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三国名城:从襄阳到南阳
2011-03-02 21:53:2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春节假期结束,大孩子一家要自驾车回深圳,我们突发灵感,决定坐他的车到襄阳-南阳玩玩。

两地都很知名,而我们多年来一直没有去过这两个三国名城。这次机会难得,而且听孩子说路程也不远。我们两个近80的老人每人一个小背包,力求减轻负担,玩得潇洒些。

旅途中印象最深的是过秦岭。我曾坐宝成铁路跨越秦岭,火车盘山而上,一圈更比一圈高。现在走高速,过秦岭就是穿一个个隧道,有时两隧道间只相隔不到百米。其中“秦岭隧道”长4779米。隧道中灯光明亮,单线行驶,一来一去,两条隧道一般只相隔十来米。过了秦岭隧道就表示已到陕南,也就是到了中国南方;西安行至山阳,大约100公里中就过了60多个隧道。

可以看出筑路工人付出多么大的艰辛劳动,也说明中国对基础建设的重视。很快车子驶出漫川关,也就是出了陕西,进入湖北。近襄阳时是一片大平原,即江汉平原,出现大片麦地。后来孩子把我们送到我们要去的襄阳的第一胜景–古隆中山门前,大家在门口合影留念,他们要继续赶路,当晚要到岳阳。

隆中靠一片山林,据说诸葛亮17至27岁在此居住10年,因此古迹众多,文化积淀丰富。这里有山有湖,景点依山而建,分散在周围。诸葛亮当年活动的遗迹,草庐当然难保存,但有碑表示原址所在,另外还有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抱膝石(抱膝思考处)、梁父岩(读“梁父吟”处)等。后人还建有武侯祠、卧龙深处、隆中书院。

市内还有个很大的诸葛亮广场,诸葛塑像很高大,摇着鹅毛扇,睥睨四方。他老人家看见襄阳今日的发展一定很满意吧。广场一边是现代化的商展中心,高楼林立,大公司一个挨着一个;另一侧是现代的体育馆,青少年在广场上开展各种活动,练跆拳道的,练滑板的;老年人打太极拳的,跳扇子舞的。我们坐在广场的椅子上休息和拍照,留下这古老又年轻的襄阳的形象。

襄阳的第二处亮点是昭明楼、仲宣楼和古城墙。昭明楼在市中心,是襄阳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当地群众称之为鼓楼。昭明楼是为纪念南北朝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所建。昭明太子于公元501年生于襄阳,青年时在昭明楼所在处读书,后编辑“昭明文选”留传后世。该楼历史悠久,现在在台基上兴建了魏晋风格的三层楼阁,高34米,横跨北街入口处,有券洞出入。襄阳博物馆就设在楼内,馆里藏品丰富,三国时期是展览重要内容,显示襄阳在那风云际会年代的重要地位。

北街是一条仿古步行街,石板铺路,牌坊处处,古色古香。中间一段有钱币、邮票、古董文物交流和买卖市场。北街长800多米,走完就到了小北门(又名临汉门),出去就是汉江。我们在该处登城墙观看襄阳胜景。墙没有西安的高大,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

其中一段名夫人墙,据说,公元378年,前秦苻坚派兵十万攻襄阳。守将朱序忙于防务。其母韩夫人亲自登城察看地形,发现城西北角地形险要,必先受敌。于是她带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20余丈新城。西北角果然先被敌军攻破,守军退守新城继续战斗。韩夫人还亲自掌厨,烧饭菜劳军。后人为纪念此事,称该段城墙为夫人墙,并塑韩夫人像于其上,“夫人菜”也一直留传至今。

三国时期是襄阳的鼎盛时期,刘表将荆州治所迁至襄阳,襄阳成为重镇,当时人文荟萃,名士云集。王粲,字仲宣,这位建安七子之首就是襄阳人,城墙的东南角有仲宣楼,是纪念王粲作“登楼赋”所建,楼下有王粲塑像。当年王粲和曹丕、曹植诗文酬答,使襄阳的文风极一时之盛。及至唐宋,襄阳才子孟浩然、张继、皮日休名震天下,其他诗文大家李白、杜甫、王维、欧阳修、苏轼也都来襄阳游历,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

襄阳地当南北要冲,历来是军事要地,谁控制了襄阳,就可以北进中原,南下荆湘。襄阳护城河宽百米,易守难攻,南宋在此拒十万蒙古骑兵达6年之久。

我们下城墙到瓮城察看,瓮城是在主城门外修建的小城,大约只有两三个篮球场大。由主城调出的士兵可暂时隐蔽在瓮城内,需要时突然冲出,使敌方措手不及。城边的汉江水很清,这样清的河全国少见。汉江水经由丹江口北调进京。回来时我们再由另一条古典的石板街出来,在路口吃牛杂面和豆腐面,再加一碗乳白色的糯米稠酒–这都是当地的独特风味和生活方式。

襄阳的第三个重要景点是米公祠,它在汉江北岸。由鼓楼去米公祠坐公交车很方便。我们决定坐渡船,北渡汉江去瞻仰米公。我们出小北门,到渡船码头。这样的码头汉江边很多。在中原地区,汉江是一条大动脉。往昔,江上千帆所聚,舳舻相接,万商云集,襄阳是沟通南北东西的大商埠。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有诗描写襄阳汉江边大堤的的盛况:酒旗相往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急争渡,桨声咿呀游中流。

可是到了现在,由于铁路、公路的发展,那种盛况已经不再。小北门外的码头只是历史遗迹,人们坐船过江也只是为了过把渡江瘾,好看看江上景色。我们下船,800米的江面,机动船只要5分钟即可横渡,船资2元。

登岸即是米公祠–纪念宋书画家米芾,是米家后代为纪念祖上所建,现在米家后代在当地已繁衍组成几个小区。襄阳是米芾的故里。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又因其爱石如痴而被人呼为“米颠”。他和黄庭坚、苏轼、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孟浩然和米芾都是襄阳人,史称“诗书两襄阳”。米芾的书法作品,笔法挺劲,气韵非凡,苏轼评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祠内碑刻甚多,苏轼、蔡襄、黄庭坚书法作品比比皆是,近代名人题词不少,如于右任、郭沫若等。祠修建甚好,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门票20元,但参观人极少,我们参观时只有另一中年人,看一会即离去,一边说“看不懂”。如此七进大院内只有我们两人。这个景点恐难自力维持。

第三日晚我们坐宜昌来的火车于晚7时许离襄阳去南阳。次日晨,向宾馆里的人打听南阳景点,对方推荐说,首先要参观的当然是卧龙岗的武侯祠,它就在城西南郊4公里处,打的5元即到。我们按她的话坐车去,远远即见一块不高的坡地上林木郁郁葱葱,巨石上刻着“卧龙岗”三个大字,门口高大的题写“千古人龙”的明代石牌坊引人瞩目。

进入不远,我们见到了第二座明代的石牌坊,上面题写“汉昭烈皇帝三顾处”,它使人想起1800年前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从而上演轰轰烈烈将近百年的历史大剧,使一代代的后代子孙为之激动。过了这座牌坊,甬道边一块巨石,刻着由王蒙书写的刘禹锡的名文《陋室铭》,读了之后才明白其中的奥妙,关键是文中的“南阳诸葛庐”5字,这就证明,唐朝人刘禹锡认为诸葛亮的草庐是在南阳啊。距此不远另一块大石刻着岳飞书写的“臣本布衣,躬耕南阳”8个大字,它的作用是一样的。

内部布局也很严整,庙堂一层层推进。中轴线上的三顾堂、大拜殿、宁远楼都庄严恢弘,挂满汉以来历代碑刻、匾额、楹联,总共有六百多(通)幅,在全国武侯祠中数居首位。大殿左侧,有一长排的“出师表碑廊”–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

据记载,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岳飞北伐中原,路过南阳,谒武侯祠,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其字体健拔雄伟,奔放淋漓,一腔正气尽露笔端,为历代的书法爱好者所推崇。清朝有人将其刻石,给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也是南阳一宝。

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有许多同名的景点,如草庐、梁父岩、抱膝石、诸葛井、躬耕田、小虹桥等等。两地都说自己才是诸葛先生真正躬耕之处。两地之争已历数百年,的确是一道难断的公案,因为据记载,在西汉末战乱的年代,诸葛亮离开故乡山东,避难中原,在南阳、襄阳两地都停留过。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地形、地貌、地界、地名的范围都有不少变化,很难找到确切的实物证明诸葛先生在哪儿结庐,在哪儿躬耕,在哪块石头上抱膝……争了几百年也争不出个结果。因此,一些有识之士作出理智的分析,以图终止这样的论争。

清道光时期的南阳知府顾嘉蘅为此撰写对联曰: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游卧龙岗时也撰一联,用新时代的观点,婉劝双方: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现在这种争论又同经贸活动、旅游收入挂了钩,就更难了断了。

南阳汉画馆是当地旅游的另一亮点。它离卧龙岗不远,步行约20分钟。它是中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国国家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规模宏大,设备完善。

馆内藏汉砖、石刻画2000多块。其中有东汉大型圆雕–“天禄、辟邪”等,共设有十一个展厅,展出反映汉代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二桃杀三士等)、社会生活、车骑田猎、天文与神话、角抵(即斗牛、斗鸡等)、舞乐百戏、逐疫升仙等。内容十分丰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认识到两千年前汉民族的经济、文化生活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觉得不虚此行。

参观的第三个景点是南阳府衙,这也是全国保存最好的府衙。记录显示,自秦二世至清末,南阳共有199任知府,他们的姓名、在任的年限和主要业绩都记录详细。府衙建筑分大堂、二堂、三堂和后花园。大堂正中高挂“明镜高悬”的牌匾,两厢分布礼房、户房、吏房、刑房、工房、兵房和捕快房等办事机构。

“房”相当于“科”,礼房即教育科,吏房是组织科。大堂上布列“肃静”“回避”等仪仗设备和一大排打屁股的杀威棒,以及知府的大轿,遥想当年知府的威风的确令小民们不寒而栗,林冲就吃过这种苦头。

南阳知府衙门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秦始皇设置郡制以来,留下的一个完整郡级实物标本,现存建筑就是一座历史档案馆,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我们在府衙外的小吃街吃朝鲜面和台湾手抓饼作午饭。

至此5天的旅游结束,由于是春运期间,于是决定坐长途汽车回去,票价当然比火车贵得多。但是,正如儿子后来说,这样我们就可以沿途看各地风光,不像走高速路不停地飞驰。

整个行程,所参观的景点古稀人全免票,两地不少热心人仔细回答我们问路、打听景点的提问,公交车上给我们让座,风气甚好。本着能看多少就看多少,我们不赶时间不赶路,因此一些次要景点没有看全。五天游览感觉很好,只要身体许可,看看大好河山对老人有好处。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