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拒到接受,社交媒体的喜与忧
2015-05-05 06:05:18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马强)托尼是我偶然认识的一个朋友,年龄不大,二十出头。一个周末邀请托尼来家里做客,并一再叮嘱他带上女朋友。从进屋开始,简单的寒暄之后,感觉两个人的目光就没怎么离开过手机。托尼还好,毕竟在人家做客,时不时还会放下手机和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虽然明显能够看出他的心思还在手机上,但起码还给了我们的面子。

而托尼的女朋友则不然,不仅说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瞄着手机,即使连吃饭的时候眼睛也没怎么离开过手机。因为我们说话的时候,托尼的女朋友总是有来言没去语,托尼怕我们尴尬,就紧忙着给我们解释说他女朋友正在给人做代购。

托尼说他的女朋友很喜欢这份工作,也很擅长做代购。代购这个职业其实是需要一些时尚的眼光的,有的时候你发现一些好的东西而对方还不知道,也没有让你代购,但是经过你推荐了之后,如果合上对方的心思,对方自然也会很高兴。这样你的口碑也就会随之节节升高,生意当然也就会越做越好了。

否则人家要是千里迢迢的找你代买些物品,买来后发现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物品,估计以后就不太再会有人敢让你自作主张购物了。托尼的女朋友说她只要站在纽约的大街上,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的穿着打扮,大致就会知道哪些是正在流行的,哪些又会是将要流行的。话说得听起来有点玄,但我想可能托尼的女朋友在这方面真的有些天赋也不一定呢。

托尼的女朋友还是个学生,她是利用上学的业余时间给人做这个工作的。这种工作赚多赚少且不说,起码贴补些日用品的消耗应该还是足够的了。作为过来人,我们对托尼女朋友这种勤工助学的行为倒很是赞赏。毕竟一个人在外已经很不容易了,难得还能有心替父母分些负担。这样看来人家时时刻刻盯着手机倒还是一种敬业的行为了,这倒也真是有情可原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天天盯着手机看的人都像托尼的女朋友那样是为了工作,更多的人是为了兴趣,为了爱好,甚至是为了看而看,简单点说就是有些上瘾了。这些人大多浏览的都是一些社交媒体比如脸书,比如推特,还有中国人普遍流行的微信。

说起微信倒真是威力不小,这个似乎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朋友圈内的社交媒体以雷霆风云之势填补了人们原本无聊的业余时间,使很多人的情感获得了一种虚无空间的满足,这种特性使得微信快速盛行了起来,并且让很多人欲罢不能。记得以前看过新闻有人甚至于开车的时候都要查看微信,还有人因此而导致严重车祸发生。

我第一次知道微信还是在一次饭局上听朋友说起的。席间有朋友在不停的查看手机,我就和人家开玩笑说业务这么繁忙,是不是有什么发财的大生意自己吃独食啊。朋友笑着说,我在看微信呢,也想加你来着,可你也没有微信号啊。

那天饭桌上我的一句玩笑最后变成了朋友对我的挤兑,朋友说看来你真的有些跟不上时代了,连微信都不知道。尽管如此,最初的时候,我对微信还是提不起太多的兴趣,甚至还有着那么一丝丝抵触的情绪。

看着那些在我面前不停低头查看微信的朋友,我就在想,放着眼前的朋友不理不睬,而去和那些见不着面,甚至远在天边的朋友在一个缥缈的空间里聊得不亦乐乎,这个是不是有些顾此失彼的感觉。既然如此,那和眼前的朋友见面又有什么必要,大家都在微信里聊聊就好了。因为有了这种念头在脑海里,所以就一直对微信这种社交媒体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后来有一天,我家领导回来说她也下载了一个微信在手机里,是她的同学强烈向她推荐的。接下来的事情就和大多微信爱好者一样,她每天只要有时间就捧着个手机在那里看来看去,甚至吃饭时、睡觉前也都丝毫不影响她查阅微信的兴趣。

从用上之后,她就对微信赞不绝口,说微信不但让朋友们可以随时分享一些自己生活里的快乐和不快乐,更多的还可以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或文章,以及有意思的事情分享到朋友圈里。而很多信息可能真的对自己的生活或者事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也可以节省自己大量的上网搜索的时间,效率倒真是提高了不少。

这种社交媒体除了可以认识很多新的朋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通过这张联系网,可以把以前很久未曾联系的老同学老朋友都重新联络了起来,那种久违的友情的确可以让人感慨时光的飞逝,唏嘘岁月的无情,当然更多的还是友情的弥足珍贵。

当然小小的缺憾就是因为时差的原因,我们已经进入睡眠的时候,地球另一端的朋友们还在热火朝天的聊着,这样如果你的手机还开着的话,那一声声的信息提示音对睡眠不好的人来说倒构成了一种小小的骚扰。

尽管微信的好处先而易见,我还是觉得如果有时间大家见面聊聊可能更有一种亲切感,所以就一直也没怎么对它动心。直到这次回国探亲,才让我从另外一个方面了解了微信,并且也放弃成见心安理得的用起了微信。

回国以后,由于地域时差的原因,打起电话来确实很不方便,尤其是从国内往加拿大这边打更是费钱费力。而上网聊天家里还必须得有网络才行,父母年纪大了,对于电脑网络这种设备使用起来总是不那么得心应手,如果再出点掉线或者需要更新软件等等小问题对老爹老妈来说就更是束手无策了。

这时我家领导就说还是整一个微信吧,简单易学,对父母来说,只是打打招呼留留言,不占用太多流量,还能随时更新信息。想想领导的话挺有道理的,于是就去给老父亲搞了一个功能简单的智能手机并下载了一个微信的软件,这样整个回国期间我就通过这个小小的软件和国内的、国外的朋友们保持着联系,不管是实时的还是非实时的,都沟通顺畅不会耽搁任何必要的信息。

说到回国使用微信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刚回去的时候和一个朋友约好去见另外一个不久前回国的朋友,到了约定地点之后发现有两个同样名字的约定地点,我们并没有确定是哪一个,更糟糕的是我们忘记带那个朋友在国内的电话了。我那时刚回去还没来得及办理电话,所以那位朋友根本就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联系上我。

焦急之间,朋友说用微信搜索一下吧。想想这个办法不错,于是就把这位朋友在加拿大的手机号码输入查询,试过之后才发现这位朋友并不是用手机注册的微信号。这下麻烦了,找不到人事情也没法办了。

突然想起这位朋友在加拿大的时候是加入了我家领导的微信朋友圈的,于是就赶紧让身边国内的这个朋友给我家领导发一个微信,还别说,一会儿的功夫领导就通过微信和那位朋友取得了联系,并且把那位朋友的微信号同时也发了过来。经过这一番中国、加拿大、再中国的周折之后,终于和这位朋友取得了联系。然后就是一切顺利了。

这样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下载微信注册微信号码,然后把国内的亲朋好友的号码统统加到朋友圈里,当然第一个加入的就是老爹老妈的号码了。开始时心里还有点担忧,虽然在回国之前特地给老父亲培训了一下使用方法,不知道老父亲是否习惯这种新型的通讯方式。

给老父亲留了个言然后就等回信了,可是等了两天也没见老父亲回信,心想估计老父亲可能忘记如何查看微信了吧。第三天正想给老父亲打个电话问问呢,上班回家之后就发现老父亲发过来一连串的留言。

心里纳闷这老父亲有啥说不完的事还留这么多言,后来打开留言一看,我差点儿就笑出声来,原来老父亲留给我的只有一句话,然后就那么反反复复的说着。我就打电话给老父亲问是咋回事儿,老父亲说是刚用这个东西有点紧张,也不知道说的话能不能发给我,所以就只好多留几次试试。

不管怎么说,七十多岁的人了,本身能够接受这新鲜事物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不是很习惯,只是因为通过这个能够和子女联系起来更顺畅更频繁一些,所以才会下决心去学习使用这种新式武器。用一句歌词来说,就是为了使得最远的你成为我最近的爱。

除了能够增进亲情友情,微信这种社交媒体因为其巨大的流量也逐渐的商业化了起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很多人也利用微信进行着销售买卖,微商、微店也就应运而生了。后来我们知道托尼的女朋友当时用的就是微信在进行着营销。

商业活动本身无可厚非,世上本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家花费巨资去开发维护这种系统,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兑现利益,否则就真的成了慈善事业了。只是我有时候看到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利用各种辞藻堆积的一篇篇软文在朋友圈里晃来晃去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一些担忧,一个因为分享生活、分享情感而崛起的社交媒体,长此以往会不会被巨大的商业利益所绑架从而迷失了它的初衷。

当朋友圈彻底变成商业圈的时候,相信这种社交媒体离盛极而衰也就不远了,因为毕竟这个世界上有商业头脑的人还是少数,普通人的乐园一旦被打破,他们能做出的选择只能是逃离。

但愿这只是我的一个杞人忧天。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