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一不小心触犯加拿大职场忌讳
2015-12-30 00:06:00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执言)移民来到加拿大,有很多方面与原居地有太多不同,无论观念或习俗都会激烈碰撞,生活中如此,职场上亦然。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不仅这里公司的员工是一心为私的,就是这里的企业经理,你的顶头上司,也不是“处处为公”的(注:这里的“公”指的是公司的利益)。

如果要在这样的职场中搏击,就要学会在充满了私欲的大海中游泳,学会躲避有损你个人利益的明枪暗箭,还要学会使用各种合理手段,反击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保护你的个人利益。不久前本人做了一件傻事,为了公司的利益而冒犯了自己所在部门的经理,如今后悔不迭。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公司的某型号产品出了质量问题,造成了客户的大量退货。于是,公司里上上下下忙成了一锅粥。我们这些一线技术人员更是加班加点,排查原因,改进工艺,做试验,写报告,面对极大的压力。

其实,同样的质量问题两年前就发生过。作为公司的的技术人员之一,本人曾经专门为此做过试验,提出过解决方案。可是,我们的技术部门经理偏听偏信,一直不重视我的那个建议,迟迟没有采取任何改进措施,以至于造成了眼下客户大批退货的局面。应该说,出现了这样的事故,技术部门的经理应该负主要责任。

即使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该经理依然坚持已见,拒不进行彻底的改变,而是采取一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进行敷衍,本人多次建言未果。眼看着大批的产品继续不断地被扔进了回收箱,公司损失很大,本人及众多公司员工心急如焚。在几位工友的鼓动下,我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向更高一级的公司经理再次提出自己的建议。

经过了一番准备,本人给公司总经理写了一封信,坦言了对该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并希望能跟他面谈。很快我接到了总经理的答复,在他的办公室接见了我。

让我感到意外的事,见面的时候我的顶头上司也在。看的出,他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当然,本人只谈对产品质量的看法及建议,不讲谁的责任。看起来总经理对我的建议很感兴趣,认真地跟我讨论,做笔记,答应研究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我的顶头上司在一旁很少插言,只是默默地听着。见面后,我满怀欣喜地离开了总经理办公室,自以为为公司做了一件好事。

谁知,事情的发展并非我的想象那样。虽然在总经理的干预下该产品的生产工艺做了一些调整,质量也有所改善,但根本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产品质量时好时坏,废品不断,我们这些一线技术人员依然日日如履薄冰。

更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我的上司开始对我“特别关心”起来。比如,以往出现一些小的技术问题时,我们都要发一个简单的通报,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注意。可是,最近再出现此类情况时,就好象我犯了什么错似的。不仅要求我全面地作出技术描述,还要提出证据,写出详细的报告,这样无疑增加了我许多的工作量。

作为跟班技术人员,我们经常要对生产设备和工艺做一些小的改动,比如改一下某个数据,做个什么调整之类。说起来这都是些司空见惯,千篇一律的事,有必要每次都写一份技术报告吗?首先是写了没有用,其次是写了也没有人看,这不是明显找岔又是什么呢?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反思之后本人渐渐明白;我这是做了不该做的事,违犯了加拿大职场的忌讳,冒犯了顶头上司的尊严及他的私人领域,从而引起了他的不悦。

加拿大的许多大公司壁垒森严层次分明,那些高级管理人员拿着天文数字的薪水,享受着无比优越的福利。整天这里开会,那里考察,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薪金,对公司的具体业务究竟在意到什么程度,是否敬业就只有天知道了。即使在某个分公司任职期间有点不顺,公司的利润上有点波动,也不回影响他们的“钱程”,大不了换一个部门,换一间分公司干干罢了。有人说,加拿大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职位是“Gold ball (金球)”,前程永远光辉灿烂。

这一点与那些小的私营公司不同。几年前本人曾在另一家小公司工作,公司的老板是一位德国人,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在他的影响下,公司的中层经理们也同样兢兢业业,公司员工们也都是勤奋肯干。不幸的是这位老板因过度劳累而早早去世,许多员工也在上次金融风暴中不得不离开。

其实,在加拿大的所谓大公司里,我们这些打工族且记不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或是带着“一心为公”惯性思维。说白了,我们来这里就是挣钱养家,那些部门经理,甚至分公司总经理,与你一样也是一帮打工族,不过薪水高一些罢了,大可不必把他们想象的太高尚了。如果你做的多了,不仅同行会嫉妒你,公司不会奖励你,上司还会嫌你不懂规矩。如果你做了份外的事,无论你的动机如何,那更是自讨没趣。轻者,上面会给你小鞋穿,更甚者会有被解雇的风险。正可谓“出头的椽子先烂”也。

因此,在加拿大的职场里,千万不要相信“欢迎合理化建议”之类的鬼话,只须“耕种”好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只要小心谨慎不出错,你的上司就不会找你的麻烦。以上感想,愿与打工族们共勉。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