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忆二则:年画·萝卜秀
2015-02-14 06:00:2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浚含)张灯结彩迎新春,锣鼓喧天过大年;高朋满座,新衣彩装;窗花春联,祈福祥瑞;走亲访友,喜庆团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就是我眼中的春节——中华民族传统的佳节。

每到春节,在感受着时下欢乐兴奋的同时,小时候的春节记忆也让上了年纪的我,念念不忘。

年画里的春节

那时的春节永远在寒假里。当喝过浓香的腊八粥,腌上一瓶子的腊八蒜,家门口新华书店的服务员,便在书店靠近房顶的地方拉好一道道的铁丝,然后在铁丝上,夹挂着一张一张色彩艳丽的年画,契合着所有人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尽展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

年画的题材非常丰富:狮子,老虎,鹤,凤凰等瑞兽祥禽,表达了吉利祥瑞、辟邪禳灾的美好愿景;白白胖胖的呼之欲出的童男童女、美人娃娃,表达了人们早生贵子、夫妻和美的良好愿望;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白蛇传,这类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传递了传统的道德风尚;人们生息劳作,世俗生活,则集中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年这时我一天便去几次,一是喜欢看这些色彩丰富的年画,二是喜欢感受书店与平日里不同的热闹。

为了供络绎不绝的客人选购,每幅年画下面都用曲别针别着号码,客人选中,便到售货员处报号码,售货员从柜台下面拿出与号码对应的年画,双手提着画纸的一边,麻利地卷成一轴,用纸绳系住,结实的包装保你完好到家。

经常有顾客一下买好多张,估计除了自己用,还要送亲朋好友。一些题材的年画卖不了几天就脱销了,那么铁丝上的展品就摘下来贱卖。临近年根,铁丝上已剩不了几张了,意味着今年的年画临近售磬。

记得每年家里的长辈,利用除夕前的休息日都到书店去买年画,尽管每年题材都不一样,但带给全家的新鲜与兴奋却是一样的。每次买回家后,全家要集思广益确定贴在哪里,而后用摁钉固定在墙上,为了确保挂得端正,还要至少两个人在远处指挥。带着浓浓祈福之意的年画一旦在墙上固定好,一年就不动了,它将给全家带来一年好运程!

时过境迁,如今的春节,身边基本没卖年画的了,家里也鲜有人挂了,不过我还经常想到那些我记忆中的精美绝伦的年画,经常想起记忆中的春节习俗——挂年画。

萝卜秀春节

我小时候正是文革时期,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十分节俭,吃饱就是好日子。为人父母,无论生活有多困难,都尽可能多的给家庭添温馨,给孩子们单调的生活添乐趣。

那一年的腊月,吃完了糖瓜儿,我们要泡蒜苗了。如何泡才有创意呢?母亲准备使用从同事那里刚学来的泡蒜苗方法,利用厨房里有限的食材,制作一场奇妙的快乐。

一个头顶绿缨的大红萝卜,一捧紫皮蒜还有针线就是全部的基本原料,这都是我们平时再熟悉不过的物品了,这三样如何搭配起来完成泡蒜苗呢?我们都充满了期待。

细致的分工交待完毕后,我们就进入工作状态了。哥哥负责切萝卜,对于运动健将级的哥哥来说这是小菜一碟,他以快刀斩乱麻的利索一刀把萝卜按上下关系一分为二,大红萝卜那特有得雪白水嫩的肉质一下跳跃眼前。

负责造型的我该登场了,在母亲指导下我用小勺子把有缨子的这半个萝卜中的肉一点一点的挖出,由于萝卜肉质密实还是很费劲的,其间母亲没少帮忙,一个完美的盘子状器皿终于大功告成。针线派上用场,母亲在这挖好的萝卜上端量好距离,穿针引线缝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一切就绪,妹妹负责的剥蒜任务也完成了,母亲把洁白的蒜瓣一粒一粒的整齐摆放在这萝卜盘中,红红的萝卜瞬间长出了雪白的牙齿,红口白牙!震妖除邪!我们发挥着有限知识能力范围内的想像。

母亲从水缸里舀出一小瓢清水,浇到这萝卜盘中,快乐的制作完成了。父亲把我们的作品拴在烧蜂窝煤炉子上方的烟筒上,立刻房间里的颜色丰富起来了,简陋的小屋焕发了生机。

过了两三天,绿油油的蒜苗拔出来了,越长越高,红红的萝卜包裹着他们,仿佛一班得胜归来的士兵,挺拔的站在红艳艳的颁奖台上,春风得意让人羡慕。很有趣的是萝卜顶部的缨子,也不甘落后,与蒜苗争功斗法,由于重力及生长的特性,它们四射卷曲着向上生长,大有高过蒜苗的势头。

那个春节,有了这个萝卜秀,我们就如同拥有了如今的灯笼,拥有了如今的鲜花绿植,也拥有了如今对春节美好的回忆。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