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对立为圆融
2012-08-15 14:26:09
来源:星星生活

经文: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礼拜观世音菩萨,求什么有什么,为什么不要呢?对于现在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能体会这句话的真实义是什么,当然没办法接受这样的说法。所以你要知道,很显然的它的法义不是口头上讲的“求什么有什么”这样而已,你要留意。假如学佛,尤其是大乘,学到最后就是为了“求什么有什么”,这是宗教,不是修行。一般民间信仰也在求这个,但那不是佛法。
宗教性的理念展开后,开始有护念众生这个部分,但它不是“有求必应”。你要留意,有求必应的是民间信仰,大乘佛法讲的“护念众生”,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否则大乘岂不是走回到民间信仰的这个原点来?微观佛法的重点是在改造生命,宏观的佛法更应该在改造生命的成果之上。

经文这里谈到求男、求女这两个部分,在宏观大乘佛法的语言模式,只要一运用二分法讲到两种对立时,就是在讲正反两面的事,但它最后一定是化对立为圆融,因为这是它的一个原始目标;用二分法来厘清概念是最方便的,但又容易因此形成意识型态而产生对立,一旦对立,那就不是佛陀的本怀。佛陀希望我们和谐,不是对立,有男有女就是对立,但它只是要你了解这两种性格在处事上的不同,两者应该是和谐圆融的;佛陀讲和谐圆融,不讲平等,你要留意。一件事情有内有外,也有两个人,那就一个负责内,一个负责外,分工合作来完成它,就只是这样而已,没有说谁一定要负责什么,这样就不平等了。

就一个行者来说,求佛菩萨是为了行菩萨道,若是对本质成长和兑现有帮助的就给我,会障碍本质的就不要给。从正长的情况来讲,求男的是指积极面的因素,就是“我要的、需要加强”的部分,请菩萨帮忙;求女是指消极面,也就是“我不要”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希望菩萨帮我消除障碍、痛苦。古代的语言用这样表达是很清楚的,《法华经》是一乘圆教的经典,倘若是把它解读成求生男孩女孩,就会觉得它好像跟大乘不相干,不是这个意思。它是讲当一个行者在摸索时,需要充实生命的能量、资粮道,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时,希望菩萨加持让智慧成长,这是“求男”的意思。

经文讲“常应心念”,而没有叫你“一直心念”,这语言文字的意思要弄清楚。就一个专心修单一法门的人来说,当然可以尽形寿这样地修,可是佛陀并不这么主张,经典这里也没有这样主张。从头至尾一直称念,对在家人来说更不可能,应该是“常应心念”,“常”,就是经常。

讲到一心念佛、专持名号或是修其他的法门,常常会有人主张要完全投入,假如你一天做功课的时间是二小时,那这二小时你就完全投入,其他的时间,煮饭时就完全投入煮饭,开车时就完全投入开车,这就是修行了。在家居士能够完全投入的是你的事业、家庭,因为这是你现在的生活;关于修行的部分,你就一天二次,这个时段你就完全投入,不要一边修行一边想著「等一下要准备便当……”,假如做功课的时段你不能完全投入,做其他事的时候又想著要做功课,生活就会完全混乱了。

“福德智慧”就是积极成长所需要的资粮;“端正有相”就是有障碍要消除,让这些阻碍变平缓、变正常,所以叫作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这是讲善根显现。“生命因素成长的过程当中求男求女,所求的这些菩萨们都是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文字上这样解,当然也通,事实上,当你的生命因素激发出来、成长的时候,那就不是“宿植德本”吗?本来你就有的,而“众人爱敬”那个生命因素是众生所需要。

经文: 无尽意! 观世音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众生就是每一个人;若是你现在的心念开始在追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人活著要干嘛?我这样活著对吗?”当你开始在追寻这些,此时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重点在这里。这个生命因素会在你的生命里起作用,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一次,就有一次的功德、福报,福不唐捐。

“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这句是结论,大家应该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因为它对于你在探讨生命的存在、价值、意义、真相、人生的目的、奋斗的方向都会很有帮助,至于要怎么用功,则是因人而异,它这里只是把原则提出来。

摘录自海云继梦法师讲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华严多伦多分会

*藉由聆听、欣赏、接纳来让我们了解生命的语言模式和思惟模式,进而打开自我心量,训练自己跳出自我局限,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欣赏别人的意见,欢迎您报名参加–华藏工程。
*禅修 (8月25日2:00PM – 4:45PM, Hill Crest Library, Auditorium, 5801 Leslie Street)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 416-887-2876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