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妈妈备忘录:服装篇
2015-06-30 06:01:40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爱平)还记得去年的圣诞节,我和老公去看女儿班上组织的圣诞演出,虽然我们迟到了,但是一进教室却一眼就看到了女儿。因为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穿着非红即绿的圣诞色,小女孩穿着白色的长筒袜,小男孩有的还戴着圣诞老人的红帽子,一派红红火火的圣诞气氛,而女儿,却穿着一身蓝色的衣裙,格外显眼,所以一眼就看到了。

老公惊诧地问:“你不是说她明天才需要穿圣诞礼服?”对啊,我明明记得是明天啊,可是看到大家都穿着,那肯定是我记错了!当时就觉得我这个粗心妈妈对不起女儿。好不容易捱到回家的时间,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老师给的日历,可不是嘛,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22日请穿上你的圣诞礼服”,明明是明天嘛,可为何别的小朋友今天就穿上了,而且除了我别的家长似乎都知道啊?

老公说:“这大概是家长的常识吧,因为今天是圣诞演出,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就给孩子穿上了过圣诞的衣服”。说得我更来气:“怎么你的这个常识不早些来呢?”。

似乎这个经验教训还不够,记得几周前是女儿去芭蕾舞班的时间,那天偏偏我有事情耽误了要迟到,于是接了女儿直接就奔舞蹈班去了,跳舞的衣服也没来得及换。去了才发现那天原来是那一期的最后一天,是开放日,所有小朋友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已经满满当当地坐着了。

女儿平时总是穿着粉色的芭蕾舞衣,那天却穿了牛仔裤和套头衫,这要在平时练习也就罢了,偏偏那天是汇报演出,其他小朋友都清一色地粉红小芭蕾舞女装束,有的还特意戴上了发卡或美丽的花朵头饰,舞不舞的都已经很可爱了,只有女儿一人牛仔裤和套头衫,怎么看怎么别扭。我那会儿的感觉就是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有了这几次“血的教训”,我觉得很有必要将这些平时看着关系不大、但其实对孩子和家长的“身心”都很有影响的事件“备注”起来,这样不但孩子不至于因为常常被“落下”而产生对学校和集体活动的负面情绪,而且对家长,也不至于因为粗心或者无知而产生 “不合格” 家长的负疚感。

继续圣诞节的话题。圣诞节如果孩子只是参加班级的演出和活动,穿红色或绿色的衣服就可以了;如果参加全校的演出活动,比如参加合唱团或者话剧表演,一般老师要么自己制作统一的演出服装要么要求家长帮忙制做孩子各自的演出服,这可是考验家长的集体荣誉感和艺术创作能力的时候,千万马虎不得。如果孩子没有演出任务,只做观众,也最好穿上自己的圣诞礼服,以期营造气氛、成为集体的一份子。

除了圣诞和舞蹈演出,其他需要“统一着装”的节日包括:情人节,小朋友需要穿红色或粉色的衣服,因为情人节的颜色为红、白、粉三色,女孩子的选择多一些,男孩子穿红色和白色的搭配就很好; St Patrick节需要穿绿色的衣服。比如女儿St Patrick那天回来说:“妈妈我们班今天就伊萨贝拉没有穿绿色的衣服,她穿粉色的衣服”。我立即想到伊萨贝拉可怜的妈妈,同时也悄悄松了口气:这次我这个当妈妈的总算没有不及格噢。

万圣节是继圣诞节后的第二个备受瞩目的节日,而且是小朋友们最钟爱的节日,穿万圣节服装这个环节一定不能省,不然那一天不但孩子会很失落而且会显得与“大众文化”格格不入。我先生小时候因为爸爸舍不得给他买服装,而是建议他把自己的冰球制服,结果是他不但奇热奇痒无比,而且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以至于从此以后,他断绝了与万圣节有关的一切活动。可见小小的戏服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小朋友的身心造成日后无法弥补的伤害。

很多家长不愿给孩子买万圣节服装是因为商店里的服装的确也不便宜(20-50元之间),而且就为了那么一天一晚,可以理解家长的心情。但其实也有省钱的办法:买布料来自己做;买二手的戏服来改制;用孩子的旧衣服改制。我的女友就曾将女儿过生日的公主裙增增减减、改成了一件冷酷的戏服,针脚虽然粗糙些,但不细看和差不多,她女儿照样欢欢喜喜地穿了上学去。反正化妆服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创造艺术,粗细好坏都不打紧,重在参与。在此精神的倡导下,又何不给自己的想象力和独创力一次锻炼的机会呢。

当然了,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适当颜色或式样的衣服,而是那个当妈妈的忘记了该穿的日子。鉴于此,强烈推荐所有的妈妈都要求老师发班级日历、并且上面要标出所有重要的日期,比如还书、交作业、出游,还有就是“制服”要求等等,以便家长和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更有组织有计划。反正老师自己也要按这个日历行事,所以也不算给老师增加额外的工作。

服装事虽小,但想一想高中生为什么要穿校服?球迷们为什么要穿球服?我们小时候为什么要戴“红旗的一角”?有时候服装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穿衣戴帽这个基本需求,而成为了社会归属和认同的一个标识。不管是为了入乡随俗还是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就让我们从小孩子的服装做起吧。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