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病
2015-02-23 16:14:51
来源:星星生活

胃病在中医又称为胃脘痛。以上腹、中脘部位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凡是饮食不节、遭受寒凉或郁怒忧思、情志失调都可以成为胃痛的病因。如果胃热挟滞、或者肝气犯胃、或者胃阴不足都可以引起胃病。若中阳不振,寒自内生,脾虚不运,胃气不降,也可以积而成病。肝气郁结、脾虚气滞,都能导致血滞不行,损伤胃络,转成血淤,或者引起吐血或者引起便血。如果胃病迁延不愈还很可能造成胃粘膜受损,甚至发生恶变,加大了治疗难度。这是胃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天然的中草药,避免了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中草药还具备调理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更主要的是中药在对脾胃治疗的同时也能调和肝胃,可谓因果皆治。通常中医将胃脘痛分为五种类型。即胃气不和、 食滞不化型;肝郁气滞 、胃失和降型;胃阴不足、虚热内扰型;中阳不振、胃脾胃虚弱型;血行不畅、胃络瘀阻型。根据症状不同, 进行辨证分型,服用中药或配以针灸, 疗效显着。例如肝郁气滞 、胃失和降型,主要症状为, 胃脘胀满, 疼痛连及两胁, 按之减轻, 嗳气频作, 呃逆呕恶, 每因气怒时, 就痛发加重。用左金、旋复花、生赭石等多味中药加减,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亦可配合用针疗、炙疗法。

典型病案:张先生 52岁胃痛病史12年,每每略有饥饿或稍微多进食后,就会引发胃部不适,环境寒凉或者情绪波动时更加剧病痛。胃痛时神疲乏力,恶心泛酸,食欲不振,胃部喜按,遇热则痛减。就诊时患者呈消瘦状,精神不振,面色萎黄。中医辨证后,以温中理气、和胃止痛为治疗原则,中药调理,食疗辅佐一疗程后,诸症全消,体重恢复,面色红润,胃病治愈。随访一年无复发。

更多信息欢迎咨询:416-825-1016 单傅晶、单敏初中医师。地址:4002 Sheppard Ave.E.,Unit 410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