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二十四节气
2015-11-02 15:28:50
来源:星星生活


(二十四节气图)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历注)。加拿大的纬度与中国东北地区相近,除去东西大西洋、太平洋两岸地区之外,其他地区的气候条件基本相通,中国民谚所反映的物候特征在加拿大的这些地区具有借鉴性。

在人类文化中,一年(回归年)划分了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历法将一日(平太阳日)划分为二十四小时的时间计量单位,两者在数据上(24)有相似的比拟。节气除了太阳运行周期之外,亦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分别根据日、月的运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岁是以回归年(太阳年)为基准确定的。阳历每回归年约365.2422天,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其中:夏至相当于在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秋分相当于黄经180°(秋分点);冬至相当于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春分相当于黄经(太阳经度或天球经度)0°(春分点)。清明相当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即太极图中四象的“太阴”、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四象,即四季),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八卦),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曾提到阴阳(日月运行)、四时(四季)、八位(八卦)、十二度(时辰)、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阳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是区分公转运动对于地球影响的八个关键节点。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十六个则反映了四季中更细微的气候变化。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3-5日交节;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0-22日交节;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7-9日交节;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1-23日交节;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19-21日交节。

由于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中国农民为了更方便地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有关的民谚。中国东北地区的二十四节令歌是: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进腊月,大寒又一年。

农耕八节是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古人将黄道划分4季,12节,12气,72候。定义3节为一季,约30日为一节,30日为一气,5日为一候。年、季、节、气、候。

四季(春、夏、秋、冬);十二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七十二候(约每5日为一候);一年=四季;一季=三节;一节=一气=六候;一候≈五日。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