文明又播散到了蛮荒美洲。我也曾远跋至麻省的普利茅斯,得见泊在港湾陈列的这艘著名桅帆船,谁会料到它竟成了超强美利坚立国之本的最初载体呢?而能够跨越大西洋亲睹这历史之舟的起点与终点,亦是我旅行人生的另一项难得的记录。

看完码头又折进街区浏览,顿觉置身在光怪陆离的另类世界中。玻璃壳广厦鳞次栉比、千奇百异,座座值得拍照留念。这些以我德国友人的眼光属于“怪物”的现实作品,拜战后自废墟中重建的福,一张白纸好作画,正好发挥天才的荷人各种创意构思。

的确有不少独出心裁的艺术楼座:像已成为该市地标的“立方体之家”,系一排连体的方块形五层宅楼,酷似多只魔方单尖朝下嵌立于棱柱,所有窗户开在不同的斜面上,而居民并不感觉壁倾屋斜与不适,实在奇妙。其旁矗着的一幢多棱尖顶高厦,极似削尖的笔,俗称“铅笔楼”,二怪毗邻,相映成趣,虽系民居街道却成了游客的必到之处。我记得岛城汇泉湾畔的新东海饭店,就酷肖这楼的形神。

还有些楼体建得形不规则,刻意颠覆欧式庄严对称的传统,外漆色调也多重并存,惹人眼花缭乱。有的楼像吊车长臂高悬伸展,有的似厂房大排通风管道敷于外墙;有的如积木歪七扭八垒摞、或若大个松果劈开兀立;有的像跳水高台杵在路边、或似拱形大门洞子,不一而足。它们与经典的红砖绿顶大教堂、圆墩黑帽老风车等并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据报道,新近荷兰设计师又推出首座水上浮动式公寓,以适应政府刚通过的“退坝还海”环保政策,未来的房屋就要造得漂于水面,愈加大胆异想天开了。这种标奇立怪、推陈出新,教人深深慨喟不愧是旷世鬼才梵高的故乡。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