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程路禹畅谈“长恨歌”
2012-09-25 16:50:1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雪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写下了流传至今已一千多年的不朽之作《长恨歌》。这是一篇极具抒情、浪漫色彩,歌颂“此恨绵绵无绝期”凄美爱情的叙事长诗。

著名声乐艺术家程路禹先生,非常热爱古诗词,演绎白居易长诗更是多年来经常演出的保留节目。2001年程老师和香港圣乐团,明仪合唱团合作,录制了全国第一张清唱剧《长恨歌》全剧CD。这张CD是由韦翰章作词,黄自作曲,严良堃指挥,程路禹担任唐明皇一角的独唱及独白朗诵。2009年底,他又第四次应邀和香港中乐团演出《琵琶行》,可谓对于白居易两大长诗杰作演绎有独到之处。

程路禹舞台生涯长达60多年。早年由新加坡赴上海音乐学院攻读声乐,师从著名声乐家高芝兰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任上海乐团,上海歌剧院独唱演员和声乐艺术指导。74年移居香港,出任多个音乐院校及合唱团的声乐导师、指挥以及大赛评委。程路禹主演的中外名剧名曲包括:柴可夫斯基的《奥涅金》,威尔第《茶花女》,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民族歌剧《白毛女》,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相关主要角色。他还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演唱会。

在他的演艺生涯中,多次演绎过《长恨歌》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他那至今仍旧保持良好的浑厚而又极富磁性的男中音,将唐明皇对心爱的女人万千的宠爱、百般的柔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痛失贵妃以后的思念与悔恨,更是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可程路禹本人却并不认同白居易对唐明皇的歌颂。他认为,唐玄宗其实是爱情的变节者。他听任自己心爱的女人被勒死,而白居易将皇帝失去贵妃以后的思念和痛苦,美化和渲染为绵绵无期的“长恨”就显得有些虚伪。

程路禹对白居易和他的诗词,也有着独到和深刻的理解。他认为白居易的诗歌语言纯净朴实,贴近生活,敢于揭露朝庭腐败和当时社会的不公,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是一位充满正义感的文人。所以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说。

关于这部清唱剧诞生的历史和它背后曲折的故事,程路禹回忆说:1932年,中国战乱不堪,亡国之祸迫在眉睫。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爱国热情的高涨,使当时任教于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韦翰章和黄自受到很大影响,迫切地想要创作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清唱剧,借古喻今。在音专全体同学的恳切要求下,在蔡元培、萧友梅等教授的鼓励下,他们创作出清唱剧《长恨歌》,作为当时上海音专的教材。

词作者韦翰章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夏天,一气呵成写下了十阕歌词,每一阕都以白居易的原诗句作为标题。黄自也谱成了好几阕合唱和重唱。到秋天音专开课的时候,学生们便开始练习。黄自在那一年先后完成了七阕,一时赶不及写的三阕,后来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韦翰章曾经说,诗词与音乐的不可分离,正如声音与语言的不可分离一样。黄自的去世,不仅是视黄自为第一知己的韦翰章“长恨”中的长恨,也是中国乐坛不可弥补的损失。

四十年后,黄自的入室弟子之一林声翕教授在不窜改、不损害黄自遗作的原则下,补遗了空缺的三阕,韦翰章教授也重新写了词,用朗诵的形式,使全剧情节连贯、完整。至此,中国的第一部清唱剧总算全部完成了,并在1972年的香港,为纪念黄自先生的音乐会上演出,此时距上海的初演,中间相隔着四十年的战乱沧桑、颠沛流离。1989年,林声翕教授在美国三藩市的戴维斯音乐厅,指挥三百人的合唱团,第一次演出了完整的十阕乐章《长恨歌》。

“清唱剧”一词,是由韦翰章创名的,来自欧洲的“Cantata”,意即“只唱不演”。然而,贯穿《长恨歌》全剧的思想、意境和味道,以及歌词、朗诵、节奏等,都极具中国传统诗词的神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2012年10月6日在多伦多华人文化中心,多伦多汇艺合唱团主办,香港明仪合唱团专程来到多伦多,联合本地的汇艺合唱团、清华大学校友会合唱团以及Music Lovers of Ottawa合唱团,由谭权指挥,程路禹领衔主唱,倾力推出清唱剧《长恨歌》,我们将会有机会大饱耳福了。

程路禹还补充说,如今再演《长恨歌》,仍旧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我们每个人都不妨叩问一声:为什么中国数千年历史,总是跳不出打天下、坐天下、腐败、改朝换代、又腐败……这样一个悲剧的恶性循环?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