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昏地暗、西风惨惨,风裹挟着碎雪横扫空街僻巷,那一刻我仿佛不是站在Markham整齐的社区街巷里,而是完全置身在国内某个废弃的摄影棚中-四周都是虚假的房屋前脸和闲置的街景道具,一种了无生机与人迹的不真实感油然而生。那是2008年年底我带着客人到特鲁多高中正对面的社区看房时的真实感受,当时的天气也和即时的市场颓势相映衬,整个一副凄风惨雪、寂寞凋敝的败象。我还记得我们当时看的是一幢2000尺的独立屋,坐西向东、三卧三卫单车库,当时叫价是$399000并且已经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人问津,我估计如果有意完全可以在三十八万出头拿下-当时的房价确实已降到如此的冰点甚至完全可以超出你现在的想象!机遇叫作生逢其时,而生活又叫作擦肩而过,我们都曾经历过机遇而绝大多数人却最终选择了生活。遗憾吗?有一点儿小缺憾的生命却往往显得更真实和更现实。不过到最后你尚可聊以自慰:那就是我的客人-当时也没买!
四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当然如今的Markham早已是今非昔比。 Markham人口激增并且华裔爆棚,同时房价几乎又翻了一番,如果五、六年前华人对Markham置业的钟情尚在萌动而现今早已成为当之无愧的首选,就像如今人们早已不屑在Markham的“远”字上多费唇舌而是开始在一个 “堵”字了得上大伤脑筋-所谓江山代有问题出,老的问题已不在话下,这不新问题眼见着也就来了-上下班的尖峰时刻,404高速上的塞车可谓是多伦多北部的一大景观,想当初:五、六年甚至十年前404高速完全可以赛车,而现在只可落得个塞车的份儿甚至和DVP都有一拼,你说这心理落差能不大吗?其实离此不远就在两、三年前的下班高峰,404向北,只有Hwy7是重度拥堵区域,而基本一到了16街或Major Mackenzie就一切畅通无阻了。
如今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以上皆已成了重灾区,直到过了更北的一个路口Elgin Mills车子才能做连续前行的基本动作,此后尽管不再走走停停,但前后的车流却从无间断,于是就这样一路相伴、前呼后拥直到404高速的终点:Newmarket。这几年多伦多人口呈向北部大量迁移的态势:华人涌向Richmound Hill、Markham和Vaughan,而西人则向更北的Aurora、Newmarket甚至是Barrie挺进,所以一来二去这车就堵到一块儿去了。无独有偶,向北的道路绝非404独占豪迈,由此向东从Woodbin开始一直到几乎是最东面的Markham Rd.,下班时分几乎都会毫无例外地分享这份“光荣”。堵、堵、堵,显然堵车已成为北部交通的主旋律-可以想见:作为一个市区面积有限但人口却在疯狂扩张的城市,一个堵字不仅会纠结Markham的现在,更会困顿Markham的未来。
谈到Markham的城区,其实在几年前就基本定格在北至major Mackenzie,东至Markham By-pass以及西至404、南到Steeles的范围之内。应该说房产开发在东、西、南三面都已顶到了城区的边界,而只有向北才是城市扩张的唯一出路,但从近期的城市规划中却很难看出向北实现突破的可能性,所以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城区的房产开发都只可在如此限定的格局内运筹,并且新屋建设也只剩下填补区内有限的空白空间。如果没有大的变化,预计Markham三年之后新屋的供应量会大为减少,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由于缺乏新屋供应的平衡,区内House的供应会显得更为稀缺,故而房价还会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超常的跃升态势。如此看来Markham确实有那么一点儿寸土寸金的味道并且开始进入到一个寸土寸金的时代,比如即将投入开发的Buttonville机场的搬迁,未来填充的不是成片的House而是大量的Condo和商业住宅项目-区内土地的利用效率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新世界地产 地产经纪王韬,探讨:416.859.1767,博客:韬贴http://blog.51.ca/u-139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