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聪明”是福还是祸?
2012-08-18 08:00:5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晓红)大儿子从小就是有名的“聪明”孩子。在国内上保育院、幼儿园,移民后读小学和高中,几乎每个老师都对我们强调,这个孩子是多么多么的聪明。至于亲朋好友们,就更是把对他的夸奖挂在嘴边了。

平心而论,儿子除了说话比别的孩子早一些,其他方面能力平平,有些地方甚至明显不如别人。

“孩子是自己的好”,这话一点都不假。看别人时也许还挺理智,一旦涉及到自家孩子,头脑就很难保持清醒。尽管连我自己也说不出儿子到底有什么地方“聪明”,可每次听到人家夸奖他时,心里还总是美滋滋的。

儿子五岁多的时候,我利用工作之便给他做了一个智商测试。结果出来,他的智商水平在人群中很一般,只是比平均分数略微高一点点。同事们非说我测得不准,又换题给做他了一遍,结果如前。
我当时确实有那么一点失望,但也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儿子真的很聪明吗?既然他的智商并不算高,可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他非常聪明?

思前想后,我终于找出了一个还算解释的通的缘由,那就是大儿子小时候语言发展比较早,表现欲又极强,所以才给了别人一种他智力超群的错觉。也就是说,他并非真的有多聪明,而是“被聪明”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幼儿园里学古诗,儿子才学会了,马上就会举手要求背给大家听;有些小朋友其实掌握得比他更快更好,却并不急于表现。于是在老师眼里,我儿子自然就是那个学得快的了。其实,如果第二天再考一遍,他恐怕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能记得清清楚楚的,或许正是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孩子。

儿子小时候还是个小“话痨”。他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总是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自然就显得比较“抢眼”。有的孩子其实很有头脑,主意也多,却惜字如金,也就不容易引起别人注意。不过我却发现,不少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智商测验的分数都相当高。

“被聪明”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依我大儿子的经历来看,应该是好坏参半吧。被大家公认为“聪明”的孩子,性格往往比较自信,也容易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可另一方面,从小就被贴上“聪明”标签的孩子,常常会染上自以为是、办事不踏实的毛病。

我们移民加拿大以后,儿子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并在两年后被推荐入读Gifted Program(天才班)。

那时候读“天才班”的华人孩子还不像现在这么多。大家(包括我们自己)对“天才班”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想象的挺神秘。于是经常会有人问我:你到底是怎么教育的孩子,他为什么这么“聪明”?

看来,孩子一旦进入“天才班”,这个“聪明”的标签就算是摘不下来了。幸好那时的我们,头脑已经比原来清醒了许多,对孩子能力的认识也逐渐趋于理性。我和丈夫一致认为,孩子之所以能考上“天才班”,与其说是他智商高,倒不如说是得益于他在国内打下的良好学习基础。

儿子在中国上的幼儿园,基本上就是“准小学”教育,不仅数学程度比这里的同龄孩子提前了一两年,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要多一些。这种教育模式虽然也有弊端,却对儿子后来通过“天才班”的考试帮助很大。其实不仅是他,那些在国内读过一两年小学或是正规幼儿园的孩子,只要顺利过了英语关,进入“天才班”的机会都不小。

无独有偶,我的一些朋友为了让子女把学习基础打好,就把孩子先送到蒙太梭利学校(Montessori School)读上几年。这些孩子转到公校以后,多半也都顺利地考进了“天才班”。

如今进入“天才班”的华人小朋友越来越多,很多家庭都是两三个孩子同时在读。在逐渐了解和熟悉了 “天才班”以后,大家反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关注了。

由于习惯了周围人的溢美之词,大儿子从小就自视颇高。他从来也不肯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去花功夫,就连读书学习也是漫不经心、马马虎虎。空有“聪明”的虚名,却无法漂漂亮亮地做好哪怕是一件小事,令我颇为头疼。

我花了很多年的时间试图让他明白:聪明与否其实并不重要。何况,你也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聪明。可是,让一个孩子认清自己谈何容易?

然而有一天,儿子居然尝到了“被聪明” 的烦恼。在高中里,每个老师都认为他的智商很高,每个老师都认为他还不够努力,每个老师都觉得他有潜力做得更好!而他真的已经很难做到更好了,因为他就是个普通孩子。

儿子想不通,觉得很委屈:凭什么大家都认为我就比别人“聪明”,凭什么大家都觉得我就应该比别人成绩好?

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也开始观察,开始反思。他终于发现,其实学校里比他更“聪明”的人有的是,不管是进没进过“天才班”的。而那几个公认的尖子生,竟然都不是最“聪明”的。

儿子承认,自己虽然不笨,但也算不上高智商。他给自己的定位是:比平均值高那么一点点吧。这个判断,和他小时候我给他做的测试倒是挺一致。

其实,就算是真的比别人聪明又怎样?观察我们身边那些有所成就的人,似乎都不是单靠拼智力。一个人如果有目标有想法,然后能持之以恒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

也许是由于自家儿子的经历吧,我很少随意去夸别的孩子“聪明”。一来觉得这话听着有点“空”,二来对小朋友未必有好处。

我对朋友孩子的最高夸奖是“懂事、知礼、有教养”,这是发自内心的赞美,绝不会滥用;对读书成绩好的小朋友,我会夸他“认真、努力、有出息”;对有才艺的孩子,我会赞其“全面、多才多艺”……

偶尔,我对对方确实不太了解,或者说不知道该夸什么合适的时候,也会说一句“这孩子很聪明”之类的话。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聪明的,这么夸一般不会有错。

回想起大儿子小时候被众人赞美“聪明”的情景,忽然忍不住笑了。估计在那些夸他的人里头,有不少只是说句应景的客气话而已,就像我现在一样。可那时我和丈夫太年轻,居然给全盘照收了。

记得儿子的老师们在夸奖他“聪明”时,后面常常还接着一个“但是”如何如何。只可惜我们太看重前面那半句话了,根本就没有理解人家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我一直以为,大儿子是被别人给“聪明”了。如今看来,别人的评语,不过是恰好与我们心理上的期待相吻合罢了。作茧自缚、自以为是的人,其实还是我们自己。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