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敢娶华人媳妇的国际友人确是条好汉
2016-02-02 18:12:0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捷克佳)临近农历中国新年,社区中各类庆祝活动不少,也总能见到听到各级议员们喜悦满满地说出“恭喜发财”,虽然发音不地道,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讨喜也讨巧的,无形间拉近了他们与华裔族群的距离,凸显出中华文化巨大的影响力和顽强的渗透力。

说起来,比政客们走得更远的是敢于跨越不同文化的异族通婚者,而且敢娶华人媳妇的国际友人更是不简单。数天前,几位许久未聚的朋友相约某餐厅的一个包间,庄家还顺势带来一个国际友人阿F。

酒过三巡,祝福新年新春的客套话也告一段落,于是开始海阔天空闲聊。不过,一旦餐桌上有人说出“老外”这两个字,阿F立刻像猫一样支楞起耳朵,并开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纠正说:在加拿大,你们才是老外。

的确如此,相对于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士,后来的移民确实是“老外”。但在华人的语境中,对非本族裔的称呼仍习惯于“老外”,个别区域的移民甚至还保留“鬼佬”“鬼妹”“鬼婆”等略带贬义的称呼。

听到阿F的抗议,众人于是开始“围观”这位餐桌上的国际友人。依阿F的说法,前妻多年前去世后,他决定换种活法,并有心了解与接触另一种生活方式,最终迎娶了一位华人媳妇,于是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不时在主频英语和辅频汉语间互换频道的阿F,激动之余放下筷子,用手高低比划说,他的前妻对他是一个挑战,而这个中国媳妇对他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为了夫妻俩能深入沟通,阿F在前两年突击并努力学习中文,目前,基本的对话只要语速不是太快他都能听懂,至少也能察言观色猜个大概。偶尔,他也能冒出“逗你玩”这样的俏皮话,并在一些谈话的关键段落意想不到地插上一句中文。

阿F说,五年前,他对中餐没有太大的兴趣,但自从娶了中国媳妇,被调理得学会了使用筷子,夫妻俩也时常混迹于华人圈中海吃海喝,他的胃口已经被华人媳妇颠覆。

回忆起和妻子一同回国爬长城,阿F对于长城这个宏伟的建筑物膜拜有加,想不通为何古代人能不前不后恰好在山脊上兴建。他说,爬到长城最高处他也算是好汉一条,虽然累得呼呼大喘粗气。

不过,说起在北京住旅馆,阿F愤愤不平,说很多价钱便宜的旅店就是不让他住,因为他是老外,必须住涉外的宾馆,他特别又强调一遍“老外”这个词。他说,有时老婆外出办事,嫌他是老外碍眼误事,还会让他先暂时躲到一边去回避。有人打趣说,还好没有遇到公安半夜敲门查房查证,要不然还真说不清。

席间,身在中国的妻子也适时利用微信和阿F直接视频聊天,众人哄笑是夫人在关键时段越洋查岗。也不知道阿F听懂没有,但见他熟练地拿起手机扫描一圈在座的每个人,熟人面前更是多停留片刻,似乎在证实自己的清白与无辜。

餐桌上小许的欢乐时光有时也会高大上。还记得《智取威虎山》,工农子弟兵毕姥爷夹叙夹议一头栽倒在布满地雷的夹皮沟。这次,庄主建议让一位科班出身的改唱《沙家浜》的经典唱段《智斗》让国际友人开开眼。

于是,“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活灵活现地在台面上过招,那一招一式,还颇有些味道。其后,一位资深业余歌手还深情吟唱了给他留心深刻记忆的北方某地。

观察到此时的阿F神情恍惚目光发直,一定是京剧和民歌没听懂。估计他需要等媳妇回来补课,才能大体明白这忽高忽低、忽男忽女唱段的含义和渊源。

不同族裔间的通婚显然有助于彼此间的沟通,但跨越中西文化的交流,一旦富涵个人成长的历史印记时,可能会存在巨大的鸿沟,即使是夫妻也难以填补。不知阿F会不会放下筷子对他人再次比划高低。

收藏

评论已关闭