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寒里关于过年的温暖回忆
2014-01-31 06:01:3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马强)今年的多伦多可真够冷的了,据报道一直到中国传统的大年三十那天气温也都在零下十几度。这来加拿大也有几年了,今年可以说是我们遇到的最冷的一个冬天了,而且看样子这种冷天气还丝毫没有停止的趋势,所以很多人都已经开始叫苦连天了。

不过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这种冷天气其实也是见多不怪了。小的时候在老家,每逢寒冬腊月,那天气一点儿也不必这里差多少,所以那个时候,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一码的棉衣棉帽棉鞋棉手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暖暖和和。

过惯了暖冬,冷不丁又遇到这种似曾相识的天气,引得思绪也时不时的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儿时过年的场景。那时天虽是冷,但人们期盼过年的热情却丝毫不受影响,那点点滴滴的情景至今想起来还是暖在心头,乐在心头。

按照传统,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贴对联,贴彩纸。父亲的书法在当地是小有名气,所以乡里乡亲的对联都是由父亲操刀的。这对联不仅要贴在自家的门框窗框上,即使连猪圈鸡窝也要贴上一个小横批来讨个喜。

通常情况下,乡亲们会把买好的红纸在过年前几个星期就送到我的家里来,这样父亲才会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对联。那时村里比较穷,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有读书人的,为了防止这些人家把对联贴错,父亲通常就会在每副对联上面做一个标记,这样乡亲们把对联拿回家按照标记贴就好了。

记得有一年,当时村里有兄弟二人,父母早亡,哥俩相依为命,家境清贫,自然也不大可能读什么书。这哥俩那一年稀里糊涂的就把贴对联的事给忘了,等看到邻居们贴对联,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对联呢,那个时候已经是大年三十的中午了。

写对联的红纸送到家里的时候,父亲正在紧忙着准备年饭呢,看到有乡亲来求,父亲就只好停下手里的活计先把哥俩的事解决了再说。当时确实忙得很,父亲写完对联就接着忙活去了,同时嘱咐哥俩看看对联上的墨迹差不多干了就可以拿回家贴上了。

哥俩看父亲确实很忙,也就没再打扰,等对联晾干的差不多了,就自己拿回家去贴上了。这对联还好,上下联匹不匹配的倒也就罢了,只是这横批可出问题了。哥俩不识字,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四个字的就认为肯定是横批了,于是就闹出了笑话。家里两扇窗户,左面贴的是“金鸡满架”,右面窗户贴的是“肥猪满圈”。这个笑话足足让村民们笑了大半年。

除了对联,家家户户的墙壁上还有两样东西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年画,还有一个就是族谱。关于年画,记忆中比较深的除了那些常见的花鸟虫鱼之类的喜庆画之外,我当时最为期待的是那种带有故事情节的连环年画。

这类年画把一些诸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中的情节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绘成年画,大部分还是成套卖的,把这些年画贴在墙上,既增添了节日的色彩,又无形中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至于族谱,一般是悬挂在正门对面的墙中央,下面除了香火,还要摆放一些祭祀物品。大年三十的时候,村民们通常都要在族谱前磕头许愿,记得小侄女曾经许下一个“祝世界永远和平,没有战争”的愿,让我们这些充满了利禄之心的成年人不得不暗暗的惭愧。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小侄女那样的境界。比如我的一个堂兄年三十打牌的时候输的比较惨,就特意跑到族谱面前跪下,祈求祖先让他能够翻本赢利。对于这类祈祷,我想祖先通常是不会给与关照的,因为照顾了你,其他人也可以纷纷效仿啊,那就照顾不过来的了,所以那位堂兄那一年一直到天亮也没有翻回本来也算是正常的了。

说起年三十打牌也还有些说道,这打牌的参与者一般都是自家人或者出不过三代的实在亲戚,说是打牌,其实主要是为了守岁,因为守岁到天明是很容易犯困的,大家在一起打打牌增加点娱乐性,守起岁来就比较轻松了。

牌中设点小赌资也主要是为了博个好彩头,很少会有人像我那位堂兄那样功利性那么强的,大部分人都是本着小赌怡情的心态来参与的。再者打牌带点小赌资也可以提起打牌的人尤其是小孩子的兴趣,因为在打牌的过程中大人总是有意输点钱给孩子们,好让孩子们过年期间有点零花钱,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买些平时想买而又不能买的物件了。

但是自从有了电视之后打牌就不再是年三十晚上唯一的娱乐活动了,每年的春晚也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段。虽说我们每年都嫌春晚办的不好,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欣赏水平提高了,见得多了,自然也就挑剔了,其实办春晚的人的水平并未见得有所下降。

不过春晚刚出来那会儿可没像现在这么不招人待见,那会儿电视节目少,即使新闻联播都当成娱乐节目来欣赏了,所以春晚一出来自然就更加是赚足了眼球。那时家里刚好有个录音机,春节过后觉得春晚还没看够,于是就又赶着买几盘春晚的录音带。录音带虽然看不到人,可即使光听听声音也会觉得很过瘾,每一次重放的时候都会觉得好像是又过了一次年。

那个时候乡亲们不光有春晚,还有着自己的节目,这就是北方人特有的扭秧歌、踩高跷。每逢过春节的时候,乡里就会要求各个村组成一个表演队来踩高跷、扭秧歌,表演队的主力都是各个村里的青年男女们,别看这些年青人平时都嘻嘻哈哈的没个正经,一旦参加了表演队,个个都是不遗余力,尽情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表演队先是在各个村子里巡回表演,然后再聚集到乡里的农贸市场进行汇演,而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就一路不停地追随着高跷队走街串巷。这样一天下来,表演的人累的够呛,看表演的人也是不亦乐乎。当然每个人都是心甘情愿,自然也是乐此不疲了。每年表演的最后还要评选出个一二三等奖来,也算是对表演的人的一个鼓励吧。

我们那个村子几乎每年都是一等奖的获得者,那是因为我们这个村子有个高人。这个高人是我们邻居家的一个小伙子,小伙子是个木匠,心灵手巧,也经常到外地去做一些木匠活,所以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别的秧歌队尽是些简单的蹦啊跳啊的节目,这个小伙子组织的节目都是有些情节的,像什么猪八戒背媳妇,刘关张大战吕布等等,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小伙子当时正值婚嫁的年龄,因为组织表演队在当地积攒了不少人气,加上又有一门手艺在身,所以上门提亲的媒人虽然不能说是络绎不绝,按现在电视上相亲节目的规矩来说,起码也是主动亮灯的姑娘一大片。

而秧歌队里的那些青年男女们,平时各忙各的,鲜有交流的机会,现在因为在一起排练表演,时间长了也少不了有对上眼的,一来二去就成了男女朋友,最后谈婚论嫁的也是大有人在。这种表演队既丰富了文化生活,又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感情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只是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加上外出打工人口数量的增加,这种表演队也就一年一年的没落了,到最后干脆就自动取消了,只剩下人们口中时不时怀旧的话题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回忆总是会给我们带来一股股暖流,尤其是在这个冷冷的季节里。再冷酷的天气也冰冻不了人们对过年的热情,这种热情正是我们对生活的向往,因为这种向往才会让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

温暖自在人心。带着这暖暖的回忆,祝我们的父老乡亲,也祝我们自己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新年新气象!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