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美国之印象
2012-03-14 22:24:5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黄启樟)1954年奠边府一役之后,法国人从越南仓惶退出,接踵而至的是美国的势力。当年我仅十二岁,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未几学校来了一批新学生,他们说话的口音与我们不一样;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之后才知道这些同学是跟随父母从越南北方撤退到南方来,为的是要逃避那个刚打败了法国佬的北越共产政权。

美国人来到越南之后为了收买人心,把大批食品、药物、生活用品空运、海运至西贡(Saigon),分发给难民和一些贫苦大众。用来盛载这些物资的布袋印上了一面鲜艳夺目美国旗和一个“美援”标志,”US Aid”便是我首次接触到的英文字,印象深刻。一些受惠不到美援的家庭亦可间接从“黑市”购买那些价廉物美的东西。我对美国人之善心没有半点怀疑,纵使听说这些物品多是过期货时亦会一笑置之。当年对美国人的好感简直发自内心,无以复加!

在开始懂得阅读时,一本印刷得十分精致之“今日美国”期刊随处可拾,而且还是免费派发的,它使我看得津津有味,手不释卷;从这本刊物我进入了美国的精神世界,耳濡目染,成为了一个美国迷。后来这本杂志改了名而变成“今日世界”,内容却变化不大,来来去去都是一些发生在美国之事。移居香港之后我仍断续找到这份刊物来看,留意美国的动态。

从这些读物我了解到很多美国名人的事迹:如发明家爱迪生、汽车大王福特、开国元勋华盛顿、解放黑奴的林肯、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对美国之历史、文化、政治大感兴趣;对于美国好莱坞之电影、百老汇之歌舞剧更是趋之若鹜;对当时颇受追捧的大明星和红透半边天之演员的名字多能朗朗上口,对他们之绯闻亦追得很紧。美国犹如我生活中之主轴,每天都围绕着它转。

出来做事时的第一个老板便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美国华侨,他说得一口漂亮的美国话,衣冠楚楚,神气活现,使我又敬又畏;他是个典型的“黄皮白心”、乐观、自信;他代表的是与众不同的美国形象,使人另眼相看。

两年后我从这机构转到一家地地道道的美国公司,在那里一共逗留了八年。每天对着从总行派来的美国老板和一班美国同事,要避免不受他们思想和行为上的影响是很困难的。从那时起我写的英文逐渐变得美国化,讲的英语也逐渐接近美式英语。这家公司是举世著名之企业,我把它经营之手法奉为金科玉律。

由于工作表现好,我被送到英、美受训。在伦敦的一周只是热身准备,真正严格的培训是到了波士顿之后才开始的。初出茅庐的我在进入美利坚合众国之国境时,眼界为之大开:波士顿机场规模宏大和设施完善,它与启德机场相比何止天渊之别!

离开机场后往市中心走,汽车在广阔的超级公路上风驰电掣,使我看得目瞪口呆。美国不愧为汽车王国,以车代步是他们日常生活方式之一。培训过程包括参观工厂。那些流水作业式之生产线和条理分明一尘不染之车间,使我叹为观止。以往只闻美国工业处处领先他国,能亲身目睹还是头一回。

公司的总部设在一栋摩天大楼上,占地数层。我被安排入住隔邻之一家大酒店,有地下通道与公司的大楼连接。当时正值寒冬,每天我只穿了一套薄西装,向着地道上班去,方便得很。其他同事都是衣冠楚楚,威风凛凛;为了和他们等量齐观,我对自己的外表半点不敢怠慢。

某夜由于累得不想出外用膳,便叫了一份晚餐送上房间。由侍应递来的一份火烤春鸡,因为份量过大,我一半幽默一半认真冲口而问:我要的是“童子鸡”餐为何送来特大之“母鸡”餐给我吃呢?我的话把那名侍应弄得莫名其妙,也不知如何应付。

从香港初来美国,对很多事物都会引起文化震荡(cultural shock)。美国人似乎对什么东西都喜欢加大几个码:特大的热狗、巨无霸之汉堡包、特长的雪茄烟、爆米花筒,巨型的汽水杯……这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之文化差异;美国之摩天楼、运动场、百货店、图书馆、大型剧院和不停冒出白烟的工厂……才更能使你惊叹不绝,他们莫不引以为荣。

美国人和你见面时称兄道弟的那份热情使我手足无措,事后却很快把你忘得一干二净也同时使我感到莫名其妙。原来他们非常现实和急功近利,觉得你有利用价值时便是朋友,当利用价值不再存在时便当你是陌路人。

这种民族性格处处流露于该国之外交政策上,使友邦怀疑美国是否一个可以信赖的盟友。例如:美国大规模地介入越战时,谁又可预料它会中途退出而使南越政权立即崩溃呢?巴拿马之诺列加虽曾受到美国扶持而当上总统,但曾几何时他又成为了美国之阶下囚;同样地,伊拉克的萨达姆曾是美国对抗伊朗的盟友,最终也逃不出被他们击败的命运。过去美国对盟友背信弃义的例子多得不可胜数,相信这类事情必会继续。

美国人自视很高,看不起外国人,尤其有色人种。他们不屑去学习他国语言与文字,出国时只会用英语交流;外国人来到美国如不谙英语,寸步难移。闻说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总统上任前未曾踏足英国,他对美国以外的世界认识有多深,不言而喻。来到美国一些较偏远的地方打开报章,收音机和电视机,看到和听到的多是本国的新闻,连邻邦的加拿大发生之事都被忽略了。他们自我中心之倾向,从传媒之报道可见一班。

美国人拍的电影如有中国角色出现其中,多把他们描写成阴阳怪气的人物,引起观众的反感;很多叙述美国拓荒时代的西部牛仔片,一面把印地安人极度矮化,一面夸大白人之英勇善战,使人看了反胃。美国电影制作人对异族或异国民族了解之肤浅,无以复加。

美国人纵使有很多乏善可陈之处,但他们都非常爱国,而且十分团结。911事件所引起之愤怒前所未见。美国总统为此登高一呼,凝聚国人万众一心与恐怖活动决战到底。

美国科技仍遥遥领先,加上完善的基建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相信它能够保持一向之强势。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