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赢得好感的——欲扬先抑定律
2013-04-13 10:02:47
来源:星星生活

战国的时候,宋国有一喂养猴子的老人。这位老人每天都分两次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猴子的数目越来越多,他就想把每天喂的栗子由8颗改为7颗。于是,对猴子们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照常给你们4颗栗子,晚上给你们三颗栗子,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吱吱的叫起来,跳来跳去,表示不同意。老人连忙改口说:“好,那么我早上给你们3颗。晚上再给你们4颗,这样可以吧?”猴子们听了,高兴地在地上打起滚来。

这个故事叫做“朝三暮四”。其实老人给猴子栗子的数量没变,只是给的方法变了:一是先多给后少给;二是先少给后多给。

这个故事同时又引出了一个心理学上的重要的定律:“欲扬先抑定律”,简单的说就是在沟通中,把不好的待遇或不好的消息放在前面,好的放在后面,这样就比较容易让对象感到满意。

在我们现实的人际沟通中,批评或责备是肯定不会收到很好效果的。原因是人本性中喜欢听奉承的话,喜欢听表扬、赞美的话,而回避批评和责备的话。没有任何人喜欢被教育,正所谓人一生都在做两件事,即追求快乐,逃离痛苦。那么,如何能让批评合乎口味,让接受改变变得更加容易并且易于赢得别人的好感?“欲扬先抑”这是一个很能表现智慧的沟通与交流的好方法,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兰迪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为四组,对它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得到了被试者不同的反应:

对第一组被试者始终否定(—,—),被试者不满意。

对第二组被试者始终肯定(+,+),被试者表现为满意。

对第三组被试者先否定后肯定(—,+),被试者最满意。

对第四组被试者先肯定后否定(+,—),被试者表现最为不满意。

从这个实验,心理学家发现并得到了一个心理规律,就是:在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时, 先否定后肯定最容易给人好感,相反,先肯定后否定,则给人的感觉最不好。

我们把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良好感觉的心理规律。叫做:“欲扬先抑定律”。

在我们的人际交流和沟通中,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这个定律,就会产生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根据这个定律,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希望不断的表现自己的成绩,引起上司的好感,这里就有一个有效的心理技巧:如果我们不想让别人对我们的成绩失望,最好能事先降低他们对我们的心理期待,这样当人家看到我们的成绩时,反而会超出预期,从而感到满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一开始就急于把自己的全副本领一展无余。

从前面心理学家的这个实验,我们还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否定或批评、责备人们都一概回避或反感,换句话说不是批评或责备本身会带来这些不满意的感觉,而是如何运用适合的心理规律和心理技巧,使批评、责备变得易于接受。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如果我们也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这个定律,也一定会产生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如果我们需要批评孩子,又想让孩子感觉良好,宁可欲扬先抑,也不要先扬后抑。如果对孩子既有肯定又有否定,要把否定说在前面,肯定说在后面。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教育恰好是相反的,我们常常在表扬孩子的优点后,来一个“但是”,这么一转折,孩子前面听到的表扬话一都下子变成了索然无味的假话、虚伪的话,令孩子大为反感甚至开始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要善于掌握和运用这个最容易赢得好感的——欲扬先抑定律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使我们不断的在实践中成长为一个有智慧、有能力的好父母。

本文专栏由雨露情商训练中心雨露老师主持,有任何问题探讨欢迎免费询问:[email protected]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