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梵蒂冈
2011-08-17 18:51:4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梵蒂冈(Vatican),如雷贯耳的国城,其拉丁文原意是“先知之地”。说它是国家吧,其疆域极其微小,还不到半平方公里,可是子民却遍及全球,广义上的信徒多达二十亿之众,称得上是全球最大的国度;说它是首善之都吧,却又被外邦城郭包裹着仅像其中的一隅、不起眼的小区,常驻居民多是神职人员不足千人,一切日常生活供应全仰赖邻家城邦。遂独树一帜了这个“倾国倾城”–京都与王土合一的城中国。

来罗马玩耍,梵蒂冈无疑是必访的首选之处。小弹丸地位于老城中心,峰回路转过起伏弯绕的旧街区,再穿过著名的台伯河上的大桥,右侧眺望圆古堡式的罗马帝王陵墓地标,直面两列古式大厦夹道的尽头迎来了豁然开朗,至广场上一排铁栏杆前驻跸下年辇,就到了它的领地之滨。自然是没有海关、警察之类的了,游人畅通无阻,也没瞧出市容街道与罗马的有啥不同来。惟有扑面巍立的宏伟大教堂,提示着这座在西方宗教上享有九五之尊的王城在即。

这个蕞尔小国的一半地土是盛名的圣彼得广场,后者由巴洛克艺术之父贝尔尼尼所设计,椭圆形长340米宽240米,被转圈列成四行、总共284根高大的立柱所支撑的镂空殿廊拱围着,飞檐上有142个善男信女塑像,形态各异的俯视着人间百相。地面全部由花岗岩石块铺就,千百年来已经被朝拜者们踩踏得不知道低陷磨凹了多少寸,今天又步上了我等一行华人的脚印。

场子正中傲立着一座高约41米的方尖石碑,甚是显眼,系由一整块石料所凿成,令人想起古代埃及人崇拜太阳神祉所竖的同样碑碣,亦与法国巴黎协和广场的方尖碑、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碑等似曾相识,可见均未出尼罗河文明影响的窠臼,只不过这儿的尖顶上加竖上一个很大的青铜十字架而已。

碑基座为一大圈半人高的柱状石墩所拱卫,再两边各有一个大喷水池,汩汩涌出的清泉象征着上帝洗礼人类的圣水。场上寸草尺木不生,显得光秃空旷,周遭如林石柱,雄殿似山,像是一个石质的三维世界,生动于其中的仅有如蚁漫行的游人和不断在场前泻下如来客的汽车。然而在宗教节期时,这里便成了人的森林海洋。

挤在等待入教堂观瞻的长队里蠕动,得以于一番诧愕感叹、纷乱抢拍之余有闲暇好生端详天下第一神殿的门面风采。它果真不雷同传统模式的教堂模样,倒类似古罗马王宫官邸:一排硕大粗壮高石柱擎举着巨幅的石梁,凌驾其上一溜形采奕奕的人体雕塑,居中的为基督耶稣,两旁各列着六个门徒。再往后兀耸的就是那罗马城的最高点–巨形圆拱顶,高138米,直径跨度42米,宏伟的方圆结合,教人联想起包括美国国会大厦在内的诸多蜚名建筑同类造型,皆是从这古迹遗风借鉴而来。

殿前的宽大石阶下,左右分立着彼得、保罗两大圣徒的岩刻塑像,一个手握开启天国之门的钺匙,一个执着圣灵双刃剑和福音书卷,栩如生人。据《新约》记载和教会传说,他俩均来过罗马开拓基业,都不幸被捕处死殉道于此。当几百年后基督教合法化并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信徒们在彼得的葬身之地盖起了这座教堂的雏形,历经绵延的翻修扩建,最终落成了眼下这庞大的天主教世界精神都府。

临近殿身时所接受的安检措施,几可与登飞机相媲。而且入内不准头戴冠衣不整,故人们只能手拎着太阳帽、正襟危行,偶尔拍照时嫌碍事而忘记了、置帽发上,旋即就在眼尖的巡视保安员点划下赶紧摘脱。还好没加阻止访客用相机摄录,据说是因为这内里的铺设雕画等均是由各种天然色彩大理石拼接成而非绘制于木、布上的,质地坚硬抗造耐磨,无惧闪光灯逼退颜色等。

置身殿中浏览的那感觉,好像陷入了肃穆绮丽的天界,或许正是预表天堂乐园的效果。就觉得我们人类太过简易、渺小了,绝不止是心理上的作用,既便是非教徒也会油生此感,叫人在这圣洁庄严的氛围中不由自主的折服卑微下来。

这个完成于五世纪前的古建筑,占地面积2.3万平米,高45米、长211米,内可容纳6万人之众。不似我所谒过的德国科隆、英国伦敦西敏寺、意大利米兰、佛罗伦萨、法国巴黎圣母院等巨型教堂的内部模式,它确实风格别具:有多个相对独立却又连接的大厅,显得十分敞阔,且有大小不一的多个穹窿,透过顶边玻璃窗投射下的缕缕天光,恰体现了《圣经》里的那话“神就是光”。

仰视不同单元的天花板,满布不同经文内容的镶嵌壁画,等于是在图说圣经;举目各处壁柱上,凹凸镌刻着的许多精美浮雕,活脱脱的一如真人;俯看所经的脚下,皆是彩色蛇纹石面,图案灿烂美丽,光洁映人。这些均是世界顶尖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呕心力作,像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勃拉芒特等大师的大手笔和心血结晶,从而使得这处宗教圣地同时成为艺术画卷堂廊。

我们昂着头左顾右盼的,把脖子都看酸了,还是不能够恣意穷尽这些个文艺复兴时期的珍品真迹,深厚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斑斓了。

除了金碧辉煌的云石彩柱、雕塑和马赛刻镶嵌画外,尚有一些圣品物件供奉,代表性的是在中央大堂穹顶之下的那座教皇专用的主祭台。它是由攀藤螺旋状上升的四根铜柱顶起,上罩紫铜华盖,下面安放着贝尼尼的雕塑杰作“彼得的座椅”,里面包着传说是这位使徒曾经坐过的木杌。当然祭台被远远隔离着,人不能贴近。

另一边的彼得铜质坐像,雕凿的精细逼真,其左脚大拇趾已经被来客们触摸的发亮、有些萎缩了,摸者或是出于虔诚之心,或是期待会带来好运辟邪,滴水穿石之功由此可见一斑。而那尊著名的汉白玉雕刻“圣母抱子像”,系米开朗基罗24岁时所作,将毫无生命气息的硬石活化成了直逼有血有肉的肌体,形神兼备,非以“神工鬼斧”一词来形容莫可。该展品些年前曾被狂汉砸断了臂,修复后现以厚玻璃相挡,人们只能远瞅而弗能靠前。

还有就是那些历代知名教宗的遗体躺在开放式的墓穴里供瞻仰。华人祖传历来死人“入土为安”,尸曝是大不尊或不道的。西人的观念大有不同,视在这类地方以这种方式下葬为无上的哀荣。莅近细观那些仰卧龛槽中的遗体真身,灯光照下看那暴露着的手和脸,显然都是经技术处理过的,宛若腊质。想来常年无以计数的游客不断镁灯拍照,也不知频扰着逝者的长眠否,泉下神仆若无恙,自是当惊世界殊。

这些国际宝藏级的文化遗产,让人目不暇接、首尾难顾,与其曰是信仰的圣殿,毋宁说是艺术博物馆,构成了它与其它等规模教堂的迥异之处。其本身即是价值连城的罕世珍宝,遑论精神层面无远弗届的巨大感召。到此一游的人,内心无不深深震撼,慨叹精神产生物质确有其理。

步出门外纵目,荡气回肠的振奋,广场两半圆廊像合掌、将天国信息与博爱拱手送予朝觐者,设计者的匠心用意昭然 。只惜本教堂不像别地的、游人能以环绕一周尽赏,它的其余三面皆属宫闱重地,为瑞士卫兵所把守:有教宗的皇宫居所,每个礼拜天他会在顶楼某扇开窗向广场上的人们作弥撒;还有以43种不同语言播出的强大的福音电台等,更有收藏着数以万计稀世贵重文物的博物馆等。因此,一般而言的参谒梵蒂冈,能够真正得窥的主要就是彼得教堂和广场了。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