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回国感受一箩筐
2011-09-27 23:50:0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陈明琰)快两年没回家看父母,心里内疚得慌,终于下定决心向报社请了个长假,回国呆了一个月。陪陪父母之外,对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都生出几许身为海外华人的感慨,所以想着用文字多少记点下来。否则对不起价格不菲的机票,再说好歹咱也算半个文字工作者。你知道嘛?我这个老上海,每次回国对阿拉那个瞬息万变大城市的感受都不一样,这就让我来侃侃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段子。

**关键字:老外

上海街头,老外可真不少!

在上海定居的外国人超过6万,经常活动于上海的外国人达25万人。这些“混”在上海的老外中,有做贸易、办企业的生意人,有和本地白领抢“饭碗”的高级白领,有背着背囊探险猎奇的旅行者,有名牌高校就读的留学生,也有看重上海这个东西魅惑交融都市的艺术家。

就像在多伦多的华人圈子一样,在上海的老外们也喜欢“扎堆”。他们有自己的社团,比如足球队、合唱团、太太会……他们喜欢住老房新修的LOFT,也有自己乐意选择居住的邻里社区,比如虹桥古北,浦东碧云,联洋社区,他们有偏爱的餐馆、酒吧、俱乐部。他们把西方的时尚生动地带到上海,对上海的城市魅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这次回家,正逢有个多伦多的老外朋友在上海参加复旦研究生交换项目。所以有幸了解了一些在上海的老外圈子。和他们闲聊中,不知是出于礼貌还是真实感受,几乎每个老外都非常喜欢上海。

他们说,上海让人有归属感,找得到自己的位置。不过作为越来越国际化的都市,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比如路标。上海有很多人性化的细节,有些路口设置了气象信息牌,提醒人们注意天气变化;道路指示牌标明了前方的拥堵路况,标明上高架需要几分钟;上了高架还可以根据交通导牌上的绿、黄、红三色(分别表示畅通,拥挤和堵塞)选行车路线……可是这些高速公路指示牌大部分没有英文,英文路名和地域标示有些翻译成像音英文,有些像意英文,这些基础的信息有时让他们一头雾水。

这些老外,渐渐被上海的生活同化。他们习惯了骑自行车在车流中穿梭,拿着包子边走边啃,在地摊小贩讨价还价。但是他们依然有着和本地人完全不用的消费娱乐习惯。

他们除了会讲简单的国语,还会时不时冒出几句上海话:浓好(你好),切饭(吃饭),拉差头(叫出租),特巨了(太贵了–用来讨价还价)……

说到讨价还价,陪这些老外朋友去南外滩布料批发市场量体裁衣订制西服时,我才领教了他们的天才。这老外朋友有时间有闲情,拿了个凳子就坐下用英文+中文+手势+计算机和老板娘侃了起来。一说就是半个小时,他们砍价之狠连我都不好意思地向店铺老板娘无奈摊手。老板娘摇摇头说,现在的老外啊,比本地人都能“搞”。一套毛料西服,连毛料布带做工从$1500还价还到人民币$500,真是换算,这在加拿大做这么一套怎么说也得翻个五六倍。

除了有自己的社交圈,老外们喜欢去的商店、餐馆、夜店都是有选择性的。他们有自己的网上社区,探讨哪里东西好吃、购物便宜、派对好玩。比较热门的网站包括:www.smartshanghai.com和www.cityweekend.com.cn等。

换到“老外”的视角来体验这个曾经熟悉的都市,你才发现,原来在上海的生活还可以这么过!

**关键字:贵

如果说蜗居让房子成为上海最让人关注的字眼,那我说,也许钱才是是否在上海生活得有质量的衡量标准。

上海有钱人怎么那么多呢?!在上海只要有套房子就百万以上的身家,不过百万富翁算个啥,满大街都是。千万富翁还都揣着简历上窜下跳地找猎头公司换更好的工作,或者抱着合约到处找投资项目。生意人不再说挣一千万的话题,而是如何挣几亿。在上海,钱好像不值钱了。

但上海的打工族也真够累的,工作时间超长。约朋友下班后吃饭,起码7点,通常是10点、11点。

感觉上海贫富差距特别大。不象在加拿大,即便你只是打工族,同样可以生活得悠闲快乐。在上海,没钱你想过得舒坦自在,没门!

房子贵。大上海满世界起高楼,可这房价涨得呦!房子这点事搞得许多人家鸡犬不宁、爱情变味。电视台的有个新老娘舅的节目,有点像这里的“Judge Judy”,常常播些协调家庭纠纷的真实案例故事,十有八九都栽到这房子上了。

上海高架上(国内把Highway叫高架)那些漂亮的灯光啊!把不夜城的都市魅力体现地淋漓尽致。

吃饭贵。据调查,全中国就上海人“下馆子”开销最大,每次人均消费人民币72元,合加币可以在加拿大吃顿不错的中餐了,可是普通老百姓收入不同啊!你可能说,便宜的盒饭快餐不是没有,你干嘛要上好馆子,去高消费呢。可是好吃的东西太多啦,你经得起美食节目天天介绍这里好吃那里香的诱惑嘛。再说就因为这房子贵,亲友聚会哪能到拥挤的居室呢,当然就是上馆子吃饭。不过也就因为好吃东西太多,上海人经常在外用餐,不仅人人肚皮都大了起来,而且“富贵病”变成了“大众病”。周围的人胆固醇、血脂都偏高,脂肪肝、高血压更普遍。

咖啡贵。到星巴克随便买杯咖啡就是二、三十元,两个人随便一坐就上百。然后还出了个Coffee Bean,非但价格不比Starbucks便宜,更夸张的是,柜台放的只有牛奶和糖。我问服务生要Cream,竟然要额外收费!朋友指着咖啡桌上印着的五个字母“TGFOP”,说:嗯,有道理–Thanks God For Over Pricing。后来发现台湾人开在上海生意火爆的85度C咖啡面包店,虽然不设座,但价格公道,咖啡、奶茶就$8,味道也不错,难怪生意火爆。

车贵。以前的同学朋友们基本上都有了车。而且都买进口车。那个叫贵啊!和加拿大比比,要贵上个20-40%。大家都抱怨进口车贵,那我说干嘛买进口车呢,买台国产车得了。朋友的理论是:小孩大了,接送上学一定要私家车,而且还必须是高级的车,那才有面子。我昏,咱小时候哪里有上下学接送嘛!背个书包一路走走多快乐。再来说停车,上海不仅停车场拥挤难找,停车费也贵,而且到哪儿都要付费停车,每小时$10是大众价。不付钱或者超时,吃个罚单就是$200,比咱加拿大加币$30都贵。

看病贵。如果你是入了其它籍没有身份证的“外国人”,医院的外宾门诊,或者外资医院价格都惊人。随便看个病挂个号就是五百,急诊挂号费更夸张,要一千五。在上海工作的外籍人士都有医疗保险,所以问题不大,可是如果没保险,那你就祈祷千万别在上海生病。

国际学校学费贵。如果你的孩子是外籍,回国上学,千万不要去国际学校,学费太厉害,每年大约要2万加币。

名牌贵。看看Coach在淮海东路的旗舰店,整幢楼还带个通道都闪着巨大无比的Logo,那排场,简直了;再瞧瞧LV在南京西路的专卖店,就整个店外墙做成的LV经典老花皮箱,就有六七层楼那么高。咱多伦多的BLOOR相比之下算个啥!这些店里的货品算成加币比多伦多加完税还贵,不过款式又全又新,有很多北美都没有的新款。别以为这么贵的东西没人买,结账处有时还要排队。奢侈品现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难怪这些时尚圈巨头这么舍得投资。

文化消费贵。一场芭蕾舞票价是400元人民币,看场话剧最便宜的80最贵的500人民币,看周立波600人民币的还买不到票。就连看场电影都要80人民币,当然算成加币和在加拿大的消费也差不多,但是还是那句话,老百姓的收入不是一个级别的呀!

酒吧夜店贵。这里说的还是那些没有“花头”的场子。上海人到夜店玩,有事没事都喜欢包卡座。开瓶洋酒至两三千,卡座最低消费三五千,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那些热门的夜店你愿意花钱,没有关系还订不到位子。

派对贵。咱这里说的派对不是随随便便有钱就能去的那种,你还得有“圈子”。且不谈各种神秘的私人会所,就看那消费令人咂舌的外滩XX号,金茂大厦高层、香格里拉宴会厅……这些地方,几乎天天上演,场场不同的主题名流荟萃的时尚派对,俨然一个上流社会的雏形。去这些派对的,不仅人人绅士,个个美女,而且从上到下一定是世界顶级名牌,光名牌还不够,还以一定要当季新款的,否则–没面子。这光出席派队的打扮打扮的开支,轻轻松松就是五位数,更别说那到处金碧辉煌,绝世佳酿,莺歌燕舞的开销要多贵。这不那谁说过嘛,这里没有最有钱,只有更有钱;没有最奢华,只有更奢华。

**关键字:七浦路

说完贵的,好歹我们也来瞧瞧”Cheap”的。先来看看七浦路,咱叫它“Cheap路”,七浦=“Cheap”嘛,记得了吧!

七浦路原本是服装鞋帽批发市场,有很多全国各地的小店都到这里来批发。后来发展成批发加零售。七浦路,融合了“Cheap”的谐音,通俗理解就是卖便宜货的地方。

这里的服饰不仅便宜,你若具备眼力、耐力、体力,就能在这里“淘”到超级便宜而且时髦好看的东西。

七浦路由几幢大楼组成,大楼里设着密密麻麻的摊位,摊位大小和太古广场差不多,环境则大大地不及。多数店铺东西都挂得“铺天盖地”的,还没进门眼睛就花了。每个楼都有不同专营特色,有的楼多饰品,有的楼多鞋袜,有的楼多童装等。

优雅地拎着精致手袋,出入于恒隆广场,那是一种安静奢华的购物享受,而背起麻袋冲向七浦路,则有一种掠夺和占小便宜的快感。如果你做好血拼准备,在这里混一天都逛不够。很多东西开价就便宜,还能还价。如果眼光够狠,嘴巴够利,$100能买到好几件新鲜时髦又便宜的衣饰。

七浦路不仅买东西Cheap,吃东西也Cheap!一定要尝的是妯娌老鸭粉丝汤。

七浦路后面有个菜市场,菜市场那条街上,有一家美食节目介绍的出了名的妯娌老鸭粉丝汤,只要$10一碗(比咱这里越南粉超大还要大的碗)。去吃的时候排了会儿队,店堂简单却挺干净。鸭汤味道真是好极了!汤底白白的,很浓很鲜,里面东西非常丰富:鸭胗、鸭肠、鸭血、油豆腐、香菜……如果加牛肉包、卤蛋之类的小菜,每个只要一块钱!

由于妯娌老鸭粉丝汤出了名,店门口天天排队,突然之间一条路上冒出好多山寨老鸭汤馆。我是只去了那家最老的电视介绍过的,其他味道怎样就不知道了。除了老鸭汤,那条路还有好多便宜又好吃的东西,比如人气美食重庆酸辣粉;连锁的重庆鸡公煲;鲜辣美味的小龙虾;章鱼小丸子等等,甚至还有一家专门外卖的“大块头熏鱼”,都是价廉物美的Cheap Eats。

**关键字:地铁

真希望多伦多的地铁能像上海那么发达,不过,千万别像上海那么挤。

出国时上海的地铁只有3条线,现在的地铁有11条线。地铁上下班的高峰能把俺们小命挤掉。这拥挤的程度,是进站的进不去,出站的出不来。挤到那些穿着西装打领带的男人,顾不得形象扭曲着身子;挤到夏天穿的轻薄凉爽的女生不得不沦落到双手抱胸,免得到处碰撞。

天气一热,地铁一挤,这各种各样的味道实在也是受不了。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每天洗澡的习惯和条件,于是,各式各样的汗臭、烟臭、狐臭、脚臭加上香水味,混合成一种全世界最最独特的味道弥漫在不通风的车厢里。

虽然挤,如今地铁里的让座风气真好!每次报站后,广播里会提醒乘客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我就看到好几次年轻人主动让座给老人家。但风气好了吧,总有人钻空子。有次听新闻,说有个女的随身带小枕头,一坐地铁就塞到衣服里肚子那儿来充分享受孕妇的权利。结果终于有一次出站时,枕头被挤掉到了地上,被周围人数落了一番还被电台爆了光。

上海的地铁里有多伦多没有的超清超薄LCD显示屏,总是在播放广告片。而地铁车厢现场做“呕像”恋爱秀的,更大有人在。男女朋友,搂着、抱着、躺着、叠着……比多伦多人都来得开放。大家知道你们真心相爱,但看看周围那么多小朋友,回家恩爱去行不?

有时候你在座位上坐得好好的,莫名其妙过来一个断手断脚的人跪在你面前,或者一个脏兮兮的小手突然拉着你的腿,一副可怜至极的样子,颤抖地颠着手里的零钱发出清脆的响声来婉转地告诉你这是神圣的掏钱捐款时刻。你可要记得哦!起价一元硬币,如果捐了钱,两分钟不到,情报走漏,你身边有可能会多出一群“小脏手”。

上海的地铁,也是你“八卦”的最佳地点。地铁里各种手机铃声总是此起彼浮,接电话的通常都非常大声,大声到像在菜场讨价还价,大声到旁边的人都开始猜想电话那头的对白。还有就是三五成群的聊客,在地铁里毫无隐私地侃大山。从今晚烧什么菜,到谁被女朋友甩了,世博会人数今天已经达到多少,股市开收盘价,墨西哥湾漏油了,天下大事到芝麻小事应有尽有。我就在想呐,如果多伦多坐地铁的人也这么闹腾,那咱报社主编都可以不用满世界乱跑,只要每天在TTC里坐个几小时,全天下新闻应有尽有。说到这儿,星星生活报的捷克佳和连鹏都笑了LOL。

**关键字:石库门

如果你只知道“新天地”是上海石库门文化的时尚地标?那你就“Out”啦!“新天地”商业气息太浓重,如果要体验最有上海人的石库门弄堂生活气息的地方,那泰康路的“田子坊”是最有创意+历史的时尚高地。

泰康路420米长的马路两旁是中西混杂的老式弄堂,这里既有清朝时期的乡村民居,也有中式石库门、新式里弄和英国式城堡建筑。这里还有犬牙交错的里弄工厂,浓缩了上海从小渔村到开埠后五方杂处中西交融的市井风貌,保存了民族小型加工企业从里弄加工厂起源的历史。

据说,“田子坊”是上海第一家享受政府“社会资源配置利用”政策的旅游地标。地方政府拨款一千万人民币,投入弄堂居民住房的改造,现在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外及华人在那里开了240多家小店。有意思的是,目前这里还有不少居民居住,有些房子标明了“此间民宅,请勿擅自进入”。而那些居民摆放在弄堂的竹椅,晾在窗口的竹衣架,更增添了最真实质朴的民宅风情。

小弄堂里外国游客特别多。老外喜欢田子坊,是因为田子坊里有最真实的老上海生活场景。也因为这里有东西风格交融的石库门酒吧,餐馆。而我喜欢“田子坊”,是因为空气里散漫的老上海生活气息,触动着我的怀旧心弦。

虽然田子坊也免不了被套上商业化的头衔,但那些混入了的新石库门风情的“七十二家房客型”的老房子,甚至还有家家户户烧饭飘出的菜香,似乎把我带回了童年时弄堂里乘凉的光景。还有弥漫在整个区域的人为的艺术灵感,让你很容易就被那些石库门小店里涌动的创意灵感激动得思绪万千。

说来真是有缘,在一家摆放着各种工艺织品的小店里,我和老板娘--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子闲聊了起来,原来她是加拿大的“海归”。

小店从地板、砖墙、到门窗都用的是旧砖旧木料,旧木梯横悬在半空,挂着式样独特的手编毛衣。门口旁是一把老木梯,展示着各种各样的布包,而店中央是一扇老木门,横卧摆放着手工织品。还有锈迹斑驳的铁管悬在高处,挂着地毯和围巾。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客堂间原有的一个水龙头,被巧妙地设计成江南园林的景观,情趣盎然。

老板娘说,她就是喜欢这种老上海的古老味道。她曾在加拿大的一个小镇工作生活了近十年,前几年回国,才决定留在中国生活,也可以陪陪住在上海的父母。于是她就开始了小店的经营。她说,开始时比较艰难,不过随着田子坊名气渐大、人流渐多,现在的生意完全可以养活自己,而且过得很自在、很小资。有时候也想念加拿大的生活,不过她觉得在上海拥有一片小小的天空才是她想要的生活。我不禁感叹:会生活的人,无论是在世界上哪个角落,都能闯出一片快乐的空间。

如果你去上海,别忘了挑一个有阳光的午后,笃悠悠地逛这条短短的小弄堂。找一家居民老屋改造的咖啡小店,坐在斑驳陆离的红砖黑门小弄堂里,沉浸在老上海的市井生活中,再和友人喝喝咖啡聊聊天,然后起身一家一户地逛小店。

人生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在繁忙紧张的生活中偶尔改变一下生活的调子和节奏,沉静在自己营造的快乐和情调中!

**后记

上海的精彩,弥漫在空气里,无处不在。

浦东的摩天大楼,外滩的流光溢彩,新天地的灯红酒绿,南京路的熙熙攘攘,淮海路的法国风情,徐家汇的灯火阑珊,新虹桥的雍容华贵,世纪公园的青山绿水,轻轨地铁的快捷发达,浦江大桥的宏伟壮观……而2010的世博会,为上海增添了又一道光环。

上海,就像这样一个个性十足的混血儿,它无处不炫耀着优秀独特,却也不掩饰精明世俗;它承载着古老东方的历史文化,却也融合着西方的极端新潮玩意儿。

说上海一年变个样?才不对,上海瞬息都在变。不变的,是我对家的眷恋和爱慕。我的上海情结在每次回家之后都更深了。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