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店倒闭潮背后:廉价衣服并不廉价
2015-03-04 06:19:3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爱平)连花钱如流水的美国人也曾告诫世人:“买便宜货也会破产”,此话不假。但也许连美国人也没有想到的是:“不卖便宜货也会破产”。最近听到的众多的时装店(包括已经关闭的Jacob、正在关门的Mexx、Smart Set和刚刚宣布消息的Jones New York)即将关门的消息,让一些如我一般热爱时装并且以“购物为生”的人不禁黯然神伤。

Liz Claiborne是我的第一次“大批量”购买“白菜价”衣服的经历。几年前,我在闲逛时看到平时动辄上百元一件的Liz Claiborne店门口打着“三折”的牌子,于是欣欣然一次性购买了大批衣物,并在与其店员交谈中得知其美国总店已经决定关闭所有加拿大专卖店。其店员告诉我是因为“质量与价格难以互存”的原因。穿了好几年Liz的衣服,其任何一件衣服哪怕是衬里都是用料讲究、精工细作,即使是经过无数次洗衣机的“洗礼”,依旧不缩不褪、颜色如新,不禁对“质量”二字深有体会。

Liz的衣服还没有穿遍,另一家我比较中意的牌子Esprit也宣布退出加拿大。在中国时我就对Esprit的设计和风格情有独钟,但囿于其价格,常常不能尽情尽兴地拥有——也正因为此,每一件拥有的都让我珍爱有加。无独有偶,当我最近和正准备关门的Jones New York的一位店员攀谈的时候,她表示对现在时装运营的潮流很不理解:“……我们那个时代,在欧洲,人们更关注衣服的质量和经久耐穿,哪怕是多付一点儿代价,不像现在,衣服像快餐一样,价格便宜,但是转手就可以扔了……”。联系我对Liz和Esprit的经验,说实话,我非常同意她的说法。

去年Jacob关门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一种整个时装界的质量要要下滑的预感,今年再加上Mexx和Smart Set这些在我看来质量和设计都较优的牌子关门的消息,不能不让人思量。说真的,这几家还都是我光顾较多的时装店,因此也多少有一些个人经验:Jacob是一个偏向白领人士的品牌,因此其价格也相应较高,但毋庸置疑,其服装的设计和质量都是上乘的,一件Jacob的裙子无论职场和大小party都能轻松胜任,可说一件抵多件。Smart Set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每年推出的新鲜的“色系”,一个色系的衣服包括上下内外和配饰,最适合忙碌和缺乏时装经验的女性。它的衣服也是介于便装和职场之间,价位较Jacob低一些,但总体还是比不过H&M 和Forever 21这类fast fashion(速成时装)的价格优势,也许这正是它之所以经营艰难的主要原因。

听到这些商店关门的消息,我多少有些不安,觉得好像或多或少应该负责任似的。这都要怪老公的那句话:“瞧见没,又被你买倒一家”。老公的玩笑话自然不作数,真正让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是有一次在学校和高中生们一起观看了一段英国BBC制作的“Dying for a bargain(为便宜货而死)”的纪实片,是关于2013年孟加拉一家制衣厂的一场大火烧死了一千三百多工人的真实事件。英国记者追踪报道:制衣厂的工人在禁闭的非人道的环境下夜以继日、一天工作19个小时、换来的仅仅是38美元的月薪。而且事件发生后,仍然不断有工人因为危险的工作环境而丧命。不看不知道,原来那些看似风光无限的大腕品牌 H&M, Foever21和Joe Fresh等的衣服,都是制衣工在极端恶劣危险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看完此片,”human cost for cheap fashion”这句话一直印在我脑中。

事故报道后,BBC的新闻记者采访伦敦市民,问他们是否知道他们的衣服是在哪里制造的?多数人说不知道,有人说中国,也有人说欧洲,只有一位男士说孟加拉,并且提到了13年的失火事件,同时表示他自己愿意付“合理的”而不仅仅是便宜的价格来买衣服、以期工人们能够得到合理的待遇。我对这位男士不禁肃然起敬,尊敬他对正义事业的支持和以身作则的精神。

我虽然常常还是忍不住对便宜时尚的诱惑,但那位男士,尤其是看了BBC”的纪实片后,开始对便宜时装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廉价时装并不廉价,生产它们的人们为此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了这个认识,对一些国际组织提出的fair living wage和clean fashion的动议是一心一意地拥护着了,并且对花八百元多元买一件地道“国产”货Canada Goose也不觉得那么心疼了。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