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伦多乘坐公车
2012-09-12 15:50:18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姚昉)在多伦多,只要你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和换车所需耗费的体力,那么,TTC属下的四通八达的公车完全可以把你运送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而且,除了高峰时间以外,根本不用担心非但找不到座位,连个立足之地也没有的情况会出现。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老者,还常会碰到帮你提着重物上下车辆的乘客。

有条道路行车规定:为了保障下车乘客的安全,凡是在公车停站时,后面的车辆不能再往前开。这条保护弱体群众的人性化规定在我刚踏上加拿大国土时感触特深——在中国,别说有特殊牌号的官车或警车,只要你有钱买得起一辆私车,你的身价就无疑要比那些挤公车的普通老百姓高上不止一等,谁会来考虑弱体的安全与否?这里,尽管不具有“中国特色”,却从实践中,而不是口头宣传中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在车厢里,尤其是在地铁的车厢里,你会看到有人在读书看报,阵阵书香使你陶醉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曾经遇到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作家发出感慨:“今后的文化事业还有没有前途?”我请他到这里的地铁上去看看,然后再比较一下:中国大陆的乘客有几个会在车上读书看报?他们最关心的是豪房、豪车、豪宴和奢侈品,连看书的兴趣也提不起来,能指望文化事业有怎么灿烂的前途吗?除了看书,也有人在车厢里吃东西。他们往往准备好一个纸袋,不让残屑掉在地上。

年初,在上海的公车局提出一项“禁止车内吃东西”的动议之后,遭到不少非议。的确,有些上班族为了节约一点时间,就在路上买了早点拿到车里来吃,这应当是无可责难的。但后来听说:不少乘客在车内吃了瓜子等带壳的零食就把壳吐在地上,使车厢内杂乱污染,这当然不行。问题不在于吃不吃东西,而是吃什么,怎么吃。对于那样的乘客,哪怕下了禁令,恐也无济于事。

这里的乘客维护公众环境的自觉意识难道是由禁令管教出来的吗?有一次,我在地铁上感到指甲有点磨损,就拿出指甲钳来剪,邻座的一位白人老太提醒我不能在车上剪。这样的提醒远比禁令管用,因为它是善意的。记得十七世纪有位诗人曾说过:“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老太没有沉默,避免了我做出虽还不算是邪恶的错误。但,沉默与否或许也得看具体气候。我在上海曾对一名乱穿红灯的骑车人提出批评,谁知招来了一阵痛骂:“干你什么事?寻死!”这样的气候下,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大概也只有沉默了。而比穿红灯更能称得上是“邪恶”的,倒是骑车人的气焰。

综上所述,我觉得着力发展公车事业既可节省能源,又能改善道路拥挤,政府应予充分的关注。

然而,多伦多目前的公车状况也并非完美无缺。

首先,在时间的调度上存在问题。我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怪事:等了好久不见车来,好不容易看到来了,竟然是接踵而至的三到五辆!乘客除了唉声叹气又能怎样呢?除了调度的问题之外,也许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说:两辆交会车的司机会停下车来胡聊一番,或者到店里去买杯咖啡等等。个别司机看到远处有熟人在赶车,分明是绿灯也停着不开,一直等到那人赶上为止。这些现象都是对全车乘客的不尊重。

其次,停靠站的设置也不合理。总体上说,车站都是设在不到十字路口处的。当前面有几辆车子在等绿灯时,公车当然也只能停下等待。绿灯亮起,前面的车鱼贯通行,公车才能到达车站。然后下客、上客,这一耽搁,绿灯又过了,还得再等。如果把停靠站设在过了十字路口之后,不是就能避免那种不必要的等待了吗?

乘客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虽说中国大陆的公车上弊端甚多,但那里的乘客至少还会注意到:快要到站时先挤到车门口。这里,我多次看到坐在后排的乘客在车子停妥之后才一边喊着司机别关门,一边开始往前走。而且分明应当从后门下车,他却偏要走过整个车厢,到了前门才肯下。

社会总是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逐步前进的。我希望多伦多的公车在原有基础上变得越来越好,造福市民。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