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夫妇欧洲自驾游的乐与囧(3)
2014-12-11 06:01:1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华磊)(文接上期)离开荷兰,开始了一天半的西南德国游。游览了莱茵河沿岸的科隆、波恩以及马克思故居特里尔。德国人口总数8千多万人,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英法两国人口各为6千多万,法国略多。

**游西南德国科隆和波恩

中午来到了科隆。科隆是德国人口第四多的城市,莱茵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有2千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中世纪科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会中心和艺术知识中心。科隆在二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今天它以其文化和建筑遗产而闻名。

罗马天主教徒一直占科隆居民的大多数,哥特式天主教科隆大教堂是城市的主要标志,它完美地结合了所有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和装饰元素,1996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157米高的钟楼使得它成为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它从13世纪中起建,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缮工程不断。


(图14:科隆大教堂前)

下午两点半,到达波恩(Bonn)。拥有2000年历史的波恩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至今仍是德国重要的政治中心。位于科隆以南约30公里的莱茵河畔,人口约30万。1770年作曲家贝多芬出生在这座城市。波恩吸引我们的是前西德首都、贝多芬和莱茵河。

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诞生地就位于波恩市的中心,是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无不向往的圣地。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我很爱听交响乐,以至耳朵听音乐听得也像贝多芬一样有些“失聪”了,所以贝多芬故居是一定要“朝拜”的。买票进去参观,人不是太多,但要求很严,照像机不可在故居内使用,一定要投币存放在他们的柜子里。一个不大的楼,我们花了半个多小时参观,也算是很仔细的了。这是波恩唯一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贝多芬家族的居住地。150件原物展品反映了他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其中有他著名的肖像画和他最后使用过的大钢琴。

贝多芬故居的庭院是可以拍照的。进院子之前,先把相机取出来,所投的钱也自动还了,让我们初次感受了德国人做事的认真。走出贝多芬故居,在街道的地上看到贝多芬镶在金属板里的照片, 还有为著名德国钢琴家与作曲家罗伯特·舒曼之妻克拉拉·舒曼的照片。

随后,我们前往明斯特广场瞻仰贝多芬纪念碑。贝多芬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确是深受爱戴,在一个“100位最伟大的德国人评选”中,贝多芬排名12,在音乐家中只有巴赫比他靠前(排名第6)。纪念碑的立起皆因音乐家李斯特。因敬仰贝多芬,他用自己的资金,并通过举办多场音乐会筹款,于1845年成功建起这个纪念碑。纪念碑底座四面都有与音乐有关的浮雕。


(图15:明斯特广场贝多芬纪念碑)

1789年贝多芬曾入读波恩大学。波恩大学就在闹市当中,马路边有波恩大学校区铜雕模型,其主楼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德国莱茵河畔,是一所著名的具传统意识的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地位。约3万名学生就读。其最著名的学生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教皇本笃十六世,诗人海涅,乐圣贝多芬,“革命导师”马克思,康德拉·阿登纳,尼采,约瑟夫·戈培尔。

1949年到1990年波恩是联邦德国(西德)首都。东西德国统一后,首都为柏林。目前波恩还驻有6个联邦部门,这使得波恩成为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联合国也有办公机构入驻这里,我们开车来到莱茵河畔的联合国组织办公大厦UN-Campus。车就停在莱茵河边的停车场,无人管理收费,很便宜。

站在莱茵河河畔,这个熟悉的名字从此将不再是抽象的了。莱茵河发源于瑞士格劳宾登州的阿尔卑斯山区,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和法国,最终于荷兰流入北海。莱茵河全长约1,232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流域之一。五月的莱茵河,是诗情画意的莱茵河,空气清新凉爽,河水悠悠绵长。莱茵河畔,美丽而宁静。我们不禁感叹着: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冰雪融化出的河水,以她那优雅的姿态,恬静的步伐流淌在欧洲这块土地上,浇灌出一方独特的文化,养育着一方优秀的民族,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变化和进程。

莱茵河沿岸有许多葡萄园,也有许多古堡和田园村镇。从美因茨到科布伦茨的莱茵河段风景优美,没有架设任何桥梁,全靠摆渡过河,目的是为了保存该河段的自然风貌。


(图16:莱茵河自然风貌)

从莱茵河畔开车不到半个小时,就来到事先予订、位於小镇莱茵巴赫的旅馆。这家三星级酒店看上去很简朴,实际上很新、很现代化,价格很便宜58欧元/晚。房间内的诸多细节让人感受到德国人的智慧和认真。

6号早上从诺德酒店开往特里尔市马克思故居的途中,经过的是德国的丘陵地带。此时正是油菜花开季节,让我们意外地能看到,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的德国的乡村也有美景。

**自驾游品尝新鲜蔬果

由于是自驾游,所以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我们一路主要去的超市有两家。一家是ALDI,另一家是LIDL。除了我事先找好的店址以外,用GPS找附近的超市,也会发现最近的店址。

“阿迪”(ALDI)是全球连锁超市,这个名字的源由分别是由两位大老板的姓阿尔伯特Albrecht和折扣Discount所组成,意思是在“阿迪”以折扣价为基本销售原则,既然是折扣价当然也就比外面一般商店便宜。1962年,第一家阿迪开张,当时是由两兄弟共同经营,现在的阿迪分成南、北两边,每年营业额高达三百多亿美元,阿迪遍布德国,计3400多家分店,全世界共有分店6400家,平均每2.7万名德国居民就拥有一家分店,日常民生消费每四欧元就有一欧元是进了阿尔伯特兄弟的口袋。

德国检验产品分四个等级:很好、好、普通、不好,在阿迪销售的商品一定至少要在“好”的标准才行。否则一经发现,就断了后面财路,阿迪会立刻请产商办理退货,并且取消合约。根据德国消费者测试基金会的调查,虽然卖的是“无名品牌”,但许多民生用品和外面卖的名牌不相上下,甚至更好,在阿迪却只花一半(或百分之七十)的钱。因此,成为所有德国阶层的最爱,从开门到打烊经常都大排长龙,在薄利多销的雪球效应下,迅速累积财富。

十年前福布斯(Forbes)公布的全球富人排行榜,比尔盖兹名列第一,连续十年稳坐世界首富宝座,第二也是美国人,即投资大师巴菲特,第三是德国的连锁超市南阿迪企业卡尔·阿尔伯特,弟弟提尔·阿尔伯特,北阿迪名列第十四,其实,如果两兄弟合起来列居世界次富有望,可惜后来分家。

LIDL(利德)是德国发展迅猛的另一家零售商,它与ALDI一起将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赶出德国,仅此一役,使其名声大振。随着沃尔玛在欧洲的势微,在整个欧盟地区,LIDL的发展势头甚至已经赶超老大哥ALDI。目前,LIDL在全欧洲的连锁分店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ALDI达到7271家分店,而ALDI只有6997家分店。但LIDI超市的食品售价比ALDI还是要高出一截。ALDI的一贯主攻方向是某一地区的分店集中布局,而LIDL是遍地开花,以高于ALDI两倍的速度在全欧洲境内开设分店,成本费用大大高于前者。鹿死谁手目前还不清楚,但一场更加激烈的生存竞争无疑又重新拉开了序幕。

LIDL食品日用品和小家电销售量比较大,店面也比较小。但是LIDL在采购中却是集中大批量采购,只要确定一种产品,它一般只要一种型号,通常一批定货量都不低于5万件,这使其采购、谈判、仓储和物流的成本都远远低于其它追求品种多样化的零售商。这也是其近年实现爆炸性增长的武器。

从旅馆出发前往特里尔市的途中,遇到了一家LIDL。上面标出的营业时间是德文,但一看还是能明白的。在这里及时地补充了蛋糕、鸡蛋、黄瓜、香蕉、草莓、番茄和生菜,都非常新鲜,草莓和番茄好像比在北美买的还好吃。

**访马克思故居特里尔市感触良多

特里尔(Trier),又译堤雅,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西南部,摩泽尔(Mosel)河岸,靠近卢森堡边境。它作为“城市”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而不是作为殖民地或者军队驻扎地,这在德国确实是最古老的。特里尔不仅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古迹和艺术珍品中心。黑门(Porta Nigra)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座保存最好的古典时期城门如今已成为特里尔,这座摩泽尔河畔大都会的象征。特里尔也以马克思诞生地而闻名。

约两个小时,GPS把我们带进特里尔市。GPS设的是马克思故居地址,但我们却找不到。我只好进了一家商店打听。女店主用不很流利的英语告诉我们,右首第三家就是。找到故居后,在不远处找到了一个公共停车场,没想到那么大,那么干净。更让人感叹的是每个车位上方有一个灯,有车停时是红的,没有车时是绿的,老远就很容易发现空位。另外,每个车位还有一个号码。乘电梯时看到,门附近标明了每一层车位的号码。

位于德国古城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0号的马克思故居,是一座灰白色的3层楼房,淡黄的粉墙、棕色的门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是当时德国莱茵地区的典型建筑,始建于1727年。1818年,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律师租用了这所房子。同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这里。当年,楼上是马克思一家的住室,楼下是律师事务所。马克思一家在这里住了一年半时间。192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以近10万帝国马克从私人手中买下了这座当时已改为铁器店的马克思故居。以后将其改建成马克思、恩格斯纪念馆。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故居被没收,文物被洗劫一空。直到1947年5月5日,马克思故居被辟为纪念馆开放。


(图17:马克思故居浮雕)

故居门口的信息牌上的三种文字中包括中文,故居接待室内墙上两种文字中居然也有中文,这是令中国人自豪的,可能这里也就是只有中国人来了。博物馆入口处冷冷清清,可能今天中国人的旅游团还没有来。

走出马克思故居不远,路过附近的广场。看到一家直销店和一家卖布料的店,一派平和景象。我当时就想,人民大众的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什么“阶级斗争”。到了停车场。看到那么多车,我又感慨:马克思怎么也没有想到,家门口有那么大的停车场。家乡的人为什么一个个开着车子跑,马车都到哪里去了?马克思可曾想到,这些变化并没有发生在德国“无产阶级革命”之后。

古老的大桥、城堡和秀丽的风景让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看到这辆旅游大巴上,印着“老马”的头像,才知马克思故居也是他们这里的旅游支柱。罗马桥坐落在特里尔的摩泽尔河上,是德国最古老的桥。摩泽尔河为著名葡萄酒产区之一。当人们一提到摩泽尔的白葡萄酒,立刻就会想起高雅、爽口、纯正而又果味浓郁的雷司令葡萄酒。1986年起,罗马桥和特里尔大教堂、皇帝浴场、尼格拉城门和圣母升天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尤其是黑城门尼格拉城门是阿尔卑斯山以北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时代城门。由于城门由灰色的砂岩砌成,经风化变得深色,因而得名。

**关于“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

从马克思故居特里尔市到卢森堡约50公里,一会儿就开到了。出行之前,已听说“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德国的汽油很贵”。其实德国的汽油价格并不比法国和荷兰贵,大约在1.6欧到1.8欧/升,在德国还加到1.5欧/升的。油最便宜的是在卢森堡,只要不到1.4欧/升。

至于“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也不全对。确实很多路段是不限速的,但在一些繁忙或特殊路段也是限速的。所以在德国体验了“过山车”式的开车,我把车子开到过近100迈/小时(160公里),车子都有点飘的感觉了。这倒不是我想过过飙车的瘾,而是不得不开那么快。开慢一点,后面的车就紧追你的车屁股,距离有时只有一两米。你想躲也躲不了,换到右边的车道,你就可能撞上前面的车,或被后面的车撞上。一遇到限速变了的标志时,你就要立即作出反应,刹车或猛踩油门加速。

虽然在北美有二十多年的开车经验,但年龄大了也确实有不方便之处。一是听力衰退,GPS说话听不清;二是眼睛老花,不管带哪个眼镜,都很难兼顾开车时既要看远处路况又要看近处的GPS;三是反应也不可能那么快了。好在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语言上虽不通其他几国语言,但英语交流没有问题,这些国家的人多少都懂英语。总之,这次在欧洲开车的体会,让我认为世界上开车最文明的地方是北美。在美加高速公路上,当你在快道上行驶,紧追你的车屁股逼你让道也是有的。但不像在欧洲几乎是个个都如此,也不会追那么近。

(待续)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