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月圆与月明故乡
2011-09-12 19:00:1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曹庆学)八月十五又到了,我站在地似霜的窗前举头望明月,一轮大又圆的玉盘挂在九天,遥想着此时故园阖家的团圆筵,觥筹交错,却少我一小家人。出国已经18载,每逢佳节真是倍思亲。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为什么说在国外看就圆些,或是于故里瞅会明亮些?这只不过是心理心态所起的作用,所谓境由心生。

卅年前,当学子们澎湃汹涌出阳关,那时节自是外国的月亮圆呀。这并不新鲜,它已算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五次出国浪潮了。泱泱华夏屹立远东近两千载,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而不败,后终被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后的超越所击倒,饱尝了百年的屈辱与辛酸,站起来后又被“帝修反”封锁围堵了卅年。国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惧外、崇外的心理阴影几代人挥之难去。想象憧憬中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身边层出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让很多人在国门打开之后,争先恐后地奔向了海角天涯。

我也是那个时候卷进了这个狂潮的,从降落的飞机上俯瞰莱茵河畔的市容,像被空投到另个星球。从头开始的艰苦打拼,教我从镀层金就回去的起初,到呆久点多学些的中段,至决意移民定居海外的后来,其间既有辗转游学了欧美四国,又经过了不寻常的心路历程,个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在完成了这另类的“探月工程”后,登陆者却发现蟾宫里其实是高处不胜寒。超前消费的理念让洋人多靠举债度日,欠的债够几辈子还的;技术移民人才过剩,谋职升迁也暗看关系背景;读大学虽无统考,不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宽进严出的校风让家长们硬往里砸银子,毕业就是待业、自谋生路,找工不易。

这“另一个星球”的社会制度并不如冀望的那么完美无瑕,没有了这方面的问题却存在着那方面的症结,就连媒体电视充斥的亦是不同形式的宣传,均不尽人意。这时才醒悟:世上并没有一个全善全美的理想国度,全是相对而言的。

况且西域的日常生活相对单调清凉、却不乏沉重,上班累回窝,采购炊事、家庭琐事一箩筐,又没亲友帮助,每天仿佛那吴刚砍桂树,永远没完没了。业余生活也没得炎黄文化氛围,即使去听歌剧、看夜总会秀,辄难免有充数作样的意味,骨子里融不进去。哪里像荧屏上映得那般浪漫有情调,这都归咎于广告造伪势洗脑。

难怪有的新移民大失所望,不习惯这种碌碌无为、平淡无奇的生活方式,甚至觉得下放了乡镇。毕竟眼下的大陆早已今非昔比、荣光灿烂焕发,媲得外国的月亮黯然失色;开放30年的突飞猛进跨越了世纪之隔的硬件,现在越来越多的西人东行到大唐来讨生活了。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于是一些游子不由地“思凡”重返“人间”,气候“返潮”似变成了月是故乡明来,西方不亮东方亮,不少回流做了“海龟”“海带”的。客观上为祖国建设做了贡献,主观上找回了当主人翁的感觉,还能兑现“父母在、不远游”,孝敬养老,皆大欢喜。

至于魂兮归去的到底重新体会到了家园的月亮有否异样,不得而知。各人际遇不一,恐难有主流的答案。不过,感佩洋人不等于媚外,海不归不一定忘祖。海内海外,往往来来,你我俗子谁又知道最后的结局。

记得三年前我回国探亲,恰在中秋节期间,爸妈舍不得吃给我攒着那些月饼,说孩子在外捞不着这么多、好的种类,这回可以一次吃个够。浓浓的恩情跃然饼上,我贪婪地狼吞虎咽,从小到大从没有如此尽兴敞开过享受恁多的月饼。

二老在一旁深情地看着我吃,爱子之心油然面庞上,并未因儿女老大了、离家久矣而稍减。那一次我大概补食了留洋十几年所欠的所有月饼,真过了把瘾。

其实在多伦多,众多的华人商店赶在仲秋节上市的团圆饼不少,只是妻子为了我的健康缘故而设限,所以仅象征性的节庆的缀饰点到为止。还乡省亲暂没她管着,又出于教老人家高兴,便豁出去放开肚皮大啖,也就这么一回呗。

吃罢与爸妈外出观看青岛湾那头的海上生明月,天倒是无云遮,但是似雾如霭蒸腾,很是朦胧,现今的空气污染已经殊少可见儿时皎洁的冰轮飞天,也真不好意思自诩月明故乡了。

飞回加拿大秋高气爽得远,夜赏银镜见其边缘甚为锐利,也白的刺眼,乃我亲身的对照体味。然而月色美否并不在乎月,而在于观者的心情,再联系到去国与留国,皆披戴着同一星月,何言孰是孰非,全凭人处境的自我感觉。惟愿人长久,万里共婵娟。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