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中国富豪的尴尬
2013-02-11 16:50:1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王斌)春节前我刚从温哥华出差回来。在温期间朋友把我安排在一间豪宅,一家已经回流的中国人空置的4000尺的豪宅。我住在其中的一个套间(其实整栋房就我一个人),$60/天的价格,可以自由使用客厅,厨房等设备,餐具调料等一应俱全。价格之低让我惊诧。

静静的夜晚让我忍不住思考中国富人在温哥华的境遇。很显然,很多人在移民后在这里没有工作机会,水土不服,又纷纷返回中国或者去别的城市寻找机会。我的在温哥华的大学同学中,除了丈夫在中国挣钱,太太在温哥华养家的除外,几乎恨不得是头天拿到加拿大护照,第2天就卖了房子远走高飞。90年代中,先是回归前的香港人,然后是李登辉上台两岸关系紧张时移民来的台湾人,再是2000年后大量涌入的大陆富人移民潮。

然而,大量富裕华人的到来在给原本安安静静的小城市增添了多元文化的同时,也增添了不少烦恼。最大的的问题是温哥华的离谱的房价。


(上图是一间在BC省Tofino 的Chesterman沙滩的房子。 2005年6月9日推出市场的叫价$7百60万。)

国际媒体终于也注意到了古怪的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上个月,彭博社指出,家庭收入中位数相比,温哥华的家园,甚至比纽约更昂贵。价格飙升的原因是大量涌入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富裕买家。不久前的《华尔街日报》也刊登了相同的文章。两篇文章同时警告: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与现实脱节,很快就会崩溃。


(上图是温哥华3卧1卫的平房叫价$150万,在卖房说明中明确指出,这间房的最佳用途是推倒重建。也就是说,这间房的价值在于这块地,而这块地的价值在$155万以上。假设出售价格就是叫价,而推倒并清理的代价是5万。)

对加拿大的记者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陈旧的话题。Maclean于2008年已经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诚然,媒体已经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价格在温哥华没怎么下跌。显而易见“房屋出售”标记非常多,同时也有大量的“已售出”楼盘。但是,真正的威胁到温哥华的不是住房市场会不会崩溃,而是肯定会。因为以前已经发生过,无疑会再次发生。循环与再循环,周而复始而已。

对雇主和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影响更大更麻烦的是住房负担不起。从本地人中听到很多故事,聪明的年轻人离开这里去其他地方工作。与此同时,其他地方的聪明的年轻人不会来这里工作。相对于这个国家的其他地区,这里的房地产的价格和生活成本过高,而工资简直是太低。

当地的新闻周刊Business in Vancouver,在其最新一期的故事“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寻找人才的困境”深入探讨了一位要来温哥华工作的,目前在本部位于卡尔加里的公司任高级信息管理咨询顾问Joey Roa的故事。想要来温哥华工作,他就需要不得不放弃原先住的卡尔加里城外的一个3000平方英尺的房子。他不得不放弃他原先20分钟走路就能上班便利。他不得不开始支付省税(卡尔加里不需要省税)。还有他需要支付从目前的$1.15每公升的汽油价格上升到他所说的温哥华“疯狂”的汽油价格。

但是温哥华的工资却没能跟上石油资源丰富的卡尔加里的薪级表,在温哥华他只能找到低薪水的工作。不用说Roa选择了留在原地(卡尔加里)。他拒绝了几个温哥华猎头提供的工作机会。这个故事说明了温哥华的猎头已经很困难把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人才吸引到这个城市。温哥华正越来越多地被高级人才看作是一个不能去的地方。

这是非常糟糕的。比房价崩溃更糟糕。温哥华发展成了只有超级有钱的人可以买得起房产的一个地方,这可能会严重损害经济。打开本地的报刊,满满的都是豪车和旅游的广告,没什么招聘广告。越来越少住在这里的人赚取丰厚的报酬,省府就收不到所得税(虽然城市受益于物业税),更少的人能去购物,外出吃饭来支持本地企业和艺术。

此外,如果你没有一个充满活力和进取的人口,很可能是新公司将不会在这里开始。再加上高成本的商业地产以及稀缺,越来越多的公司有可能将他们的总部搬出温哥华。上月早些时候,自称是全球矿业资本的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宣布将其加拿大总部从温哥华搬到萨斯喀彻温省。谁知道还有多少企业正在做类似的决定。

Business in Vancouver最后总结:最重要的是,搬离的公司总部以及有才华的人才离开,最终的房市崩盘时,温哥华会变得更加脆弱。经济荷兰病是指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牺牲其他行业的国家。这里的罪魁祸首是房地产,它叫温哥华病毒。

想听听更多的本地人怨气,请浏览:


(作者王斌博士系RE/MAX Crossroads Realty国际投资部经理,王斌从事地产业20余年,经验丰富,目前主责美国佛罗里达、南卡Myrtel Beach及纽约市的房地产投资,详情请咨询:647-924-0097。)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